久违了,上海! ;w^-3 U7:
——《江南之旅》之三 ;w^-3 U7:
;w^-3 U7:
列车行驶在江南的原野上,窗外雨幕中的景色弥漫着春天的气息,一幅幅忽闪而过的图画煞是迷人。我被其中的诗意和韵味所陶醉,就连车厢里陌生的人们都感觉十分亲切。 ;w^-3 U7:
;w^-3 U7:
现在的列车真叫人舒服。环顾四周,竟像第一次出远门的孩子似的样样都觉着新奇,哦,我已经好多年没有坐火车了。说起来我曾走遍大半个中国,记不清乘坐过多少次火车。以至于后来一直懒得出远门,就连学校组织暑假旅游,我都好几次放弃不去。这次不是因为回家乡祭奠父母,也许还不会有兴致出来。 ;w^-3 U7:
;w^-3 U7:
如同在家时我常常会站在街头仔细观察来来往往的行人一样,坐在舒适的车厢里,我静静地注视着周围的人们。我喜欢默默地从一张张陌生的面孔猜测他们的生活经历,揣摩他们的内心世界,欣赏他们的欢乐幸福。这一点我跟父亲有所不同,如果此刻父亲坐在这里,他会很开心地与人攀谈,一点儿都不会有陌生人的感觉。我理解父亲,因为他曾经被压抑得太久太久。能够无需提防地与人畅谈,是多么幸福的事情啊!所以父亲要与母亲合墓,他们可以相伴在青山绿水之间,一点儿都不寂寞。 ;w^-3 U7:
;w^-3 U7:
我的思绪总是没来由地飘游,随着列车前行,一缕情思油然而生,不禁感叹起来,久违了,上海!久违了,我的亲友们! ;w^-3 U7:
;w^-3 U7:
2000年儿子刚刚毕业分到上海工作,我帮他从西安交大取回档案亲自送去。当时一来是想看看儿子的工作环境,二来还想当面拜托亲友们多加关照。那时我还在上班,所以来去匆匆,许多亲友都没能去看望。由此算来将近七年没来上海了。 ;w^-3 U7:
;w^-3 U7:
2004年12月初,我的挚友阿新组织了一次聚会,都是曾经在新疆兵团农一师十四团一中工作过的退休返沪教职工。阿新打电话问我能不能去,我犹疑不定最终还是没去。当阿新将一百多人聚会的实况录像光盘以及照片寄来后,我实实在在地遗憾了好些日子。更没想到的是,我竟再也见不到挚友阿新了,他于2006年3月1日夜里因心肌梗塞不幸去世。3月3日中午接到电话我悲痛万分,本想前往吊唁,无奈正值我的长篇小说《静静的胡杨林》即将出版,因而未能成行,只是写了一篇短文发在网络论坛以寄托我的哀思。 ;w^-3 U7:
;w^-3 U7:
列车还在急速向前,窗外的雨似乎越下越大了。我突然想到,要见的人太多,得做个安排。于是,我取出手机,发短信,打电话。 ;w^-3 U7:
;w^-3 U7:
“阿蔡,侬好!是我呀。”阿蔡是我1969年大学毕业分配到十四团见到的第一位上海知青,她那时在团组织科工作。现在是唯一通过伊妹儿与我保持经常联系的老朋友。之前就多次给我邮件说“茂信,侬到上海来嘛,大家都想见见面哦”。 ;w^-3 U7:
;w^-3 U7:
“哦,茂信啊!到上海了吗?” ;w^-3 U7:
;w^-3 U7:
“快了,我在火车上。” ;w^-3 U7:
;w^-3 U7:
“好!我来安排一下,再给你电话。”我知道,阿蔡这里可以同时见到好几位朋友。 ;w^-3 U7:
;w^-3 U7:
接着,又给阿菊电话。阿菊是阿新的妻子,此行当然要看望一下她母子俩。她和阿新一样是个热心肠,问我都想见哪些人她来联系。我说能联系到,方便来的都想见,你安排吧。 ;w^-3 U7:
;w^-3 U7:
在电话联络中,一位老朋友对我说春节前老姚去世了,也是心肌梗塞。老姚曾经是十四团一中的教导主任,去年收到我寄给他的书后还给我来过电话。哀叹之余我更加感觉到此行的重要,毕竟都已年过花甲,真是见一次就少一次了! ;w^-3 U7:
;w^-3 U7:
也许有人不理解,我为什么如此珍惜以往的旧友,他们只不过是曾经的同事、同学,与自己的生活早已毫不相干。是的,我珍惜每一位曾经相识相处过的人。即便那时可能存有种种令人不快的事情,我也不把他们仅仅看作是生命中的过客。漫漫人生,人海茫茫,能够相遇相识相处的人,就是你生命的见证。这样的缘分永远不可能从生活的记忆中消失。时间愈久,友情愈显得弥足珍贵。 ;w^-3 U7:
;w^-3 U7:
哦,对了,此行还有两位重要的朋友要见,都是凯迪网友,行前通过论坛短信息约好了的。我发出手机短信后,很快收到回信,初步约定了见面时间。这是互联网赐予我的新朋友,而且是年轻的朋友,能够给我的生命注入新的活力的朋友。 ;w^-3 U7:
;w^-3 U7:
…… ;w^-3 U7:
;w^-3 U7:
最后我给老伴儿的小妹小华电话,每次到上海我都住在她家。知道我没带雨伞,她说要到公交车站来接我。其实我倒不在乎淋雨,何况公交车站离家也不算远,雨中行走还自有一番浪漫情趣。但是亲情不可违,小妹不容置喙的语气,我也只有依着她了。 ;w^-3 U7:
;w^-3 U7:
杭州到上海不过两小时路程,列车正点到达。我脚步轻松地随着人流向出站口走去,我终于又来到了久违的上海。 ;w^-3 U7:
;w^-3 U7:
“买把伞吧!”刚刚走出出站口,一位中年妇女走到我身旁说道,只见她手里拿着几把折叠伞,腰间挎包里装的还有许多。 ;w^-3 U7:
;w^-3 U7:
“不要不要!”我颇为不屑地用上海话回答她,转身走向雨中,走出去没几步又折转身来,“我买一把吧。” ;w^-3 U7:
;w^-3 U7:
不错,雨是有点儿大,但那并不是我要买伞的原因。那一瞬间,不知怎的,脑子里突然浮现出二十一年前镇江火车站外我冒着雨跑了好多家商店才买到折叠伞的那一幕。而此刻,因为下雨,就有人把伞送到你的面前。两相对照,足可见计划经济与市场经济差别之大。这位中年妇女或许是下岗工人,也算得上善于捕捉商机。为了谋生活,真是不辞辛苦啊。 ;w^-3 U7:
;w^-3 U7:
我撑起折叠伞,向公交车站走去。 ;w^-3 U7:
;w^-3 U7:
(2007年4月13日4:2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