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来长沙,是在七年前。再次光顾,与长沙也算是有缘吧!所以,计划中便留出一天时间,逛逛名声在外的长沙步行街。 !";$Zu
这天,着着实实地睡了个懒觉,起床时已近九时。在路边随便吃了一小碗米粉,便直奔黄兴路上的步行街。 !";$Zu
黄兴的铜像直立在步行街口,我们瞻仰了这位早期革命者便步入街中,街两旁是栉次林比的店辅,如同其他城市的步行街一样,每家店员都制造着令人眩晕的音乐噪声以招揽顾客。九点多钟,这里便人如穿梭,店中的商品虽然已经不是我最感兴趣的,但还是拽着同伴心不在焉地一家家地看、一家家地比较着价格,这也许就是女人的习惯。 !";$Zu
步行街中,相隔不远的巷道口就会有小吃的摊点。街中的雕塑也颇具生活化,修锅的、补鞋的、配匙的、理发挖耳的、卖油灌醋的、烹制小吃的……特别是步行街入口一组顽童雕像,他们在抽陀螺、推铁环生动有趣,非常可爱。 !";$Zu
最让我着迷的,还是步行街巷中的小吃。一进街口,我便与吃较上了劲。看到晶莹透亮的糖葫芦,馋得直咽口水,我对同伴建议吃糖葫芦。同伴笑笑:“你刚吃过饭,能吃得下?”我不由分说买了两串,她我各一,边吃边走,一会儿功夫一大串糖葫芦便填在胃里。这时,街中央一组雕像映入眼帘:一个读书模样的人边看书边津津有味地吃着,旁边便是正在炸制的摊主,煞是有趣。我走到“摊主”身边,看着碗中物,笑嘻嘻地把手伸进碗中,让同伴给我留下这张极有趣味儿的照片。说来也巧,一股臭臭的味道触动了嗅觉:“臭豆腐干!咱们去尝尝!”我叫道,同伴拍我一下:“你又饿了?”我笑笑说:“谁告诉你饿了才能吃呀?”我终于看到了一字排开的炸干子摊点。黑乎乎的豆腐干子,还有那飘荡在空中的臭味,我真的不感兴趣了。可看到大姑娘、小伙子在津津地有味地吃,再加上长沙是这种小吃的源地,好奇心让我管不了那么多,于是乎就买了一份,一口咬下去,焦热爽口,竟然没有一点臭味,细细品嚼,后味还有一种说不出的香味。吃完后,抹嘴一笑:“这才正宗。” !";$Zu
我们说笑着漫不经心地朝前走,偶尔也进店辅,评判一下同样商品的价格。突然听到数个女人的叫喊声。寻声望去:小巷子口,又一是字排开的小吃摊,我拉着同伴:“快!快!是小吃。”同伴疑惑地问:“太夸张了吧?你的肚子能装下?”我只管拉着她走过去。“糖油粑粑”!这可是第一次看到。扁扁的如鸡蛋大小的金黄色的饼子,在沸腾油锅里被摊主翻来翻去,飘出来的香味真的让人欲罢不能。我掏出钱,买上一份让同伴一起吃,可她说什么也不吃。我就边走边吃,香甜、焦脆、粘软,多种口感集中在这小小的饼子上,好吃极了。我边吃还不停地向同伴说如何如何好吃。她笑道:“那么大年龄还像个小孩子爱吃零食。”我打趣道:“不吃零食的女人还是女人吗?”我边笑边向她罗列着女人吃零食的若干好处…… !";$Zu
嘴馋加上话多,使我感觉口渴难耐。拉着同伴来到“永和豆浆”。要上一杯滚烫的淡味豆浆,坐在靠窗的位置,悠闲地品着豆浆,侃着大山,望着窗外来来往往的人群。心中的那份闲情惬意是我这位家庭主妇在家中体会不到的。转眼到了午后一点,我建议大家吃湘菜,他们的眼睛瞪得像铜铃一样,异口同声地问:“你还吃?”“当然了,到长沙只喝豆浆不吃湘菜,那不是白来了?” !";$Zu
出“永和豆浆”店右拐,便看到“老十八湾湘菜馆”,一看店里热闹非凡的场面就知道此馆可下。找个位置坐下,同伴又转让点菜权,我却没有丝毫地客气,可面对花样繁多的菜名却不知所措。于是就凭感觉点了四菜一汤:腊肉干锅笋片、辣椒小黄鱼、手撕包菜、榨菜肉沫蒸豆腐,外加一份紫菜鸡蛋汤。每道菜中都有着鲜红的辣椒丁,同伴连声称赞湘菜的色香味俱佳。可是,饭菜入我口中,除了辣味便感觉不出其香在何处。看他们津津有味的样子,直后悔自己刚才贪嘴…… !";$Zu
步出菜馆,十二月的冷风夹带着细细的雨丝从天空中飘落下来,步行街中的人们依然不慌不忙,店铺中招揽顾客的声音依然此起彼伏。 !";$Z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