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世界可真是热闹得让人眼花缭乱,各种猛料奇女接踵而至,让人目不暇接。前有“清纯”的“芙蓉姐姐”,低吟黛玉式经典语录,大展S造型“鬼”身材,以“笑倒”和“呕翻”比例各占50%的绝对优势,取得了毫无异议的成功;然后就是扯低抹胸、挥舞“美哉我胸!”战旗的“二月丫头”,驾着欲望号快车驶上网络,在各色赞叹、鄙夷和意淫的目光中,挺着骄傲的胸脯成名了。 近日,又一名举着“以重振国学为己任”牌牌的“国学辣妹”,以可疑的白居易第53代后人的身份,“纤手”轻拂孔夫子冰冷的石碑,舒展着热辣的“玉体”,发挥“我最擅长勾引人,孔子也不例外”的特有优势,痴情地表露着“孔子说食色,性也,我去慰藉他千年的寂寞,他也一定是很高兴的”的献身精神。
“国学辣妹”这一勾,霎时如一块土坷垃落入本已不太平静的水面,又激起了几圈浑浊的水波。我一凡夫俗子,自然也会对“美女”的耍猴马戏有着正常的兴趣,看了不免也要说上两句观后感。
稍有点国学知识的人都知道,国学讲究的是做人的伦理和礼仪,贯穿的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要“重振国学”,最起码的是应该有基本的行止标准,即使是如今的年代,这种赤裸的勾引和所谓的慰藉,仍是常人难以接受和认可的,更何谈国学宗师孔老夫子了。我真有点担心,孔圣那颗孤寂千年的心是否会承受得住,我看有必要请急救中心的医生对孔圣做24小时的全方位加护了,别把老人家吓出个好歹、出点意外才好!
说回来,“辣妹”以“国学”做面具现身,只不过是“芙蓉姐姐”和“二月丫头”以性感攫人眼球的加强版而已,实质就是为了博取自己的窜红和利益,拿国学恶搞炒作,为了满足个人病态的需求,把国学当成了色欲勾人的药引子。
从另一个角度说,无论是“芙蓉姐姐”、“二月丫头”还是“国学辣妹”,她们的造势,以至终于出名,除了个人素质和观念的原因以外,我想,社会的因素也是值得人反思的。
我不反对对女性靓丽之处以健康的心态进行的欣赏,但不可否认的是,总会有人在对上述“美女”的表现嬉笑怒骂的同时,一双眼睛却定定地集中在她们丰满的臀部和挺翘的乳房之上,不忍离开须叟,心中想的是什么就不得而知了。所以这些“美女”们,出于慈悲济世之心,以另类的姿态出现在网络中,也是为了满足人们疲劳的视觉需要,你还说她们错了,是不是有点得了便宜还卖乖的不仗义啊?另外,众多媒体一旦嗅出点腥味,就蜂拥而上,大炒特炒,上头条,开专题,一时间如火如荼,让她们瞬间成名,而媒体本身也是嫌了个盆平钵满,于是“美女”们与媒体实现了携手双盈的大好局面。
产生了这么好的社会效益,“美女”不惜以身相奉满足你,你还要骂她,这不是典型的“臭豆腐效应”嘛,闻着臭,吃起来香! 不过是不是真的有那么香,还要看大家的胃口了,本人是只爱吃“王致和”牌的,至于“辣妹”牌的,我是难以下咽了。
只是由此我不禁要问,“辣妹”们怎么了?人们怎么了?媒体怎么了?社会怎么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