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坛风格切换切换到宽版
  • 2339阅读
  • 7回复

[原创]我看三姑娘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探梦
 
发帖
24
蜂蜜
846
威望
0
宣传贡献值
0
交易币
0
好评度
1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使用道具 0楼 发表于: 2006-11-02
(一) &^`Wtd~g  
很早之前就一直计划着要写一篇关于探春的文字,想详细的表达自己对她的看法以及意想中从她的心中所能感受的到情感或者别的什么,可是也许是自己想说的太多导致了茫然的不知从何说起,很多时候刚要落笔就不知道自己想要表达什么了,迟迟无法动笔,其实这也是我写东西时常有的毛病. &^`Wtd~g  
  好了,说正题吧. &^`Wtd~g  
   &^`Wtd~g  
  一般情况下,论坛中只要是讨论探春的帖子,无论帖主原先的主题用意是什么,最后往往都被带入了关于探春与赵姨娘关系的强烈讨论甚至争吵中,而问题往往总是那么几个。 &^`Wtd~g  
我不知道该怎么说,先说说她们之间的感情吧。大家都认为她们之间母女之情是很异样的——当然这种异样是相对与我们平常对于母女之情的认知而言的,在我看来她们之间的感情线十分细薄,到了几乎断裂的程度,她们之间关系几乎仅剩下了可怜的血缘。是什么造就了这样的母女关系?当然不仅仅是当时的制度,从某种意义上讲,她们的母女关系可以算是人为撕裂的。 &^`Wtd~g  
   &^`Wtd~g  
  先说探春的成长环境吧,她从很小开始就跟随老太太身边接受正统教育,书中已作介绍,应该没有争议;而至于她是在什么年纪开始离开赵姨娘转而跟随老太太,这一时间书中虽没有指明,但从第二回中我们可以推出大致的答案。冷子兴对着雨村闲话贾府那一年,三春已跟在老太太身边了,而那一年林妹妹年方六岁,探春的年纪小于黛玉,就按她们同年算,探春跟随老太太的年纪最大应该不会超过六岁(而这一年龄有可能更小;1.如果探春小黛玉一岁,2.如果她在冷子兴演说那年之前就跟随老太太;只要以上两种情况发生一种这一年龄都有可能提前到五岁乃至四岁甚至更小,何况这两中情况是有着并存的能)。跟随老太太,就意味着离开赵姨娘的管辖范围,而进入真正在行为上或者精神上都要表现出以王夫人为母时代。 &^`Wtd~g  
  &^`Wtd~g  
  那么小的孩子,离开生母之前如果与生母没有培养下深厚的情感,在她离开生母之后,在她与生母之间有森严的等级约束之后,在她与生母之间见面次数锐减之后,在她与生母分开后常年被灌输某种思想之后,在她和她的生母都拥有的其他的情感依托之后,她还有可能有机会对生母产生深厚的感情吗?我几乎看不到这种可能性。 &^`Wtd~g  
&^`Wtd~g  
  那么为什么我说她在离开生母之前没有和生母培养下深厚的情感呢? &^`Wtd~g  
&^`Wtd~g  
  首先,如贾家这样大户人家,家中的小主子从出生开始就是由奶妈、嬷嬷等专人伺候的,可以说生母基本上是很少真正带孩子的,虽然这也许并不能影响母亲对孩子的关心与爱,但毕竟减少了母子之间的接触与情感培养的机会,现实的情况是很多时候小主子都对奶妈的感情更深一些,毕竟人的感情是培养出来的。(虽然这一现象并不只是赵与探之间存在,但毕竟也是产生问题的一个方面。) &^`Wtd~g  
&^`Wtd~g  
  其次,作为一个妾,在家族中的地位就是半奴,而没有一儿半女的妾在家族中可以算是一个不存在的人了。而对于一个妾来说,如果想要凭借一个女儿来确立自己在大家族中的地位或者说是在丈夫心目中的地位几乎可以说是没有可能的,如果这个妾还想后半生稳当点过有半点能靠的地方的话,一个女儿对她来说是远远不够的,所以生下一个男孩对一个妾来说可以算得是十分重要的。(正室夫人是否生育儿子,差别也是很大的,为什么王夫人口口声声说“若死了宝玉将来我指靠哪一个”——虽然宝玉未必靠的住虽然她已经有了个当娘娘的女儿,为什么凤姐姐虽然是正房又有一女,也疼之如命,却也怕侧室添了子女尤其怕添了儿子?原因都是一样的,尽管正房没有妾那样的旦夕之危。)赵姨娘虽然不是一个心内有成算的人,在很多事情上她并不知道用妥当有效的方法来处理,但她却是一个有着向上爬的欲望的人(这并不是错,只是不得其法便会摔得惨痛,而且有被人再踩上两脚的可能),她并不甘心于一个会轻易受人欺压的姨娘的地位,但她又没有别的法子来改变现状,以政老爷古板的态度是不可能违背祖宗家法规矩等等教条去偏宠一个侧室的;于是她只能在担心与焦虑中期待自己能生个儿子来争取那些她想得到的。我不知道她会不会因为探春不是一个可以带给她安稳的后半生和部分财产继承权的男孩而抱怨而心存不满——也许吧,毕竟一个男孩对于一个妾来说的重要性远大于一个正室。探春离开赵姨娘之前生活的好吗?赵姨娘疼爱她吗? &^`Wtd~g  
再次,当赵姨娘怀上第二胎。当赵姨娘得到了她期待已久的第二个希望,她对探春的态度会是什么样的呢?如果在此之前她会对探春好,那么现在还会么?她还有多少精力分给这个没有继承权的女儿呢?如果之前她就因为探春不是个男孩而心有芥蒂的话,那么现在呢?而这 &^`Wtd~g  
时的探春再大也不过是个三四岁的孩子。 &^`Wtd~g  
&^`Wtd~g  
  再就到环儿出生了,对于赵姨娘来说,这个儿子对她的意义并不一般,儿子的另一个称谓是“继承权”,如果探春给她带来的是地位在某种意义上的提升,是众人对她的重视(相对以往的),那么贾环给她带来的可以说是下半辈子的依靠,而探春是个女孩终究是要嫁的;所以赵氏很可能在贾环诞生后把绝大部分的关心给了他,他不仅仅是她的儿子,也可以说是她可能日渐光明的下半生,而探春与生母的不够亲密的情感愈加的不够亲密起来。毕竟那时探春还只是个三四岁的孩童,她是不可能去体谅赵氏作为姨娘的心情的,她能感受到的很可能只是亲生母不如奶娘来的亲切。 &^`Wtd~g  
&^`Wtd~g  
  换句话说,有几种可能性的存在,第一种,赵在探春出生后还是对她挺不错的,但却在怀上环儿后对就因为以上我说的种种原因而对探春不自觉的产生了某种疏离,虽然有她的无奈但却是那个年龄上的探春所不能理解的(至于到了可能理解的年龄为什么没有产生改变甚至愈演愈劣,我后文再叙),所以不能要求探春不对她产生同等的疏离;第二种可能是,赵怀第一胎时是怀着一举得男的希望的——当然也是她作为姨娘在那样的夹缝中的正常想法——却也很自然的使探春在出生后成为了一个不被期待的孩子,因为她是个女孩而导致了赵不自觉的对探春产生潜意识的疏离,而这种疏离在她怀上第二胎时更甚了,在环儿出生后这种疏离演化到了极至;而以上的两种可能最后都指向了探春在离开之前没能与赵培养出正常的母女情。 &^`Wtd~g  
&^`Wtd~g  
  我并不相信所谓“天下没有不疼自己孩子的母亲”的说法,因为母亲不疼甚至不爱自己孩子的例子我常常能看到,像赵姨娘这样还是有理由的(不管是什么样的因由,至少还是有原因的,甚至还可以说是有些不得已的原因),而有些母亲会没有原由的厌恶自己生下来的孩子,有一种莫名的仇恨似的。当然,深信母子之间情感天成之人,完全可以对上述观点不屑一顾,因为我的这些言论是建立在人与人之间任何一种情感都是因培养而产生的基础上的,赵与探之间没有培养的条 &^`Wtd~g  
&^`Wtd~g  
(二) &^`Wtd~g  
虽然探春仅仅是从赵姨娘处搬到老太太处,而我却谓之为“离开生母”,为什么? &^`Wtd~g  
  先要说到,探春为什么会搬到老太太处,而冷子兴所谓的“因史老夫人极爱孙女,都跟在这边一处读书”背后又有些什么因素存在? &^`Wtd~g  
先看看王与赵的力量对比。王夫人先占了正室之优势,有一个有权势的娘家作坚强后盾,府中大小事物皆归于手下,亲侄女管家;嫁后一举得男,从王夫人后来哭出“如果珠儿在,死一百个我也不管了”,可以看出贾珠是个听话的好孩子,后又在大年初一生下一个大富大贵的女儿,再后又生下个老太太疼之如命的含玉之儿;按说到这里王夫人一直都是没有危险的,因为两个姨娘还都无所出。然而不久之后好象情况就开始发生了微妙的变化。赵姨娘生下了探春。而王夫人的大儿子一病亡了,留下孤儿寡母;宝玉虽然老太太疼着,这老爷却并不看得上他,况且他也不喜读书只是喜欢在女孩中斯混,将来不知如何指望他;只剩下个女儿,却在宫中求生,也不知是否有出头的指望。赵姨娘明显比王夫人年轻的多,赵很可能是在王夫人怀胎生育宝玉期间怀上探春的。而从后来的笔墨中看,正经的政老爷还常常会去这个姨娘那里,这个姨娘在政老爷跟前好象还说的上话,甚至在后来还让这个姨娘怀上第二胎甚至生下一个男孩。这时的王夫人应该有了危机感,这个男孩的出生无疑让他和他的生母成为了王夫人心中的一根刺。 &^`Wtd~g  
  无论为了自己或是为了宝玉,王夫人都会采取一些手段来摆脱赵姨娘的追赶。王夫人并不是佛爷,这一点是不用我来论证的,赵周两位姨娘生活上可以说一直都没有达到正常姨娘的待遇,所以赵姨娘会拿自己和袭人比。但是王夫人以正室夫人之遵是不可以表现出自己对姨娘们的不满的,无论心里怎么想暗里怎么做,她都必须让人觉得“分明太太是好太太,都是你们尖酸薄”。当然,以她拥有的优势她做许多事情是不用亲自动手的,有她内侄女一个就很够了,更何况她拥有的不只是这些。而她动用的其他手段暂且不谈,我只觉得连探春被弄到老太太身边抚养也只是她打压赵姨娘的动作之一。 &^`Wtd~g  
  前面说了这么多,现在才说到了要说的,真是罗嗦了,自己都有点无奈。 &^`Wtd~g  
  且说老太太身边一个宝玉就已经集中了她所有的注意力,她还有精力分给那些孙女们?后来只多添了一个黛玉老太太就顾不过来了,这三春若没有外力想来是很难引起老太太的注意力的。我几乎可以想见王夫人是如何在老太太跟前进言的。老太太处只有宝玉略嫌冷清,宝玉又喜欢和姐妹们一处玩,迎春无母照料,大娘又不贴心,惜春亦无母,仅有长嫂更不帖心,老太太原就心疼,不如借将这两姐妹招过老太太这边照顾读书的工夫将探春也一并招过来,这样很难有人能注意到她的真实意图,又方便的体现了她的贤良。于是探春便以学习的正当理由被带离了生母身边,甚至还带上了被老太太宠爱的无上荣耀。而赵姨娘,这个几乎没有心眼的女人,探春离开她的时候她很可能并没有多少悲伤,在正常的想法里探春并不是离去(其实不是离去却胜过离去),她只不过是跟随她的祖母;另外那时的她很可能还一门心思的想着她那可爱的,出生不久的儿子。而跟随在老太太身边的探春正因为与赵的进一步疏离以及所接受到的教育、所接触的环境,思想在悄悄的发生着变化,这对母女更大程度上的疏远正在产生。 &^`Wtd~g  
当探春真的随同她的姐妹们来到老太太身边之后,她所接受到的信息和教育便与以往产生了全方位的不同。老太太让女孩们读书、学针线、学道理,她们都学了些什么呢,她们都被灌输了什么样的思想?在老太太身边她一个庶出的姑娘就不会受到刁奴的冷眼和冷遇吗? &^`Wtd~g  
  老太太,且说她是封建礼教的维护者吧,可以看得出来她是不怎么得意赵姨娘的,从她的阅历上讲她对于侧室的态度是可以想见的,相信她一定不会允许当探春跟随到她身边之后再与赵的有深层接触。而恰恰是这一点又再度导致了原本就疏离的母女两更加疏离。而正统的教育教她只能认得老爷太太,教她主子要有主子的样子,教她主子与奴才的不同,当然也教她太太与姨娘的不同,偏偏没有教她生母与所谓的太太的不同;教她尊敬亲戚也要按礼,办事要按例,教她许多许多就是不教她应该和生母多亲近应该为生母着想。人啊,都是教出来的,一个小孩子没有人教她没有人做给她看她知道学吗?她上哪儿去学?她知道做吗?然而教会了她这些,也就意味着"亲娘"这个概念在她的思想中被摧毁. &^`Wtd~g  
  人们常说她对庶出的身份太过敏感,害怕别人提及证明了她的自卑。她当然是自卑的,虽然在老太太身边,但是探春还是能明显的感觉到自己庶出的身份与正出的不同,宝玉就是一个活生生的比照(这中间的差距除了男女之别还有正庶之别啊),而宝玉身边的奴才就是最典型的刁奴,看看宝玉的奶娘便知。探春对庶出的认识是从她的生活中得来的,这些生活的阅历导致了她反感别人认定她庶出的身份,因为她的生活告诉她庶出代表着白眼和冷遇。就在她已经长成贾府有名的“玫瑰花”之后还有刁奴敢蓄险心,当家时给她出难题,在她当家做了那么多让人知道她精明不让凤姐之后,抄检大观园时照样有奴才敢蔑视她、瞧不起她,这一切都仅仅因为她一个庶出的身份;那么可想在她长成那个精明敢做的三小姐之前呢,当她还是个小妮子的时候呢?在她还是个孩子的时候,她会怎样去思考关于正庶的问题呢?她是经历了多少事情才懂得借用正统礼法来对付那些冷遇和蔑视? &^`Wtd~g  
她可能不对自己庶出的身份感到敏感吗?只有站在她的立场才能真正感到她的悲哀,因为无论她多努力,她永远也不能摆脱别人歧视的眼光。她真正害怕的不是她庶出的身份,她害怕的是别人的轻视,即便她已经那么优秀却依然要遭到蔑视的目光。凤姐姐不也有一段关于正庶的论断吗?嫁人时,庶出也成为了挑剔的理由。 &^`Wtd~g  
  我常常想探春最大的悲哀不是她的远嫁,而是她庶出的身份。 &^`Wtd~g  
&^`Wtd~g  
&^`Wtd~g  
(三) &^`Wtd~g  
生活在社会中下层的人向上爬的欲望往往会比上层的人来的强烈,他们要经过很多努力才能得到承认,而他们达到一定的高度后往往害怕别人鄙夷的目光(就像暴富的人痛恨暴发户这个词)。赵姨娘是这样的例子,探春也是。 &^`Wtd~g  
&^`Wtd~g  
赵姨娘在当上姨娘后自以为地位得到很大程度的上的提升,后来却渐渐发现了所谓姨娘的“尊贵”,而她的内心却并不甘心或不情愿认同这样的地位,她不满别人看待她为半奴,所以会因为一句“梅香拜把子——都是奴儿”和小丫头们扭打在一处,因为那话触到了她的痛处。而她轻信,在潜意识中她依然希望有人把她当成尊贵的姨太太,所以会因为夏婆子几句“你老想一想,这屋里除了太太谁还大似你?”这样的话而“越发得了意,仗着胆子便一径到了怡红院”。 &^`Wtd~g  
&^`Wtd~g  
其实她也觉得出自己的身份没有什么尊贵,却只是不服,认定自己有一儿一女就应该比别人过的好。偏偏她没有想到儿子上不去台面(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她的教育),而女儿早早就在自己没有来得及注意到她时变得不和她一心了。当看到女儿终于变得又红又香,她似乎觉得女儿应该帮她争得一些什么,脸面地位或者是金钱。于是只是直白的张口就要并不管场合地点,她似乎觉得在她自己生下的女儿那里要什么都是应得的,并不管有些东西是她这个女儿给不了的(而当亲情变得那么淡漠,有些东西也成了不愿意给的)。每当遇到这样的情况她便开始不管场合环境一味强调探春是她肠子里爬出来的,那语气像是对探春的要挟,她那语气态度并不是强调自己是一个失去女儿的母亲在更像是一个要账的债主,她每一次的催债都将这对母女间的距离越推越远。而她每一次向上爬的努力都是以失败告终,她每一次想向众人证明自己地位的举动最后也都成了笑柄或者是别人的炮灰。 &^`Wtd~g  
&^`Wtd~g  
说了这么多赵姨娘,现在该开始说探春了。 &^`Wtd~g  
&^`Wtd~g  
探春虽然一出生就有一个主子的身份,然而“女孩却比不得男人”,况且还是个庶出。所以她一直在努力的向上攀,她想攀到不遭受欺负和歧视的地方。 &^`Wtd~g  
探春之所以感叹“但凡我是个男人可以出得去的,我必早走了,立一番事业,那时自有我一番道理”正是因为如果是个男子尽管正庶有别,但只要自己有能力便能改变庶出的不利地位,可以拥有掌握自己命运的权力。这让探春很羡慕。 &^`Wtd~g  
&^`Wtd~g  
她是贾府的三小姐,无论她的生母是谁她一出生就应该是个主子。只是这个主子是下人门心中不怎么在意的主子,体面的管家娘子们并不将庶出的主子放在眼里,她们的心中充满的不屑与藐视。而探春想要改变自己庶出的甚至为奴才都瞧不起的地位,她必须努力的做些事情,她知道如果自己不捍卫自己的地位和权利就没有别人可以帮的到自己。她找对了攀爬的方向和方法。她很充分的利用了传统的礼教,抓住各个事件对所有的人强调她主子的地位,她用“礼”和“理”把那些轻视者们逼到了她想要的范围内。 &^`Wtd~g  
&^`Wtd~g  
我想,以王夫人对宝玉的关心程度以及对佛祖的关心程度,她对三春并不见得会花太多的心思,而探春对她也并不见得会有多少感情,但是传统的教育却要求探春对她必须表现出对母亲的尊敬与尊重,如果探春做不到这一点便会被坚持封建正统的上下人们淘汰,所以无论探春心中对这位“太太”的真实想法如何,她都必须对王夫人表现出封建正统要求的范围内的敬重态度来给人看,以堵众人的口舌,以寻求封建正统礼教对自己的庇护(我强调一下,不是哪个人的庇护)。于是我们听到了探春说“我只管认得老爷太太两个,别的我一概不管”,其实这不过是种表态,让人们知道我探春是按着礼数来的而已。 &^`Wtd~g  
&^`Wtd~g  
其实探春办的所有的事都将“礼”和“理”的分寸捏的刚刚好,叫想难为她的人抓不着她的把柄,于是成就自己的事情。而这恰恰是赵姨娘不明白的道理不能理解的手段。于是就有了探春管家之时的争执。其实这一次探春也是处处按礼数来的,而照着旧例办事又抓住了“理”字,越发的让人无处挑剔;我忍不住要想说说这一段为了二十两银子的争执,因为在讨论中,这一段的对话可以说是被引用的最多的,这些语言往往被作为罪证来指控这两个人的不是。 &^`Wtd~g  
&^`Wtd~g  
&^`Wtd~g  
(四) &^`Wtd~g  
接上回的话,说说关于二十两银子的争执。 &^`Wtd~g  
&^`Wtd~g  
忽见赵姨娘进来,李纨探春忙让坐。(已然以礼相待。)赵姨娘开口便说道:“这屋里的人都踩下我的头去还罢了。姑娘你也想一想,该替我出气才是。”一面说,一面眼泪鼻涕哭起来。(当着李纨和一屋子丫头婆子的面说这样的话,难道觉得很有面子?)探春忙道:"姨娘这话说谁,我竟不解。谁踩姨娘的头?说出来我替姨娘出气”。(给她留足了脸面)赵姨娘道:"姑娘现踩我,我告诉谁!"(不依不饶)探春听说,忙站起来,说道:"我并不敢。"。(已经把所有的余地都留出来了,可惜赵姨娘并不领情)赵姨娘道:"你们请坐下,听我说。我这屋里熬油似的熬了这么大年纪,又有你和你兄弟,这会子连袭人都不如了,(心里着实觉得委屈)我还有什么脸?连你也没脸面,别说我了!"(就差没说“你从我肠子里爬出来的,多给二十两银子都不成?”为什么她连强调母女关系也是一幅催债的嘴脸?因为中间夹了个“利”字。)探春笑道:"原来为这个。我说我并不敢犯法违理。"(还能强撑着笑脸,换了我是不能的,)一面便坐了,拿帐翻与赵姨娘看,又念与他听,(若说先前来讨说法是因为不知有旧例,现如今又与她看又念与她听,应该不会再接着往下闹了吧)又说道:"这是祖宗手里旧规矩,人人都依着,偏我改了不成?也不但袭人,将来环儿收了外头的,自然也是同袭人一样。这原不是什么争大争小的事,讲不到有脸没脸的话上。(确实冠冕堂皇,也确实拿不住她错处,她是按理办事的,许多话不只是说与赵姨娘听,也是说与在场的众人听的)他是太太的奴才,我是按着旧规矩办。说办的好,领祖宗的恩典、太太的恩典;若说办的不均,那是他糊涂不知福,也只好凭他抱怨去。太太连房子赏了人,我有什么有脸之处;一文不赏,我也没什么没脸之处。(句句在理,兼驳赵姨娘刚才说的“连你也没脸面”)依我说,太太不在家,姨娘安静些养神罢了,何苦只要操心。太太满心疼我,因姨娘每每生事,几次寒心。(开始诉说自己的不满了)我但凡是个男人,可以出得去,我必早走了,立一番事业,那时自有我一番道理。偏我是女孩儿家,一句多话也没有我乱说的。太太满心里都知道。如今因看重我,才叫我照管家务,还没有做一件好事,姨娘倒先来作践我。倘或太太知道了,怕我为难不叫我管,那才正经没脸,连姨娘也真没脸!"一面说,一面不禁滚下泪来。(满心委屈谁来体谅,换了是我早哭了,还等这会子呢)赵姨娘没了别话答对(理屈词穷,开始胡搅蛮缠了),便说道:"太太疼你,你越发拉扯拉扯我们。你只顾讨太太的疼,就把我们忘了。"(她倒指控得有理有据,当初探春跟随贾母时,不知是否有人记得)探春道:"我怎么忘了?叫我怎么拉扯?这也问你们各人,那一个主子不疼出力得用的人?那一个好人用人拉扯的?"(探春不想拉扯,不愿拉扯,她从很小开始就觉得自己和眼前这个女人几乎没有什么关系,她只是想大家都存份体面过日子,既然已经分开那么久了那么即使是要往上爬也就各爬各的好了,只是后来这个女人越来越认为自己和她有关系,尤其是利益关系)李纨在旁只管劝说:"姨娘别生气。也怨不得姑娘,他满心里要拉扯,口里怎么说的出来。"(这大嫂子也是,当着这许多人说这白话,莫说探春不想拉扯,便是想拉扯也被她说回去了,换了是我也要急的)探春忙道:"这大嫂子也糊涂了。我拉扯谁?谁家姑娘们拉扯奴才了?他们的好歹,你们该知道,与我什么相干。"(可见是着急了,脱口而出的话可以让我们想到她从小受到的教育,她早已经把什么样的人划入奴才的行列,这话可戳到赵姨娘的痛处了)赵姨娘气的问道:"谁叫你拉扯别人去了?你不当家我也不来问你。(她倒成了有理的,刚才给她讲的那些旧例旧帐全成了狗屁,“你当家我还不该来找你要银子?”)你如今现说一是一,说二是二。(谁说一是一了,她当家当的容易吗?拿她当凤姐姐了吧。凤姐姐还行动就得讨太太示下,探春哪里来的实权啊。我叹!)如今你舅舅死了,你多给了二三十两银子,难道太太就不依你?(太太倒是不一定不依,只是这家就不用接着当了,低下的管家娘子们会吃人,难道她赵姨奶奶就全不明白?)分明太太是好太太,都是你们尖酸刻薄,可惜太太有恩无处使。姑娘放心,这也使不着你的银子。明儿等出了阁,我还想你额外照看赵家呢。如今没有长羽毛,就忘了根本,只拣高枝儿飞去了!"(见识泼妇骂街了,何尝拿探春当女儿待了?)探春没听完,已气的脸白气噎,抽抽咽咽的一面哭,(怎么能不生气,这话谁受得起)一面问道:"谁是我舅舅?我舅舅年下才升了九省检点,那里又跑出一个舅舅来?我倒素习按理尊敬,越发敬出这些亲戚来了。既这么说,环儿出去为什么赵国基又站起来,又跟他上学?为什么不拿出舅舅的款来?(常有人用这几句话作为探春势利或者是不孝的证据,其实探春也不过是说理罢了,她是按理尊敬何错之有。况且贾环出去赵国基又站起来又跟他上学,可见赵国基的角色应该是贾环的跟班,类似宝玉身边李贵的角色,可见贾环也是没有拿他当舅舅的,何苦以此苛求探春?难道只能做得却说不得?)何苦来,谁不知道我是姨娘养的,必要过两三个月寻出由头来,彻底来翻腾一阵,生怕人不知道,故意的表白表白。也不知谁给谁没脸?幸亏我还明白,但凡糊涂不知理的,早急了。"(还是我说的,遇到探春做的事不合她意,便以此相要挟,不想自己应该对探春如何却只一味要求探春对自己如何,只有在要探春为她做点什么的时候才会想起强调探春是她赵姨娘养的;换了是我必早跟她急了,我就是那糊涂不知理的。)李纨急的只管劝,赵姨娘只管还唠叨。 &^`Wtd~g  
  忽听有人说:"二奶奶打发平姑娘说话来了。"赵姨娘听说,方把口止住。(可见其心中对凤姐的惧怕)只见平儿进来,赵姨娘忙陪笑让坐,又忙问:"你奶奶好些?我正要瞧去,就只没得空儿。"(真真也是个可怜人,不知说她什么好)李纨见平儿进来,因问他来做什么。平儿笑道:"奶奶说,赵姨奶奶的兄弟没了,恐怕奶奶和姑娘不知有旧例,若照常例,只得二十两。如今请姑娘裁夺着,再添些也使得。"(好个会办事的凤姐姐,三姑娘若是添了欠下一份人情不说还替她开了例,若是不添,话说到了,也算是在三姑娘跟前献了好,总之没有坏处)探春早已拭去泪痕(要强),忙说道:"又好好的添什么,谁又是二十四个月养下来的?不然也是那出兵放马背着主子逃出命来过的人不成?你主子真个倒巧,叫我开了例,他做好人,拿着太太不心疼的钱,乐的做人情。(生生的把凤姐姐给拆穿了说给赵姨娘听)你告诉他,我不敢添减(确实不敢,多少双眼睛盯着呢)混出主意。他添他施恩,等他好了出来,爱怎么添了去。" &^`Wtd~g  
&^`Wtd~g  
&^`Wtd~g  
&^`Wtd~g  
说句实在话,这段中我实在没觉得探春做错了什么,按常例办事,赵姨娘原就不该来闹,若说她原先不知,那么已经耐心的说与她知道,她还继续要闹,却能怪谁?难道探春就真应该添上那二十两银子? &^`Wtd~g  
&^`Wtd~g  
&^`Wtd~g  
(五) &^`Wtd~g  
关于探春的远嫁一直是我不敢涉足的话题之一,每次一谈到这里我就没有办法再冷静客观,剩下的就只是满怀的伤感和凄凉。《分骨肉》是我最喜欢的曲子,它写尽了探春远走的悲凉。 &^`Wtd~g  
&^`Wtd~g  
她曾说“但凡我是个男人,可以出得去的,哦必早走了,立一番事业,那时自有我一番道理”;她定没想到,不用是个男人她也可以出得去了,走了,走得那么远,只是不知是否立一番事业,自有一番道理。一语成谶——风雨路三千。 &^`Wtd~g  
&^`Wtd~g  
签上说“得此签者必得贵婿”,大嫂子说“咱们家已有了个王妃,难道你也是个王妃不成?大喜!”都当一句玩笑了,只没人想到原来是这么个大喜,或许当初任凭谁强按着都不该饮了那杯酒——日出西边倚云栽。 &^`Wtd~g  
&^`Wtd~g  
大姐姐元春不过是去了那“不得见人的去处”,每每相见必哭得那样凄楚,也不知这生离作死别的是不是要哭成一片海洋。——恐哭损残年。 &^`Wtd~g  
&^`Wtd~g  
我不信高先生续书,说赵姨娘听见探春远去竟然得意高兴,也不信电视剧中二人屏弃前嫌抱头痛哭的场景。因为她二人既没有反目成仇,却也难于化解心结,她二人是对有缘无份的母女,这样的缘以分离的方式收场才是最好的结局;或者多年以后二人不经意的想起对方,都会觉得这是一方心病,一丝至死方休的隐痛,却不可言说;然而现在,在探春离去之时就算看到赵想起赵,她心中更可能想到的是“以后只当没有这么个娘,反正以前也同没有一样。”而赵心中会不会叹“以后只当没这么个女儿,反正以前也同没有无异。”若过真如此,也算是人居两地,情发一心~ &^`Wtd~g  
尽管我厌赵这个愚妇,却深觉赵必不会如高先生写的那样满心恶毒的对探春,赵虽每每生事,却几乎没有专门针对探春成心让她难堪的,往往不是受了挑唆就是为了利益,她只是并不像个母亲会考虑女儿的处境,并不成心气探春,所以她一定不会听见探春远嫁反而高兴甚至希望她像迎春一样。而探春一定不会那般面冷心冷,只将大义的话说了一遍就走的那么决绝。她就是真想走,也是会痛会难过的,众姐妹和老太太还有宝二哥,她必是要哭的。或许这一切都因为高先生让她嫁的不够远的缘故吧,否则此时骨肉家园齐抛闪怎能不痛? &^`Wtd~g  
&^`Wtd~g  
我选择相信她是替南安太妃的女儿和亲去了。如果只是嫁到海疆一户不错的有交情的人家也算远嫁,也算“千里东风一梦遥”,也需要悲泣出“奴去也,莫牵连”的话语,那探春也就真是命好又做作了,薄命司里何来她的位置?我信她这一去必是一去千万里,再无相见日,此一别即作死别的,否则何须哭损残年?她从前从没有这许多泪珠的。 &^`Wtd~g  
&^`Wtd~g  
不畅想她婚后的生活,就让她这场悲剧停顿于她的远去的船消失在我眼前的那一刻吧。若雪芹先生愿另写完探春的整个人生想必是精彩的文字精彩的人生,但却独独未必肯让她幸福,她是薄命司里的,逃不掉,然而我却只想她幸福,所以不敢想不愿想;“不做狠心人,难为自了汉”,雪芹先生能狠下心去毁灭美好,我却看着都心痛——突然疑心雪芹先生的早逝是否因他心痛于亲手毁灭这些美好的东西有关(先生莫怪小女子胡乱疑心);不再去想,害怕再衍生出另一段悲凉的故事来,就算她成了另一个明妃文成我也是要心疼的,还是不想吧——嫁与东风春不管,凭尔去,忍淹流。 &^`Wtd~g  
&^`Wtd~g  
她远去了,我们还要继续生活,也不知清明那一日宝玉是否会找一个有水的地方祭一祭他三妹妹,就算只是祝愿她过得好也是好的。
离线探梦
发帖
24
蜂蜜
846
威望
0
宣传贡献值
0
交易币
0
好评度
1
只看该作者 1楼 发表于: 2006-11-02
最初发稿处,夜看红楼论坛:http://www.readred.com/bbs/index.php?showtopic=24921&hl=
离线纪十五
发帖
18
蜂蜜
840
威望
0
宣传贡献值
0
交易币
0
好评度
1
只看该作者 2楼 发表于: 2006-11-02
支持探梦姐姐。 &^`Wtd~g  
我说那几位“作者”,怎么也不见你们出来吱个声儿呢? &^`Wtd~g  
&^`Wtd~g  
好,送花花啦~~~ &^`Wtd~g  
离线探梦
发帖
24
蜂蜜
846
威望
0
宣传贡献值
0
交易币
0
好评度
1
只看该作者 3楼 发表于: 2006-11-02
楼上朋友这是??
离线明月千里
发帖
28
蜂蜜
996
威望
0
宣传贡献值
0
交易币
0
好评度
0
只看该作者 4楼 发表于: 2006-11-02
还是偷来得快,不动脑筋,爽得很
离线大江东去
发帖
35
蜂蜜
848
威望
0
宣传贡献值
0
交易币
0
好评度
4
只看该作者 5楼 发表于: 2006-11-03
楼主,你坏人呀,人家采芹人是红学名家呀,你居然抄他还不知悔。
离线夜看井幻
发帖
87
蜂蜜
943
威望
1
宣传贡献值
0
交易币
0
好评度
11
只看该作者 6楼 发表于: 2006-11-03
引用第7楼大江东去2006-11-03 09:11发表的“”: &^`Wtd~g  
楼主,你坏人呀,人家采芹人是红学名家呀,你居然抄他还不知悔。
&^`Wtd~g  
&^`Wtd~g  
那位菜芹人的《我就是我》,怎么读怎么像篇骗子自述。 &^`Wtd~g  
&^`Wtd~g  
呵呵,一个上了年纪的男人,居然抄人家小姑娘的文章。羞不羞啊? &^`Wtd~g  
&^`Wtd~g  
我很怀疑这样的人,是因为研究红楼而导致离异,还是因为人品问题!
离线探梦
发帖
24
蜂蜜
846
威望
0
宣传贡献值
0
交易币
0
好评度
1
只看该作者 7楼 发表于: 2006-11-03
呵呵,这是我第一次发现我的文章居然还有人抄袭,实在觉得有点好笑。 &^`Wtd~g  
&^`Wtd~g  
昨天还和一个朋友说呢,什么好东西,也值得去抄。
快速回复
限400 字节
摄影、文学原创与慈善公益信息平台——蜂鸣网欢迎您!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