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J;u/Z
近来没怎么敲字,乱翻书来着。其中一本是在卓越网站邮购的美国小说《拿着剪刀奔跑》,放置了数月也没有读,因为不想敲字,便拿出来翻看。难怪自己不去读它,因为它实在难读。 F[J;u/Z
而这样一本书的封面上赫然写着美国全国畅销书第一名,当然也是冲着这个说法才买的这本书,但硬着头皮大至翻完后,却没看明白它为什么会畅销。语言流畅,写作手法不错,仅此而已。即没有好看的故事,也没有打动人的情节,满篇皆是病态的描写,非但没有美感,感觉是在垃圾中跋涉,着眼处全是肮脏。太多不正常的事和不正常的人,令人心情沮丧,看不到希望。世界不该是这种样子的。 F[J;u/Z
作者的笔下是一个混乱肮脏纵欲不堪入目的世界,人物性格高度的自我膨涨和扭曲,无所谓美丑和是非,且应了书名的寓意,挥舞着剪刀一路狂奔,伤害到谁谁倒霉。书中的人物,彼此纠缠和伤害,无论如何,你无法喜欢,更无法认同他们。这里像是一个疯人院,每一个人都在以不同的形式发狂。读这本书,是一种折磨,对精神的凌辱。 F[J;u/Z
一般而言,好的书籍无论作者描绘的场景如何的悲惨,人物的命运如何的坎坷,但人物的灵魂却是美好的,人性的光辉亦是永不泯灭的。无论是悲剧喜剧,给读者的是向上的积极的精神力量。而这本书却是反其道而行之,人物的颓废怪异放纵疯狂,令人不寒而栗,感觉像是在地狱中行走一般恐怖。 F[J;u/Z
想不通,这样的书竟然还会畅销,难道美国人如今已无聊到如此地步,以精神受虐为刺激。总之,这是一本闹剧式的令人恐怖的小说,读来令人作呕。倒是很对喜欢寻求刺激的精神受虐者们的胃口。 F[J;u/Z
无须讳言,自己根本就不喜欢这本书。一个人竟然可以把文字折磨成这种样子,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令人匪夷所思。而又竟然有那么多的读者,就更让人不可思议。 F[J;u/Z
这本书是通过一个十多岁男孩的眼睛,来描绘成人的世界。男孩眼中的世界,是一个变态,肮脏,充满同性恋的怪异恐怖的梦魇般的世界。对此《名利场》的书评一针见血,“令人休克的超级倒霉的童年”。而读者也便随着书页的展开,陪同书中主人公做了一场恐怖万分的恶梦。 F[J;u/Z
当你合上手中的书,会长舒一口气。庆幸自己从恶梦中醒来,窗外依然阳光灿烂,生活依然美好,你并不真是书中那令你厌恶的人物。 F[J;u/Z
这本书活像是在描绘一座疯人院,人手一把剪刀,挥舞着一路狂奔,扎伤谁,谁倒霉。我在阅读过程中,丝毫也没感受到这本书的序中说的带给读者的极至的快乐,倒是感受到了那种极至的恐怖。人,怎么可以如此混乱扭曲地活着,折磨别人也折磨自己。一个人若是在这种环境中长大,简直就是凌迟。看似书中人物个个都在寻求个性的张扬和极度的自由,实则是一种疯狂,对自己极度的放纵和不负责任。 F[J;u/Z
我很认同美国一个作者对这本书的评价:“一本可怕的、像地狱一样的书”。这也是我的真实感受。它没能像书评中说的那样,让我大笑,也丝毫没觉得有趣,它只让我感到恶心。可这样的一本书,名列了美国2003年度畅销书的榜首。也许,正因为这本书写的如此的让人恶心和恐怖,才能登上畅销书榜首的吧。 F[J;u/Z
这是一种非常有趣的现象,正像人们有时会选丑一样,我想这本书是因为它彻底颠覆了传统的审美观和道德观,而引发了人们的关注的吧。 F[J;u/Z
但无论我如何反感这本书,可我不得不承认,这本书的写作手法是一流的。对于细节的刻划是出色的。也正是因为这一点,我才硬着头皮把这本书翻完了。 F[J;u/Z
是的,尽管我不喜欢这本书的内容,可我很欣赏作者架驭语言的非凡能力,以及描写细节的过人本领。就如同很久以前,我不喜欢《洛丽塔》那本书的内容,但欣赏它的文学性和艺术性一样。 F[J;u/Z
本能的我不喜欢一切变态的不正常的事物和人物,即使我能理解,但绝不可能喜欢。也许,这是我的局限。我活得太正常了,也并非是好事。 F[J;u/Z
不过,当我从直觉的反感中渐自走出后,便有了另一种曲解的读法。 F[J;u/Z
那就是,一个人,就是再正常,也都需要有发泄的渠道,不然会发疯。我有时也会有抑郁烦闷的时候,文字是我发泄的对象。我会把自己埋过书山字海里,或读或写,直到自己低落的心绪得到缓解。 F[J;u/Z
也许,从这个角度来看,《拿着剪刀奔跑》这本书也不是一无可取,它讲的就是人性中的发泄,虽然采取的手法极端了些,但本质上,人都是需要发泄的,不是吗?不管采用哪一种方法。 F[J;u/Z
但人就是人,是有自制力的,若是不加克制的纵容自己胡乱任意地发泄的话,这世界可能就变成了一座疯人院。我不知道,这本书的寓意,是不是就在这里。 F[J;u/Z
这本书里的人们,都在以各自不同的极至的方式来发泄自己,但这种发泄并没有带来自由和快乐,相反令自己也令别人感到窒息和厌恶,让周遭的环境变成了地狱,而自己成了生活在地狱中的悲剧人物。 F[J;u/Z
也许,从这个角度来讲,这本书有它可取的地方。人,都有奔跑的欲望,但手中不能拿着剪刀,不然,不只会伤到别人,也会伤到自己的。书中的人物,就是因为在奔跑中挥舞着剪刀,伤害了别人,也伤害了自己。我愿意这么解读这本小说的寓意。 F[J;u/Z
但事实上我很可能是在曲解作者写作本书的寓意,作者更可能在表达一种时尚的观念,那就是,你要奔跑就要手中挥舞着剪刀,这样你可以剪开路上的一切试图阻止你前行的障碍,不惜伤害到别人亦不惜伤害到自己,而目的只有一个,就是跑得更快。即使你不知道自己要跑向何方,要到达什么目标,只要跑,就要尽情的奔跑,伤人伤己在所不惜。就像这本书的封面上标榜的一句话:“孤独了就要发泄,不管伤着谁”。这是什么话,极端的自我主义。孤独本是你自个的事,你有什么权利只为了寻求发泄,就伤害别人。难怪书里营造了一个地狱式的环境。人人都只顾着发泄自己,不惜伤害别人,不成地狱才怪。 F[J;u/Z
也许,正因为读了一本这样恶心和恐怖的小说,让你醒悟自由是有限度的,不能无止境的放纵自己,否则,就很可能成为书中所描绘的那样,疯狂张扬自我,伤害别人折磨别人也伤害自己折磨自己。人人都挥舞着剪刀在向前奔跑中彼此碰撞和彼此伤害,成为疯狂追求自由的精神病、牺牲品,从而坠入人间地狱。 F[J;u/Z
我不喜欢这本书的内容,便这样换个角度曲解着这本书。我是一个读书享乐主义者,不乐意被作者,哪怕是天才的作者用变态的文字折磨自己敏感的神经。对此种书籍,我一般是敬而远之,躲不过,便以自己的方式换个角度解读。读书本就是见仁见智的一件事,是一种再创造的活动,每个读者都对所读的书,有着自己的解读,无论从书中得出什么结论悟出什么道理,都已经是读者自己的东西了。 F[J;u/Z
曲解,也是一种解读方式,不是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