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坛风格切换切换到宽版
  • 4862阅读
  • 3回复

反议“教化与熏染”-----和不瞧广告老师贴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牵墨香
 
发帖
415
蜂蜜
1834
威望
22
宣传贡献值
0
交易币
0
好评度
67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使用道具 0楼 发表于: 2006-04-24

说在题外的话:好像在哪篇杂文里看过这么一句话(原话不记得了),大意是,只有那些啥也不太了解的人,胆忒大,啥都敢说。我想我就是这种人吧。如有不当之处,还望各位老师们海涵:)

自看不瞧广告老师的《教化与熏染》,脑子里便不时闪现《渔父》里渔父与屈原的对话。怕记忆有错,特地去翻看《古诗鉴赏辞典》。

全文如下:《渔 父》

屈原既放,游於江潭,行吟泽畔,颜色憔悴,形容枯槁。渔父见而问之曰: “子非三闾大夫与?何故至於斯!”

屈原曰:“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是以见放!”

渔父曰:“圣人不凝滞於物,而能与世推移。 世人皆浊,何不淈其泥而扬其波? 众人皆醉,何不餔其糟而歠其酾?何故深思高举,自令放为?”

屈原曰:“吾闻之,新沐者必弹冠,新浴者必振衣; 安能以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汶者乎! 宁赴湘流,葬於江鱼之腹中。 安能以皓皓之白,而蒙世俗之尘埃乎!”

渔父莞尔而笑,鼓枻而去,乃歌曰: “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吾缨。 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吾足。” 遂去不复与言。

不知是否是我胆大妄猜,还是历史使然,在我看来,渔父与屈原,从始至终都旗帜鲜明地代表着两种截然不同的思想境界。而渔父的明哲保身、见风使舵、随遇而安的思想更具有“教化与熏染”的特性,它就是“受而化之”的一种极普遍现象。这种思想现象,是具有超强划时代性的,并随时与时共进着。

诚如广告老师说:能拿到桌面上来的思想和模式少有不好听的,都能成为旗帜,去耀眼和张扬。——问题不在于桌面上的模式,而是给其下定义及实施的人。正因为这些人的指导思想是与渔父思想保持一致状态:“世人皆浊,何不淈其泥而扬其波? 众人皆醉,何不餔其糟而歠其酾?何故深思高举,自令放为?”所以那些“好听的,都能成为旗帜,去耀眼和张扬”的模式,因为实施不了,所以永远只是一种模式。

只要翻开历史,凡于乱世,如屈原者总是寡不敌众。若非得一意孤行,总落得个身首异处的境地。如此类推,但凡有点自我思想的,谁还敢与大趋势相抗衡?于是乎,在这种“圣人不凝滞於物,而能与世推移。”的思维驱使下,经验与教训让越来越多的人——无论是贩夫走卒还是略通文墨者,都更加奉行渔父的思想,以至几千年来盛行不衰。所以人们眼里心尖所看所想的全是一己之私,所谓“识时务者为俊杰”,所谓“人不为己,天诛地灭”!

难道这,不是一种“受而化之”的毒瘤所在么?

“水清洗帽,水浊洗足”,连一个渔父都懂得适者生存的道理,况读书人乎?更何况如果谁稍有一点屈原似的清醒与清高,便会被认为是这个社会的怪胎;便会与人格格不入;便会备尝被孤立的滋味。而人,却是群居动物。怎能忍受得了被社会被人类抛弃的下场?连屈原都会慨然问卜道:“世溷浊而不清,蝉翼为重,千钧为轻,黄钟毁弃,瓦釜雷鸣,谗人高张,贤士无名。吁嗟默默兮,谁知吾之廉贞?”

而今虽说科技发达了,但作为教化与熏染的特别有效工具:传媒,除了大篇幅报道几经周折追腥逐臭的那档事来弄点蝇头小利外,还能吸引人气眼球。而这种教化与熏染,恰恰是更加提倡了渔父的思想,更加促使现代人耽于一蹴而就的享乐行为。

所以好的思想好的作为,都如春红般匆匆而逝。在渔父的“教而化之”即而“受而化之”指导下,稍有些“抱清抱醒”者,当然会常感人生“自是长恨水长东”了。

2006-4-22

不当之处,祈请不瞧广告老师鉴谅:))
离线不瞧广告
发帖
20
蜂蜜
925
威望
1
宣传贡献值
0
交易币
0
好评度
10
只看该作者 1楼 发表于: 2006-04-24
谢谢墨香长篇回复。
屈原的“身之察察不受物之汶汶,皓皓之白勿蒙世俗之尘”是一种思想,受而化之后,当然是正化,如屈原,用现在的话说就是书生气太重,与渔父“水清濯缨水浊濯足”之世风的熏染格格不入,屈原的结局不可能好。教化与熏染相矛盾,要想生存,只能受而不化,说一套做一套,聪明人会受而歪化,把教化的内容进行变通和改造,以应时风,为已所用。尽管这种内容是进步的伟大的。
渔父的思想与世风步调一致,教化与熏染相辅相成,那么受而化之就完成得全面扎实迅速,不折不扣。尽管这种思想有时让人深恶痛绝。
要想成一好的时风,对人有一个向上的熏染,非常不易。大到社会小到团体,大多如此。
离线牵墨香
发帖
415
蜂蜜
1834
威望
22
宣传贡献值
0
交易币
0
好评度
67
只看该作者 2楼 发表于: 2006-04-29
牵墨也谢谢不瞧广告老师:))祝五一长假快乐,开心~~~~
离线秋绪

发帖
24406
蜂蜜
223945
威望
220
宣传贡献值
578
交易币
0
好评度
3060
只看该作者 3楼 发表于: 2006-05-03
非常赞成二位的讨论观点。

在现今社会中,如果不懂得“水清洗帽,水浊洗足”,则会被人视为怪物,讥为迂腐。老朽就曾被人作如是之讥。当然还有同事戏称偶为文物、古董、化石,说我的思想还停留在五十年代。当然,主要指我的生活方式,拒不接受“新生活”的内容,不懂得享受了。

“适者生存”,应该是很正确的道理。前些年,我也终于悟出这个理儿来,因此在一篇小文中曾经提倡“人要主动去适应社会环境”。看来,这也是一种渔父思想了。

好久不见广告老师了,不知一切可好?借此问好,祝节日快乐!
看贴是学习,跟贴是友谊。朋友,你跟贴了吗?
我的个人主页:http://www.hycs.zj.cn/bbs/u.php?uid=2
快速回复
限400 字节
摄影、文学原创与慈善公益信息平台——蜂鸣网欢迎您!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