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aR'):TD -----------------记录2015.3 .16黄岩.潮济古村行
iaR'):TD iaR'):TD 怎么说呢?潮济之名,多年来一直萦绕在脑海里,想去,却总不得机会。最近一次曾驴行到黄岩的长潭水库边,听熟悉黄岩地理位置的朋友说,潮济,就在对岸。当时虽说已显疲惫,但还是十分地想就近去走走,去揭开那一直盘旋在内心深处的那层神秘面纱,无奈多数朋友累了不愿多走,加上还要走完义城岭古道全程。因此,尽管自己有多么的向往,但还是就此作罢。
iaR'):TD iaR'):TD 江南春日,难得晴天,见春光明媚,便相约几位好友直奔黄岩宁溪,去寻找那个被蜂鸣老大拍过无数次写过无数次的潮济古村。虽说是初春,可近日的气温偏高,午后的阳光猛猛地打下来,给人一丝疲惫感。车子很快停在了潮济村的村口,没有想象中的江南水乡之韵,水泥马路和一排新房无疑抹去了心中所谓的神秘感。经过一道新筑的灰白砖墙,前面一道廊棚出现在眼前,廊棚一边是民居,另一边则暗房这一排木条凳,油亮的表面彰显着岁月的悠长,脚下则是大小相致的鹅卵石铺就,一直通往前方的街道。望着廊棚另端的门洞,以及那一路略显弧形的卵石路。哦,原来,古街在这里!
iaR'):TD iaR'):TD 顺着卵石路慢慢行进,感受这老街在这春日午后的宁静。街上行人甚少,而我们的到来似乎引起了些许老人的注意, 迎面相视,或微微一笑,或热情问候。我们先是进了古村落的展览馆,细读悬于墙上的图文解说,再是上楼参观了当地民俗家用及农用器具,这种展览在各地有很多,多为相似。到了潮济,想起蜂鸣老大提过数次的乌饭麻糍,不由地去寻找一番。其实这店就在主街道上,进入店家,见屋内放置着一张床一样的木板,上面搁置着若干备用器具,守店的是一位年长阿姨。阿姨好客,听闻我们是来游玩的,想看看这里的乌饭麻糍,就赶紧掀开了放于门口的厚实棉被,一块块方方正正的黑紫色麻糍跃入眼帘。“咦?这不就跟我们平时吃的麻糍一样吗?但跟我们临海的乌饭麻糍不一样啊?”同伴在边上说。店家阿姨见此,便极其耐心地告诉我们,这麻糍是用糯米浸了乌饭汁后蒸熟再花力气捣出来的,其的表层涂抹黄豆粉,吃时最好嵌点红糖才好。沚江亭,是我们在转悠中突然撞到的,其位于潮济街北端入口,建于1938年,据说此处原是一个码头,而沚江亭则是一座路廊,亭中供应茶水,而今只剩下一堵开有拱形门洞的墙面,看这墙体,应该是以前用来防火的。继续转悠,行至三官坛,见是二层建筑,门口边上立有捐赠石碑,一副大红对联贴门框,读过此联,意在劝导世人要做好人,多做积德行善之事。因此事大门紧闭,所以不得探其究竟,便转身离开。记得老大说过,在潮济街上开设了一个蜂鸣部落的活动点,既来之,不免也去逛逛。然而,找到了,同样也是铁锁把门——看不得。
iaR'):TD iaR'):TD 东转悠西转悠的,两个小时左右古村落被我们看得差不多了。古街分 为直街、上街、下街和横街,街道之宽度可见昔时之繁华,两旁民居多为二层建筑,木楼栏栅以及家家屋檐下红灯笼最为显眼、亮丽,该是经过修缮的。当然,我们也走访过几家老院子,虽呈颓败之象,却也值得去看看,毕竟这样富有原汁原味的风貌在不久的将来难能再见。
iaR'):TD
iaR'):TD
iaR'):TD
iaR'):TD iaR'):T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