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次陪孩子去轮滑听到一位家长说和同事一起结伴徒步去西湖,听后很想尝试一下。(因为时间关系,每次走路的机会少,很不过瘾)可惜本人的方向感很差,记得头一次去应聘的单位上班,(在开发区十八里铺,离市区的家很远,骑自行车大概要半个多小时)有位好心的同事告诉我一条近路,结果迷路了,到天黑才回家。害得每次去上班,六岁的儿子总要提醒我:“妈妈,下班回家时别再迷路了!”上周五在QQ空间,看到有人发起12月27号徒步西湖的帖子,我忙打电话和她联系,确定在周六8点瑶海坝子上集合,这下迷路的问题给解决了。我把这个消息告诉家人,除了儿子愿意和我一起去,老公持反对票,更不同意让孩子跟我一起去,怕过度劳累,影响孩子身体。结果孩子执意要和我一起去,他爸也没辙。
早上八点,我们准时出发,沿着坝子从泉右堤1走至17,我也不知道大概有多少里路,这中间从十几岁至五六十岁年龄都有,他们大部分精神饱满,有的“武装整齐”,有的则很“休闲”。哪像我,手里拎着吃的、喝的(大部分都是给儿子准备),一看就是“业余选手”。只觉得别人从我们眼前一晃而过,儿子说得最多的一句话就是:“妈妈,怎么一眨眼,人就不见了!”我对儿子说:“他们都是经常锻炼的,和我们不一样,全当今天妈妈和你去西湖冬游了!”我们走着看着,灰蒙蒙的天空一些高大的树叉上留下鸟窝,鸟儿都去南方了,儿子想用石子砸,可惜太高了,试了几次没成功。偶尔看到一头黑白奶牛,让我突然想起有位名人易中天讲他去农场挤牛奶的故事,刚开始挤不出来,师傅告诉他牵一头小牛来,把奶吸出来后再把小牛牵走拴住。他照着去做,结果小牛挣脱绳子往母牛这儿跑,被母牛发现,狂燥起来,踢翻了易中天好不容易挤出来小半桶牛奶,被师傅骂他太笨了!儿子听后很不理解,为什么不给小牛吃饱呢,他们太残忍了。我只能说,当时国家穷,人也要吃牛奶补充体力好干活呀。我们走累了,就沿坝子坐下来歇歇,吃饱喝足继续上路。儿子走着走着突然发现有一艘船正载着小轿车过河,他兴奋地问我:“妈妈,船真厉害,能把汽车带走”!我告诉他那叫渡船,因为没有桥只能通过船帮忙把一些东西运送到对岸,船也是靠浮力才能载汽车的。儿子很想坐坐试试,可他又怕队伍走远了,又知道妈妈是个“路痴”怕迷路,只好说下一次吧!一路上儿子捡起坝子边上砍落的树叉当扫雷工具,当遇到石子时就会发出“嘀嘀”声,他说这就是“地雷”,要捡起来扔到坝子下才“安全”。还好坝子下面除了菜地就是小河,我也随他了,爱怎么扔就怎么扔,难得这么“放肆”一下!(在城里哪能这样随便扔石子)慢慢地,太阳已升到头顶了,儿子早把厚重的棉袄脱掉,额头和鼻尖上也冒出细微的小汗珠,我们因为边走边玩,已经落在了最后。在到了泉右堤17,问了一位菜地里老伯才下了坝子,下坝子时,旁边与西湖公园相隔,有一条小河,儿子又迫不及待地往河里扔石子,他说最爱听“噗通”的声音,觉得好听。等我们到了西湖公园已经下午1点半多了,为了奖励儿子能坚持最后,我们一起去划船,一直玩到下午5点才乘5路公交车回家。真是又开心又累的一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