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了老大转发的这个帖子,知道是一位中学生的获奖作文,祝贺这位学生!我简单说三点,我们一起学习。
一、关于“风骨”。传统文化在秦汉以前是百家争鸣时代,到了汉以后才独尊儒学;儒学经过汉代300年的发展,已经变得虚伪,人们的道德也是假道德。到了曹操之后,曹操拨乱反正,下了三道求贤令,力图扭转当时的社会风气,于是,在文化上才有了魏晋时期的新局面。我们后人通常把魏晋时期文人的社会行为,叫做“魏晋风骨”或“魏晋风流”。
二、关于“烈”。
帖子里写了隐、忍、烈三个方面。前两个就具体人来说,大体可以说得过去(严格说起来陶潜不是隐),屈原以兰草自比,他似乎是“洁”更贴近一些。
三、就现代意义上的风骨来说,隐忍烈远远不够了,是不是还有更积极的东西呢?请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