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门的住户送来两盒喜糖。知道,他们是嫁闺女了。早几天鞭炮声大作,这个声音就是一种宣告。送喜糖也是一种宣告。谢过。 nuVux5:
住在对门的住户,相当于以前的邻居吧。应该说,整个单元都算邻居的。我看着她双手提了多个盒子,要继续送的。可总觉这样的邻居有点别扭。说实在的,就对门的住户,只进去一两回的,这一两回也是最初装修的时间,有什么问题需要探讨而进去的。以后只是路上碰到点个头了。平常大家都是进门后就关门。 nuVux5:
邻居的基本词义是应该比邻相居。有一句“远亲不如近邻”的古话,有什么事,邻居能给以及时帮助,这说明邻居之间的走动是正常的。之间几乎没有走动的邻居不该叫邻居,应该退回邻居的基本词义,只是比邻而居罢了。以前的邻居,大家门多是开着的,关着吃饭会让别人笑。关门做什么,“关门吃猪肉”吧,小器鬼。吃饭时间串门极为正常。小时候我也会端着碗子去串门,有时会邻居家要点菜来。我父亲有这个一条规矩,要端出去吃饭可以,但必须在家里吃一口才能出去。我到现在都不明白是什么道理。 nuVux5:
邻居在烧什么吃,鼻子都能嗅出来的。小孩子都有一付馋相。记得有一次我的邻居做猪肉馅的麦饼吃,当时是吃麦饼已经不容易,做猪肉馅的麦饼是绝对的奢侈。吃肉只能过节和过年能吃到一些。邻居送来一角麦饼给我解馋的。当然,我知道这个送不是白送,邻居之间“碗对碗”,你不送点给别人,别人是不会送你,这叫礼尚往来。这个邻居以后在念我父亲的好,说我父亲对他家关照多,常送些蔬菜什么给他家。当时人们神经有问题,种的蔬菜当作资本主义尾巴给割掉。邻居在外地工作,家里留着老母和儿子,粮食问题不大,可蔬菜有困难。 nuVux5:
为了实现与邻居“碗对碗”,我家迈过第一步的。当时家里做了什么好吃,给送了一碗过去。我阻止过,现在还有送吃的,别人还怕我们做的不卫生。社会过了温饱时代,送吃的也太庸俗了。阻止无效,还是去敲了对门的门。我还听到感谢声的。不过“碗对碗”没有成功,我们也不好意思再送了。别人关着门吃饭,我们也关着门吃饭,大家用不着端着饭碗串门,心思都放在饭桌上好了。现在生活条件好了,桌上菜多,端着饭碗串门也不现实了。 nuVux5:
小区大门还挂着横幅,“XX邻居文化节”。现在还有邻居呀,要文化一下,无非约定时日集中一下,弄得吃点,唱几首歌,跳几曲舞,散后还是各自关着门吃饭。还有文化是什么,就是唱歌和跳舞?这与搞舞台演出没有什么区别了。搞不懂。邻居文化,我看就是串门聊天,我送你一点,你送我一点,你帮我一点,我帮你一点。家里办喜酒,邻居肯定得请的。这不仅仅是请吃酒,更多是让过来帮忙。邻居文化与农耕社会相适应的,在农村还能有点邻居文化的味在。不过现在农村住的多是老人,这个邻居文化离消失的时间也不远了。 nuVux5:
“碗对碗篮对篮”,完整的的话应该是“邻居碗对碗亲眷篮对篮”。以前走亲眷,总得提些东西过去的,东西多是粮食,很少有空手的。那个时代粮食是大问题,反映在送礼上也是以粮食为主。本地送的多是“面干”,大米做的面条。还有送“垂面”的。现在大石“垂面”是礼盒装,送人挺有面子的。以前送“面干”或“垂面”得有个篮子装着。亲眷讲究“篮对篮”,你送我,我送你,之间能送出亲情来,不然只是我送你,或者只是你送我,亲情早迟得断掉。 nuVux5:
网上看介绍来地俚语的,有句叫“邻居碗对碗,田洋交界石头卵”,半句讲对了,后半句说错了,说什么田洋的石头要扔到别人的田地里。这什么话,这是损人利己的事,为社会公德所不容的。“田洋交界石头卵”的含义是田地分界要埋上界石,这个“石头卵”就是界石的意思,有了界石,人们不会出现争执,村民之间才能和谐相处。如果不埋界石,田地交界处今天你挖一些,明天他挖一些,弄不好会出现打架事故。 nuVux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