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法云寺搞“腐败”。有人说管寺的师傅已经转过几次了,是怕别人不叫他一起来吃饭。观察真的仔细。等可以吃了,我们没有坐好,这位师傅已经坐下了。饭后问过,我们有没有请这位师傅吃饭呀。都说没有请过。这位师傅不请自来,用本地话说是“官命份”的,注定可以来白吃一餐。 X{cFqW7
还好,大排多买了一块。当时买大排按人数买的,一人一块。按照现在人们的胃口,一块大排也差不多了。屠夫给砍的大排,照饭店的标准,是二两半一块。我补了一句,多要一块吧,或许有增加的人数。我也算有先见之明。如果没有多买的一块大排,从谁的嘴里省呢,这是一件难堪的事情。哈哈,费用AA制,吃的东西也是AA的。其它的菜肴没个定数,多个人少个人没有什么关系。 X{cFqW7
“官命份”,俚语,用的字只是音近,但我感觉这个俚语总与官家相关。以前某地有驻村干部,村里有红白喜事,他肯定会准时光临现场。当然,他的光临肯定不会备上一份薄礼的,白吃一餐,抹一下嘴皮就走。或许有村民邀请过的,但肯定有没有请的时候。大概有这么一次请过了,以后都算是请过了。驻村干部,村民的直接领导,村民肯定不敢得罪,怕连请都来不及的。办红白喜事,备的菜肯定多,不在乎多几个的。驻村干部也要吃饭,什么饭都是饭,吃饱了才能为人民服务。村民只是私底下说此人脸皮厚。 X{cFqW7
“官命份”有潜规则的意思。师傅和出师的徒弟一起吃饭,谁付钱,不用想吧。吃喝花不了多少钱,“官命份”只是私底下说说的,不然人们会怀疑说着小器,就这么一点点,都舍不得了,能办什么大事。以前搞福利分房,当官的总有理由占最好的楼层,这是“官命份”。本地有一个单位建了住房,分配住一楼的肯定是单位里没背景没本事的人。社会变化了,说什么是商品经济,一楼的住户把房子搞成店铺,赚大钱,这个“官命份”只好干瞪眼,怪自己当时没脑袋要一楼的。 X{cFqW7
官家喜欢“官命份”,当百姓的也喜欢“官命份”的。我的亲戚开了种植园,希望政府官员来点“官命份”。政府官员手中有钱,批给你,批多少给你,由官员说了算。为了多拿一些补贴,官家不来“官命份”,你还得往官家里送。现在的种植园,政府有补助额是比较高的,什么一个大棚补多少钱。我亲戚私下说自己也心痛,经常来,亲戚好友都一起来,仿佛是他自己开的种植园。“官命份”嘛,你有什么办法,反正你还是赚上一笔的。 =O-irGms*
法云寺的师傅也不是白吃我们的,他搬出一缸杨梅酒,倒了几大碗,让我们喝。我们出菜,他出酒嘛。说师傅是“官命份”,冤枉了。我们自己也带了酒的,喝不了这么多,最后是多数倒了回去。师傅该是懒于做饭,随便跟着我们吃一点。还有这个师傅是耐不住寂寞,我们这么多人一起吃饭,多热闹呀。饭后,师傅让我们不要倒掉剩菜,他可以留着继续吃。 =O-irG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