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坏事变好事
坏事本身可能会变成好事,经过努力,这种可能性也会增加。比如孩子测验成绩不理想的时候,好好分析一下试卷,找到学习习惯、技巧、方法等方面存在的问题,改进了,就会促进孩子的学习。孩子遇到的所有挫折、失败,其实都是锻炼孩子的好机会,善于引导,她体验的道理比你磨破了嘴皮子还管用。
在女儿遇到类似的事情时,我也和她一起探讨,用这样的思维方式去分析她遇到的事情:
比如一个小朋友常常骗女儿,她不高兴,我告诉她:这也是件好事儿,让你这么小就会识别谎言了。
东西坏了,她有些伤心,我告诉她:坏事变好事啊,我们再买个新的。
学习暂时落后了,我说,没关系啊,从后面追比被别人追压力要小,成绩越来越好的感觉其实不错啊!
逐渐地,女儿对“坏事可能变好事”慢慢有了体验。这样,遇到不顺利的时候,想到好的方面,自然会少些愁眉苦脸,多些高兴了。
2、这些是正常的,没什么
为什么遇到不顺利时,容易着急、上火、烦躁.....?认知疗法告诉我们:其实往往不是事情本身有多严重,而是人们的认知有问题,把事情看得严重,这样自然难以承受了。
其实孩子很多事情是很正常、没什么的,只是一件事情而已,不代表更多的含义,我们只需要帮助孩子看到事情本身!
女儿有时题目不会做,会着急。我告诉她,这些题目没有练习过,或者练习得不够,不会做是正常的,不代表我们不行。谁都是下功夫才能掌握的,爸爸也是这样。逐渐地,她面对难题时心情平静多了,而心静往往能更好地解决问题。
听写、测验、考试、比赛总会有成绩不如意的时候,此时我们的反应总是淡定的,从来不为此而批评她,只是和她一起分析、总结可以改进的地方。父母淡定的反应,即使什么话也不说,孩子也能体会这些“小挫折”很正常,不需要过度反应。比如英语辅导班单词听写成绩开始不好,我和她说:这是正常的,因为爸爸以前不重视单词,我们没有下功夫,又不是天才,自然学不好。(不说明我们不行!)。而很多家长遇到孩子学习成绩不理想的时候,着急、夸大,甚至会骂孩子笨、不争气,时间久了,这会让孩子感到这类事情很严重,这怎么能淡定地承受这样的“失败”呢?
同学之间难免有些矛盾,有时有的孩子会笑话、捉弄女儿。一方面我们会安慰她,并告诉她一些应对的方法。但是也告诉她,这是很正常的,爸爸妈妈也遇到过,同学不可能都是像好朋友梦雨那样好的孩子。
有的老师她不喜欢。如果老师太过分,我们会去和学校沟通。但是如果还不算过分,我们会告诉她,这很正常的:老师不可能都是那么让人满意的,爸爸妈妈的老师也是这样.
饺子女儿包得不好,她有些不高兴。我们告诉她,包不好是正常的,爸爸三十多岁才还包得不怎么样呢,多练练就好了。
遇到一个事情,女儿如果很着急,我不会催她,同时会跟她说:这很正常,有什么啊?不用着急,慢慢来。逐渐地她学得不太着急了,一般都比较从容。因为她知道有什么可着急的啊,急什么呢?
......
“这些事情很正常,没什么”,这些我经常和女儿讨论的观点,逐渐在她心里扎下了根,成了习惯性思维。她有了这样的口头禅:很正常啊,没什么啊,这又怎么样?所以,很多事情她表现得还比较淡定。
3、学会理直气壮
以前我发表过一篇博文如何做到说话办事有底气——用认知疗… ,谈到:理直,才能气壮。
她也逐渐地学会了理直气壮。一个小朋友不让她和别的小朋友玩儿,她心里想:你有什么权利这样做啊(这是我以前多次和她讨论过的),所以就没理睬那个小朋友
。看起来很温柔的她,因为有了合理的认知,也会理直气壮、有主见地做自己的事情。
4、学会顺其自然
我有一个核心思维,既努力,又顺其自然。意思是既要努力,好好去做,但是知道有些事情是不可控的,所以应该对结果顺其自然。这与“尽人事,由天命”的道理是一样的。这是保持心理健康的一个非常好的思维、行为模式。
期末考试,我很重视,抓紧时间辅助女儿复习,但是对考试结果顺其自然,甚至不会问她考得怎么样。参考期末考试来了,努力+顺其自然 。
比赛,我们认真去参与,但运气不好或者能力不济,输了,顺其自然就是了。参考 赢了很高兴,输了没什么——参加亲子…。其实这也是我自己参加体育比赛的一个态度,因为有了这个态度,我一般能发挥好的水平。
东西,我们好好爱护,如果损坏了,我会对孩子说,坏就坏了吧——顺其自然。
原计划去玩儿,但下雨去不了。我会和女儿说,不去就不去呗——顺其自然。
有的父母担心这样孩子是否会变成无所谓、不在乎,不求上进了。其实孩子们的上进心大都是很强的,而且这个理念“度”把握得比较好,既强调了努力,也重视顺其自然。从自身的体会来看,我一直培养孩子顺其自然的态度,但她的上进心还是那么健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