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_0JyT
笙歌散尽,2000人大客轮的舞厅钢琴上遗弃了一个婴儿。这个没有出生证、没有国籍、没有姓氏的弃婴被开朗乐观的机械仓铲煤工收养,他,后来的“1900”,就是这部影片的主角。 &C_0JyT
如同1900的出场,8岁的他在养父海葬礼上第一次听到舞厅传来的琴声回头的一幕;以及他寻着琴声从底层机械仓摸到香鬓霓影的舞厅,隔着玻璃盯着他曾经躺过的那架钢琴,都是为1900半夜如神附体无师自通地弹出玄音做铺垫,也从此拉开了他作为维珍尼亚号钢琴师人生戏剧的大幕。 &C_0JyT
如果说1900的童年是因为没有身份而无法下船,那么,当27岁的1900碰到小号手麦士的时候仍然没上过岸就有些让人费解了。而导演的高明之处就在于始终拽着这条线,让农夫、爵士乐祖师、制片人,最后是爱情、战争,一一登场;以苦难、名声、金钱、爱情、灾难的名义触动他,我们就这样一次次期冀着1900跨过跳板投进近在咫尺的攘攘人世。但红尘俗世的幸福生活被他意味深长的挥帽一掷抛进了海里,也把我们的疑惑带到了片尾。高潮来自最后的釜底抽薪,废旧的客轮即将引爆前的台词注定将成为经典,“我看不见……城市的尽头,我需要看得见世界尽头。拿钢琴来说,键盘有始,也有终,有88个键,错不了,并不是无限的,音乐是无限的。在琴键上,奏出无限的音乐,我喜欢,我应付得来。走过跳板,前面的键盘……有无数的琴键,事实如此,无穷无尽。键盘无限大。无限大的键盘,怎奏得出音乐?不是给凡人奏,是给上帝奏。” &C_0JyT
海上钢琴师——一个上帝遗落海上的音符。为音乐生,为音乐死。他为音乐的纯粹颠簸在人世的两岸。记得中央10套“大家”栏目介绍过国画大师范增,范是我欣赏的大师,他说:我已经不在乎钱,我在乎的是我为艺术史留下什么提供什么。而1900连这个也不在乎,尽管他从未有钱过。 &C_0JyT
“规矩可以滚蛋”、“爵士乐可以滚蛋”、“战争可以滚蛋”,“即使战时、即使没有人跳舞、即使炸弹掉下来。我一直弹,弹到船驶到这里来”。从童年、青年到中年,1900从来不是懦弱的人,他的不羁表现在风浪之夜打开钢琴制动闸诗意的随钢琴的滑动而演奏;他的不羁表现在对舞曲的随意终止而率性创作。1900也是不争的,声名鹊起惊动爵士乐祖师上船挑战,他却不屑不顾,最后无奈的奋起一击让祖师颜面扫地。1900更是一个不贪的人,他从未为自己的音乐记谱、录制,瞎子阿炳是没有这个条件,他却是录了也要扣下来,因为“我和我的音乐不容分隔。” &C_0JyT
此曲只应天上有,1900同样不应存于人世。导演让他无名、无籍,就连爱情也只是惊鸿一掠,当他深夜探访心慕的女子,俯身亲吻又慌乱躲避时,我真的怀疑究竟丘比特是天使还是1900是天使。而那张唯一录制的唱片也被导演意味深长的留了下来,并扳成碎片,爱也没能阻止他为保持音乐的纯粹而做的努力,因为爱也是俗世生活的一部分,而这也是要避免的。他把音乐做绝致了,同时也把生命逼上了祭台。也许在所有的艺术里,只有音乐能做到。 &C_0JyT
音乐入世就没有纯粹的音乐,所以音乐到极致就叫做天籁。触及天籁的人怎么能容忍音乐以外的东西?音乐只是音乐,这是审美的最高境界,也是我佩服导演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