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坛风格切换切换到宽版
  • 1450阅读
  • 3回复

无解的改革难题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端木天
 

发帖
2171
蜂蜜
4209
威望
46
宣传贡献值
157
交易币
0
好评度
493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使用道具 0楼 发表于: 2011-06-20
最近,《新安晚报》连续而详细地跟踪报道了南方科技大学的改革问题。这是因为朱清时的家在合肥,他本人曾是中科大的校长,所以,《新安晚报》有此便利,占得报道的先机。我也因此跟着《新安晚报》的报道,对南科大改革的过程、内容、难点和分歧,有了较为系统的了解。

今天,A07版分别以《筹建团队核心离开》和《三教授发文称------“不参加高考”不是改革》为题,继续关注南科大的改革动向。与以往不同的是,这两篇报道,似乎在向人们昭示南科大的改革,原本就是一道无解的数学题。

冷静地分析,我觉得南科大遇到的难题,其实也是我们整个改革大业的难题,只不过,面对南科大遇到的难题,因为有了不同体制下的思维,使得我们的思路更加清晰罢了。香港的三位教授,在对改革的认识上,与朱清时校长的分歧,在于办学理念的不同,也就是说,什么才是应该改革的。

这个问题击中了改革的要害。我们的教育改革多年来一直停留在口号上、形式上,一些从事教育的人士,也动了不少脑筋,比如,素质教育啊,高效课堂啊,减负啊;具体到南科大,什么自主招生啊,自授文凭啊。这些都是表面,不是改革的实质。改革的实质,应该是教什么,怎么教。

对这样的一个问题,教育工作者说:这不是学校和老师能解决的问题啊,是上面的事。不错,这是大政方针,是上面的事。然而,我却认为,在具体的教学工作中,我们还是可以发挥主观能动性的,还是可以小打小闹的。假如全国的教育工作者都自觉地小打小闹,那么,就能形成一种推动力量,就能为上面的改革创造环境,起到推动作用。

回顾我们的改革,已经走过了三十多个年头,诸多领域,在不同时期都提出了不同的改革方针。然而,回头看看,似乎都是治标不治本,到头来,还是茫然无措,不知道该怎么办。以国企改革为例,在八十年代初,首倡利改税,目的是让企业有一部分可分配利润,调动企业的积极性。可效果不佳,于是,开始实行承包制。承包制的实行,带来了意想不到的弊端,成本控制问题,银行结算问题,资金周转问题(俗称三角债),等等。此路不通,于是开始搞明晰产权制度。按说,这个方法应该是接近问题核心了,可是,执行起来难上加难。到了97年,干脆来个“抓大放小”,一夜之间,中国出现了四千万的下岗工人。有理论家为此叫好,发明了一个词,叫国退民进。事情没那么简单,我们改革的目的不是砸人家的饭碗啊。

本来啊,教育问题也好,经济问题也好,都有它自身的规律,都有成功的经验可循,我们的改革却对此视而不见,非要弄出自己的一套东西来,美其名曰:摸着石头过河。既然国策定为“摸”了,也就意味着可以瞎摸,谁也不必为此负责,谁都可以想当然。

我们可以用一个比喻,来形容一下目前朱清时校长和香港教授之间的分歧。朱校长用中医来治病,香港教授用西医来治病。这两种方法有什么不同呢?中医讲究五行,比如你的肾有问题了,那得先调理脾胃;西医就直接多了,要么用药直接治疗肾,要么换肾。
离线且行且乐

发帖
1642
蜂蜜
13054
威望
20
宣传贡献值
6
交易币
0
好评度
362
只看该作者 1楼 发表于: 2011-06-20
干脆换头吧
落霞与孤骛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离线端木天

发帖
2171
蜂蜜
4209
威望
46
宣传贡献值
157
交易币
0
好评度
493
只看该作者 2楼 发表于: 2011-06-21
再造一个吧。
离线金足

发帖
209
蜂蜜
553
威望
10
宣传贡献值
0
交易币
0
好评度
47
只看该作者 3楼 发表于: 2011-06-21
改革者是不可能革自已的,人不为巳天殊地灭。看看考公务员的热度,还不明白…?
快速回复
限400 字节
摄影、文学原创与慈善公益信息平台——蜂鸣网欢迎您!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