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1~^
尽管是依依不舍,还是如此眷恋于盛夏。 T<f\*1~^
秋姑娘还是来了。她挥舞衣袖,红了枫叶,黄了稻穗,淡了高天流云。 T<f\*1~^
呼吸着爽秋的气息,想融入大自然之心,发出呐喊:远足去! T<f\*1~^
昨天适逢友人远道而来,作为东道主,略尽一份绵薄的地主之谊。 T<f\*1~^
杜桥的人文气息不是很浓,可游玩的去处倒也不少:近者是我家附近的凤凰山、雨伞庵、远者有桃渚古城,四岔的南门坑海滨浴场。还有近年来新开发却远近驰名的白岩山,在此就不一一例举了。 T<f\*1~^
因为时间的关系,我们就走了就近的雨伞庵。雨伞庵的得名是因为一志大岩石悬空立于小岩石上而耸立于山顶。在山脚远而眺之,就象是一把大伞擎于天地之间。因而名冠椒北平原。当然名山必有古刹,这样才能相得益彰。此山上的庆国寺香火兴盛。 T<f\*1~^
和友人沿着水泥和石板砌就的羊肠小路蜿蜒而上。沿途,满眼皆是翠绿的桔子挂满枝头,惹人心喜。 T<f\*1~^
一路上赏心悦目,走走停停,随即来到一段颇为陡峭的山路,每一爬完险峻的路后,都有一个凉亭供游人和香客们稍作停歇,前人修路后人乘凉,此言真是不虚。虽说是这当前是气喘吁吁,但眼前的羊肠道比之仙坛露营时的大雷山的山路真是小巫见大巫,不足为奇。在此种精神的鼓励之下,我和友人一鼓作气,拿下这段山路。 T<f\*1~^
峰回路转,转过一块大岩石后,眼前豁然开朗,那雨伞俨然张开它那妙曼地身姿欢迎我们的来到,庆国寺的大山门矗立在前,我和友人先经山门而不入,直奔那伞顶而去。 T<f\*1~^
当我们真正置身于山顶,日观峰头,昂首天外,纵目环视,感到心旷神怡,逸兴遄飞。才真正对杜甫的“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豪迈意境有了更深刻的体会。 T<f\*1~^
站在雨伞峰顶,环顾四周,北边的白岩山遥相呼应着,看群山迎头站,千姿百态,笑脸相迎,山连着山,岭叠着岭,山峦起伏,连绵不绝,青翠浓郁的树林象一把把巨大的青罗伞,把馒头似的山峦覆盖住了,远远望去,象一朵朵绿色的大磨菇,而那供应着整个杜桥镇人民的水源—童燎水库就象是一块硕大的碧玉,又象是一面宝镜镶钳在千山万岭之中。 T<f\*1~^
顶峰的东边,“秋水共长天一色,落霞与孤骛齐飞”,长长的海岸线连着天际,一座座村落象是棋盘上的棋子,星罗棋布,点缀在平原上,山间里,炊烟升起,袅袅娜娜,缥缥缈缈。偶尔有一两只长鹰搏击着长空。时值下午四时许,夕阳西下,金光闪烁,莽莽群山似披上了金黄色的盔甲! T<f\*1~^
呵,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相折腰!不禁仰天长啸,任天地看我痴狂! T<f\*1~^
时间的关系,收起心中汹涌澎湃的激情。曲径通幽,引领我和友人朝拜百年古刹。其实庆国寺的前身因是一个尼姑庵,即雨伞庵的由来。百年沧桑,经现在当家师父接手,经营和修缮一新,到此的香客络绎不绝。庆国寺的越发地兴旺了。 T<f\*1~^
跨进庆国寺的山门,旁边有一个造型别具一格的迎客亭。路左边的竹林,清幽翠绿,随风摇弋,散落在路边的野花,无不透着古时的苍凉和现代的美感别有一样风情。在小径的拐角右侧建造着一座开山祖师的衣冠塔。寺院的前面立着好些碑,是用来记载乐助建寺的善男信女们的名单。 T<f\*1~^
进了佛门净地,总是免不了(对于我这个信奉佛教的人来说)要烧烧香,拜拜佛,以图个家里平安身体健康,求个心里安慰。 T<f\*1~^
在师父的殷殷祝祷声中,我和友人从偏门出了庆国寺。此次的雨伞庵之行也结束了。伴随我们下山的有随风飘荡的薄公英和天边的一抹斜阳。 T<f\*1~^
T<f\*1~^
T<f\*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