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在尤溪长加山村看到村民晾晒的蓝花被套。蓝花被套已经破烂不堪,边上有许多补丁,但上面的印花依然清晰。图案是龙凤呈祥,传统的吉祥图案。算时间,这种蓝花被套至少有三十个年头。这个印染技术不错。三十年前,农家多用这种蓝花被套。被子外表这些年也换了几代,先是用花布被面和缎被面,漂亮是漂亮,可要与被包缝起来,麻烦。有不会缝被包的,得请人帮忙。后面恢复了被套,棉胎给塞进被套去就成。说是简单,可有笨蛋就是不会。现在的被套更新换代了,各种花色都有,还得与枕头、布毯等是成套的,不再是蓝色被套的单调。街上有床上用品专买店,卖被套是其主业。蓝花被套,给人的是脏兮兮的感觉。还有,蓝花被套,粗糙,不贴肉。 _gI1@uQw
蓝花布的花色不管怎么变,但变来变去只是白和蓝两种颜色。纺织技术进步,蓝色布逐渐退出了历史。蓝花被套,用的土布,再给染上颜色。土布是以前自给自足经济的产物。“你耕田来给织布”,现在看来是个神话,我的少年时代,农闲时节好多家庭有纺线声。一些人家现在还藏着纺车,现在社会分工越来越细,这个纺车只能是藏品了。农家织的土布是无法与纺织厂的产品进行竞争。以前村子里还有织布的工匠。织布机上排着经线,有一个梭子,带着纬线左右穿越经线。织布时,工匠坐在织布机前,手拉脚踏,不懂行的人在边上看得眼花缭乱。织布机织出来的白布一般用来衬衣。土制白布质地太硬,并不适合做衬衣。不过土布的吸水性透气性比较好。白布常给染成黑色,用来做外套。黑色总比白色耐脏。我到上个世纪的八十年代还在穿黑色土布做的裤子。现在这种布比较难找,如果有人穿出来,或许给吸引人的眼球。 _gI1@uQw
没有看到过蓝色布的印染过程。到网上搜一下,抄在下面: _gI1@uQw
用靛蓝染料印染而成的蓝白花布,是中国民间传统印花织物,有悠久的历史。汉代已有这类印花技术,明清时曾在民间大量流行。有蓝地白花,也有白地蓝花,图案常取材于花卉、人物以及传说故事等,花形一般粗犷有力。当时蓝印花布主要用作被面、蚊帐、门帘、衣料、围腰等。生产时,先根据花形在油纸上刻印镂空花纹,成为印花纸版,放在手工织制的本色棉布上,把防染粉糊在印花纸版上刮印,使其通过镂空处印在棉布上。随后,把棉布晾干,再浸于靛蓝液中染色,并将浸染过的织物晾干,刮去粉糊,便成为蓝地白花的花布。防染粉糊用石灰、豆粉和水调成。自从机器印染发展后,手工蓝印花布的产量已大为减少,但因色牢度好,且具有特殊风格,仍受到各国人民的欢迎。 _gI1@uQw
网上有两段是关于本地仙居的,也抄在下面: _gI1@uQw
蓝花布印染在汉晋期间就传入仙居。仙居蓝印花布选料独特,布坯为俗称“家机布”的农家自织的土布和俗称为“湖布大布”的机织粗布(湖北产)。面料布质厚重,坚固耐用,冬暖夏爽,旧时农家嫁女儿,蓝印花被是必需嫁妆。 _gI1@uQw
仙居蓝花布印染的花布技艺独特,其所用的矾浆压印防染法在中国传统的印染技术中独树一帜,它融美术、雕刻、印刷、印染化工等与一体,是中华民族传统智慧的结晶。花布图案充满浓郁的乡土气息和民族风情,柔切、自然、清新、美观、秀气典雅,具有鲜明的地方色彩和民族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