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白金送了没有?”碰到一熟人,随便问了一句。 sU\c#|BSC"
“晕,现在谁还送脑白金呀。”脑白金作为礼品是热过一段时间的。早几年电视上有一对卡通老人在跳着唱着“收礼就收脑白金”,这是轰炸式广告,效果多少总有一点。大概意识到我问的是送礼了没有,给加了一句,“现在送什么东西,有点难。” sU\c#|BSC"
过年了,得给老人送一点礼品。理应送点补品。可送人参之类,体积小,对外比较难看。给老人送什么礼,还得有个轰动效应,让左邻右舍都能知道一点。送营养液,体积比较大,外观鲜亮,轰动效应肯定有的,可我不相信这有什么功效,营养液无非骗人几个钱财。本地医院的一位医生说营养液无非是糖水。今年“收礼只收脑白金”似乎没有继续跳和唱了,估计响应人众有限。 sU\c#|BSC"
就送食用油吧,尽管早过物资匮乏时代,可食用油是实实在在的,还能放上一段时间。我总认为,一日三餐就是补品,这个三餐吃不下去了,什么补品都是空的。送礼这个东西,送的是一种情分,不是非得要送上多少东西。这个送礼与求人办事的送礼不是同一回事情,求人办事的礼得是送重礼。据说本地的重礼已经涨了十条软中华,折合人民币六千多元。这个重礼与送钱没有什么区别了。 sU\c#|BSC"
我家给她的三叔了备了一份礼。这个礼有点还礼的性质了,我们不久前收到她三叔寄来的一刀猪肉和一箱桔子。送礼和还是还礼有时是搞不清楚的。记忆中我们是受惠者,什么水果熟了,都有我们的一份,不去拿,总是挂念着我们,给留着或者寄过来。送到后,让嘟哝了几句,又送这么多,吃不了。送给你的,你安心吃就好了,不用多想。可老人就是爱多想。老人的思维是单向的,送给别人的容易忘掉,送给他的会牢牢记住。 sU\c#|BSC"
回来时,三叔提来一袋桔子和一袋海产品,非得让我们带走。这个海产品是他的另一位侄女送的,给转送给我们。不好意思,别人送给他吃的,我们不敢接受。可执意如此,说你们不要的话,他也不要送的礼品。一直等着我们离开。无奈,只能难堪地接受了。 sU\c#|BSC"
我家说她的三叔就是这样地“赵念”。这个“赵念”的意思用普通话来说是“迂”,迂腐的“迂”。说别人请他的三叔吃餐,他非得拿点东西过来,如米呀,肉呀,意思是不白吃你的饭。搭别人的车子,如果是去卖桔子,肯定备一小袋桔子送给车主,估计是充当车费。有位车方用嘲笑的口吻说这位三叔每次坐车都给我递三支烟的。或许老人的头脑中,递了三支烟,就不欠你的人情了。 sU\c#|BSC"
说起来是有点“迂”。这个“迂”是不想占别人的便宜,这种思想在老人中还是比较普遍的,只是他还的礼太快了。我的老母近日对我说她不停地走亲戚,还了五个礼,下半年挣的钱都花了,可白吃了别人东西总是心里不安。不说老人,就说我们自己,头脑里经常出来“还礼”这两个字,受人恩惠的,占人便宜的,总想着什么时候给还了,只是没有这么“迂”。世人没有那么多理所当然的事情。 sU\c#|BS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