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坛风格切换切换到宽版
  • 3639阅读
  • 27回复

“桃源人家”——不该被忘记的角落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秋绪
 

发帖
24406
蜂蜜
223945
威望
220
宣传贡献值
578
交易币
0
好评度
3060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使用道具 0楼 发表于: 2011-01-22

  (文/游游  摄/秋绪、英子)


   称他们为“桃源人家”,是因为他们的原始。这里不通公路,没有汽车、摩托车,甚至连自行车也没有。不通网络,没有宽带,没有电脑,这里的人与“企鹅”无缘……

  

看贴是学习,跟贴是友谊。朋友,你跟贴了吗?
我的个人主页:http://www.hycs.zj.cn/bbs/u.php?uid=2
离线秋绪

发帖
24406
蜂蜜
223945
威望
220
宣传贡献值
578
交易币
0
好评度
3060
只看该作者 1楼 发表于: 2011-01-22

北洋镇砂地村,原属黄岩县乌岩镇,1958年建长潭水库时大多已外移,一部分人家成为“后靠”移民,即就近向后靠迁上山。

1月17日,在北洋镇纪委书记李浦军以及北洋镇章艳红等慈善义工的陪同下,我和游游、英子一起开始了砂地村之行。

在水库大坝码头,我们依次上了村长王天富开来的船。据驻村干部老吴说,这船是区委李斌副书记帮忙解决的,成为村里唯一象样点的交通工具。而村长详细介绍的,则是“2008年,专项扶贫联系我们村的区人民法院牵头,争取到一笔专项资金,才买了这艘机动船。

因为天太冷,我们几个都挤进了村长老大的舵舱里。他发动了机器,船儿就“突突”地叫着离开大坝,向湛绿而浩瀚的水面中行去。

 

                       

看贴是学习,跟贴是友谊。朋友,你跟贴了吗?
我的个人主页:http://www.hycs.zj.cn/bbs/u.php?uid=2
离线秋绪

发帖
24406
蜂蜜
223945
威望
220
宣传贡献值
578
交易币
0
好评度
3060
只看该作者 2楼 发表于: 2011-01-22
  “砂地村在长潭水库的西岸,距大坝水路8公里,距宁溪镇陆路5公里,由砂地、温潭、里洋、短洋、洋山五个自然村组成。全村46户117人散居在库岸的山脚下,出行无路而与外界隔绝的有17户47人。”李浦军向我们介绍。
    这17户47人,散落在四周水面环绕着的山上,一、二户或二、三户集居。说是村落,因其太散而难成为村落。他们,开门见水,出行无路……
  大约航行二十多分钟后,目力所及就能看到砂地村的房子了,同行的人们说,村长的家就在那里。
看贴是学习,跟贴是友谊。朋友,你跟贴了吗?
我的个人主页:http://www.hycs.zj.cn/bbs/u.php?uid=2
离线秋绪

发帖
24406
蜂蜜
223945
威望
220
宣传贡献值
578
交易币
0
好评度
3060
只看该作者 3楼 发表于: 2011-01-22

  没有交通,出行不便,是砂地村的致命伤。大家难得外出一趟,村里也鲜有外人到。今天,远远地看到我们的船向这边驶过来,附近几户人家的村民,就都往村长家跑了过来。

  有的,已经早早地等在那“码头”边的路上了。



看贴是学习,跟贴是友谊。朋友,你跟贴了吗?
我的个人主页:http://www.hycs.zj.cn/bbs/u.php?uid=2
离线秋绪

发帖
24406
蜂蜜
223945
威望
220
宣传贡献值
578
交易币
0
好评度
3060
只看该作者 4楼 发表于: 2011-01-22

  这里的人,想到外面去只能靠撑竹排,每户人家都有一两张竹排。村民要想赶集,先撑竹排到温潭村,再骑自行车到宁溪镇,30分钟水路加上50分钟陆路,就算早早地出发,回来时便已是午后。

 

 

  “我老婆早上八点半撑出去的,现在还没回来。村民吴明理看了下时间,已经到11时半了。
  “
竹筏我是不敢坐了,掉下去两三次。王天富的妻子李玲女好几回死里逃生,但意外同样降临过,前些年就有一村民撑竹筏时掀翻落水身亡。
  
对砂地村村民来说,每一次出行都可谓冒着生命危险

                



看贴是学习,跟贴是友谊。朋友,你跟贴了吗?
我的个人主页:http://www.hycs.zj.cn/bbs/u.php?uid=2
离线秋绪

发帖
24406
蜂蜜
223945
威望
220
宣传贡献值
578
交易币
0
好评度
3060
只看该作者 5楼 发表于: 2011-01-22

  砂地村的生活节奏是悠闲而缓慢的,似是一个静止了的钟表,无车马声喧嚣的寂寥掩盖了时间流逝的痕迹。
  
如同一个世外桃源,多数人未听闻过这个不通公路的村子,直到坐了船来这里,才惊讶黄岩居然还有这样一个地方。
  
村里人都走出了家门,像看西洋镜一样地看着我们一行人。
  “
阿婆,平时都在床上躺着,今天起床来晒太阳呀?王天富问一位老奶奶。
  “
是啊!都走不动了!”89岁叶老太已经说不清有多少年没有走出过这个村子了。她的大儿子已经移民,现在与小儿子一同生活。
  “
每天起来,一睁眼看到的就山和水,这里唯一不缺的就是水和柴火。老太太言语幽默,在这里,太阳三点就下山了,天气冷只能靠烤火堆取暖。
  
冬天尚且如此,夏天更为难过。别看现在的水位只有32,还能看见一些已经拆掉的房基,一到夏天,水位普遍在38-40。尤其是台风来时,水位骤然上升,村里的羊肠小路均被淹没,邻居间走动便只能靠竹筏,完全一副“威尼斯的派头。

 

   “水满上来时,涨到下面的台阶,我就只能在家里坐着,再满上来,只有往山上走。一位老太太不无悲伤地说,“70多岁时还能撑竹筏到宁溪去,现在哪里都走不了,怕以后连盐都没得吃! 

 

  7岁的曾孙子一直在旁边和小狗跑来跑去逗着玩,显然还不明白曾奶奶话里面的悲哀。

  一位大嫂用手指着路上面的台阶,对我们说:“水库水满的时候,会没到这路上的第三、四个台阶。”据村民反映,每当那时,他们连路都没得走,只能在家里呆着。

 

 

看贴是学习,跟贴是友谊。朋友,你跟贴了吗?
我的个人主页:http://www.hycs.zj.cn/bbs/u.php?uid=2
离线秋绪

发帖
24406
蜂蜜
223945
威望
220
宣传贡献值
578
交易币
0
好评度
3060
只看该作者 6楼 发表于: 2011-01-22

  过去,长潭水库的班船本来有5班,但是乘船的人零零散散,以至于如今只剩下早晚两班。若有急事包船,得要150元,这个数字对这些深居简出的山里人而言,太大了。

 

   “上次,镇里要我调查砂地村的村民收入情况,我算计下来也就1200元差不多,其实这个数字是不太确定的。因为恶劣的生产条件和艰苦的生活环境,我们主要靠种植有限的山陇田和在坡地上种些经济作物,收入低。青壮年大多外出打工,维持生计。王天富说。

  我们到了村里后,一直注意寻找村民们赖以生计的田地,后来才发现就是这样一些一小块一小块的山垅地,土质一般,而且没有水源保障。

 

 


看贴是学习,跟贴是友谊。朋友,你跟贴了吗?
我的个人主页:http://www.hycs.zj.cn/bbs/u.php?uid=2
离线

发帖
15120
蜂蜜
5314
威望
275
宣传贡献值
127
交易币
0
好评度
450
只看该作者 7楼 发表于: 2011-01-22
坑都挖好没?

好,送花花啦~~~

我抢!
今年花落颜色改,明年花开复谁在?已见松柏摧为薪,更闻桑田变成海。古人无复洛城东,今人还对落花风。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
离线灵江风

发帖
1646
蜂蜜
12320
威望
30
宣传贡献值
9
交易币
0
好评度
92
只看该作者 8楼 发表于: 2011-01-22
只有2张片,
个人作业簿:http://cxfcxf.188photo.cn/
离线秋绪

发帖
24406
蜂蜜
223945
威望
220
宣传贡献值
578
交易币
0
好评度
3060
只看该作者 9楼 发表于: 2011-01-22

  另外,雨季山洪多发,村民的房子又都建在这较陡的山坡,十分不安全。
  “
那年云娜台风来时,我家后山上的两块大岩石被山洪冲下来,毁了半间房子。你看我这老房子,如果不是靠这几根钢丝绳拉着,早就倒了!”62岁的张彩花带记者到她家,垂垂老矣的老屋在前后左右几根钢丝绳的拉伸下苟延残喘

  打台风时,我和老头子只能穿着雨衣站在门口,屋里根本不敢坐。她心有余悸地说。

 

看贴是学习,跟贴是友谊。朋友,你跟贴了吗?
我的个人主页:http://www.hycs.zj.cn/bbs/u.php?uid=2
离线秋绪

发帖
24406
蜂蜜
223945
威望
220
宣传贡献值
578
交易币
0
好评度
3060
只看该作者 10楼 发表于: 2011-01-22

  砂地村的孩子上学异常艰难。他们的学区在北洋镇小学,去那儿既要水路摆渡,又要陆路行走,每天来回肯定是天方夜潭,唯一的办法是家长在学校附近租房陪读。现在是寒假,村里才有孩子们奔跑的身影。

  孩子到了学龄岁数了,家中就得走出大小二位,甭说家中农活什么的,光费用就让村民们发愁。陪读的母亲(一般是母亲负起这个重任),一边负责孩子的衣食住行,一边揽些活计来做,赚点生活费用。

  

 

看贴是学习,跟贴是友谊。朋友,你跟贴了吗?
我的个人主页:http://www.hycs.zj.cn/bbs/u.php?uid=2
离线秋绪

发帖
24406
蜂蜜
223945
威望
220
宣传贡献值
578
交易币
0
好评度
3060
只看该作者 11楼 发表于: 2011-01-22

  “今年就靠卖点绿豆面赚了一千多块钱,其他没什么收入。自家种的稻谷,我和老婆、老娘只能吃半年。”吴明理说,“好不容易种点番薯,老鼠如果不来吃,野猪也会来吃掉。我们餐上最常见的就是番薯、土豆、芋头,年年‘老三样’。这辈子在这里是没出头日了!”
  早些年,村子里的橘子产量好,但是交通不便运不出去,现在基本上都看不见橘树了。
  王天富说:“村民大多会去水库中偷偷捕些溪鱼,晒干了拿到宁溪镇上买,换些现钱买盐买肉,交电费。”但是这是被严厉禁止的,水库工作人员曾多次没收了他们的渔网。

 

  

 

 

   “我以前曾在长潭乡工作,与砂地村接触有25年了。这个村没有集体经济收入,村民农医保之类的钱,都是向企业能讨讨一点,能借借一点。北洋镇移民办主任吴志明说。村穷人穷,房子差不多都是危房,村民们穿着都是旧衣服,吃的东西更别提了,这几十年来,外面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这里的人却艰难度日,我真觉得心有余力不足。

看贴是学习,跟贴是友谊。朋友,你跟贴了吗?
我的个人主页:http://www.hycs.zj.cn/bbs/u.php?uid=2
离线秋绪

发帖
24406
蜂蜜
223945
威望
220
宣传贡献值
578
交易币
0
好评度
3060
只看该作者 12楼 发表于: 2011-01-22
  山林养得好了,生态好了,野兽与鸟也多了,地里的庄稼与屋前房后种的菜,也就成了它们的粮食。每年,庄稼与各种蔬菜,或者是果子,都只能收几成,就算不错了。
  因此,与野兽和鸟儿争食,成了村民的必修课。他们不得不在菜地里弄几个稻草人,或者飘几个塑料袋吓唬吓唬,条件好些的则做一个“网棚”,把蔬菜的地整个罩起来。


看贴是学习,跟贴是友谊。朋友,你跟贴了吗?
我的个人主页:http://www.hycs.zj.cn/bbs/u.php?uid=2
快速回复
限400 字节
摄影、文学原创与慈善公益信息平台——蜂鸣网欢迎您!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