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过几句普通话,觉得“装”的本地读法与普通话还是比较地接近。可能读不好,听也有点问题,“装”字是翘舌声,本地人可大部分人都是大舌头,翘舌头太难。“装”字在新华字典上有五种解释:一是服装之类;二是作动词用,打扮;三是故意做作,装模作样,是第二种意思的引申;四是安置、安放,通常是指放到器物的里面去,如装电灯、装车、装箱等,也引申为设备,如机械装备、军事装备;五是对书藉、字画加以修整或修整的式样。 76"4Q!
第一种解释太平常,服装两字常用。衣服统一穿着,颇有威严感的,如军装,警装。有句打比仿的话,说没有画框的油画,如澡堂里的将军。这是以将军作比较,将军不穿衣服,与平常百姓无异,穿上军服,当然是将军服,不怒自威。现在许多行业都弄出制服来,其实都是向军装靠,这样执法时有效力。也有些服装统一是为了便于管理,比如校服。据说穿校服能强化学生的学生意识。服装两大功能,是一保暖,二是美化,后一功能才是主要的,现在的女同胞,有满柜子的衣服,可找不出一件可以穿得出去。衣服是穿给别人看的,我国可只重衣衫不重人的传统。“装”字第二种的意思应该是从服装上转过去的,是打扮起来,美化自己。打扮除了服装,还得加上许多用品。 76"4Q!
“装”这个字常有贬义,装腔作势,装模作样都是。装腔作势,这有个狐假虎威的故事,人们来编排狐狸,其实说的当然是自己。生活中装腔作势可往往不是弱势群体,一般是站在台上的人。因为讲的与做的是两回事,尽管台上往往是情绪高扬,这该是装腔作势,可底气并不怎么样,运气不好会成为群众,甚至成了一般群众也算不上,得到牢里呆着。“人民罪犯人民爱,人民罪犯爱人民”,在网上看到过,估计是恶搞。进了牢房,可属于敌对分子,是被专政的对象。生活中还有装孙子、装熊,这是自贬,或许这是一种生存方式。中国有这么的生存哲学,什么“木秀于林,风必摧之”。一个单位里,你的水平最高总不能超过领导,如果一定要超过,往往被请自便。活着不容易,装孙子、装熊也算正常。 76"4Q!
第五种解释,用到相应的词是装订。装订有两种方法,一是用订书机,这个简单。一是用线,得加上锥子,这有点古老,如补鞋匠的活儿。我做过装订工,还算是比较专业的,或许这能成为我以后的谋生技能。考试结束后,收回试卷,一般得用第二种方法来装订。这个活儿,看起来简单,可初次做时的可手忙脚乱。现在社会进步了,采用网上阅卷,装订工作省掉了。这一节写得怎么一点味道都没有,也罢,这也是对“装”字的解释。 76"4Q!
把东西放到器物里面去,是填充,如往口袋里装粮食,这个“装”字算是个动词。以前去外地上学,装上一袋米,挂在担子一头,另一头是几瓶咸菜。这个“装”的意思平常也没有什么歧义。“装”字在本地还有个活用,想想该是上面意思的引申。下面写几句对话,看看各位的悟性。 76"4Q!
“你别的都能答应,只有一样不会答应。”甲说。 76"4Q!
乙不解,反问道:“是什么呀?” 76"4Q!
甲接着说:“你不会让我‘装’的。” 76"4Q!
“你有几个地方可以‘装’,还想着‘装’别人。”乙听明白了,来个针锋相对。 76"4Q!
甲笑了笑,说:“现在不让我‘装’了。” 76"4Q!
现场不只是甲和乙两人,可以说是公共场合。现在时兴的是直白语言。直白最为生动,这应该是语言法则。各位看官,看明白没有?或许你们那个地方是用另一个字来代替。请不要给我戴什么帽子,现在的生活语言就是如此。本想找个风雅的词儿来代替,这些白话小说上面就有,可我写的是对“装”字的解释,难以代替,算了,就这样写。如果这篇博文污了您的眼睛,我只能重重地说一声对不起。 76"4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