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坛风格切换切换到宽版
  • 1830阅读
  • 0回复

宝宝从3个月开始就喜欢吃手,怎么办?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波心
 

发帖
737
蜂蜜
20059
威望
1
宣传贡献值
17
交易币
0
好评度
104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使用道具 0楼 发表于: 2010-11-01
为什么宝宝现在特“喜欢”吃手,注意我说的喜欢是打了引号的,为什么要打引号呢?生活中我们确实是看到宝宝有事没事就把手放到嘴里吮吸啊,而且还吸得吧唧吧唧响。我们家长在面对这种情况时,有的就给宝宝带上手套,有的就见一次拔一次手,有的甚至还打手,有的就让他吃个够。

亲爱的家长朋友们,事实不等于真相,这也是我重复的提到的一个观点——就是:要正确解读孩子的行为,只有了解行为背后的原因才能找到正确的引导方法。是啊,事实上宝宝是在吃手了,那真相到底是什么呢?宝宝真的那么喜欢吃手吗?

真相就是:其实宝宝并不知道他吃得是什么?因为他还不知道,能被他控制的这个肉乎乎的东西叫“手”,只是因为她必须要经历他人生精神结构发展的第一个时期“口欲期”——也是口腔探索的关键期;只是因为她的精细动作的发育还不完善,抓握能力也还在发育中,所以,支持他顺利进入和帮助他经历他人生精神结构发展的第一个关键期的初期就只有他的手了。所以,对于婴儿而言,口腔是他们生活的中心和兴趣的中心。吃奶是用口,饥饿或者不舒服的时候,用口哭叫;愤怒的时候,用口咬母亲的乳头,抓到东西都往嘴里塞,这是他认识世界惟一的手段。我一节课里就讲过婴儿出生的头一年(0~1岁)正处于信任与不信任的心智成长的阶段。如果他的需求得不到充分的满足,就会为他的个性特征带来不良影响:害怕被遗弃(因为他不信任自己是有价值的,也不信任自己一定会被人需要);拼命地寻找一个依赖的对象;需要别人照顾;深信不能信任任何人。而得到了充分的满足,长大后是一个开朗及信任别人的人,信任别人的人一定是自信的。

有的家长听到这,就说了:“哦,就是要让他的需求得到满足是吧!那就让他吃吧!”这样就麻烦了,发展下去就成了“吸手”癖了,我在这十年对婴幼儿家庭跟踪的指导中,就遇到过很多这样的案例,有的孩子这个大拇指都吸得开裂了,最后要用“戒”瘾的方式才能戒掉,而吃手成了瘾以后,孩子的探索活动就减少了,探索少了,各种智能的发育就会受到影响,出现发育迟缓的现象。因此,我们必须要了解婴幼儿触觉发展的特点,每个婴儿触觉发展也就是触觉探索活动都要经历两个过程:口腔触觉和手的触觉(触觉是婴儿认识世界、探索事物奥秘的主要手段。)

也就是说——宝宝不是在‘吃’手,只是在用口腔探索而已,所以,3个月的宝宝“吃”手不是问题,问题是在宝宝吃手的时候,我们要做些什么?所以,手是一定要“吃”的,重要的是作为家长要如何引导让宝宝从用口腔探索发展到用手探索。在这里也强调一下,如果你的宝宝2个月就会吃手了,恭喜你,说明你的宝宝手眼协调能力的发育水平已经超前了。

现在,我们就一起来学习,当宝宝“吃”手时,我们要说些什么:

1、赞赏加引导,以引导为主。当宝宝‘吃手’时,用欣赏的眼光称赞他:“我的小宝贝可真能干,长大了,会吃手了!来让妈妈也吃一口,啊,好香啊”这时,就顺理成章的把小手拿出来了;

2、加强手部按摩,让宝宝建立“手”的准确概念。小手拿出来,就可以为他做按摩,做手指游戏了啊。

亲爱的家长朋友们,你知道吗?玩打哇哇的游戏时,即能是宝宝的精细动作得到训练,又能使宝宝的言语能力得到发展呢!所以,赶快把你的手伸出来跟我们一起玩吧!

《打哇哇》

小娃娃,真乖呀,

举起小手打哇哇,

哇啊啊,哇啊啊。

    你看,当宝宝的小拳头碰到我们的嘴巴的时候,小拳头得到刺激后就会把手张开,在这个张开握住的互动过程中,宝宝手部的小肌肉就得到了良好的锻炼;当宝宝模仿发长音“啊。。。”的时候,语言表达能力就得到了发展。

游戏的动作指导、玩法与步骤,有文字稿供大家详细的阅读。

动作指导:先发喉音“啊……”,然后,再用手轻拍嘴唇。注意哟!你的手指要尽量伸直!动作的速度要放慢些,让宝宝可以看得更清楚!

玩法与步骤:

第一步,在宝宝精神状态较佳时,拿宝宝的手来给您打哇哇;

第二步,在宝宝发长音时或哭闹时,您用手给他打哇哇,帮他找找感觉;

第三步,您拿着宝宝的手给宝宝打哇哇,并诱导他发音,很快宝宝就能学会自己玩了。



手指树

小肉山上五棵树,

妈妈妈妈来拔树,

拔拔拇指树,

拉拉食指树,

挠挠中指树,

捏捏无名树,

还有一棵小指树,

要妈妈来揉肚肚。

目标:这是一套手指按摩操,通过不同的手势对宝宝的每个手指进行抚摩和刺激,既能使宝宝的触觉感知能力得到发展,又能发展宝宝的语言能力,从而认识自己的手指,增进亲子交流。

动作指导:

第一、 二句:让宝宝张开手指,妈妈用拇食指挨个捏拉宝宝的五个手指。

下面几句依句意做动作即可。还可以让宝宝来给妈妈来做按摩,把儿歌中的“妈妈”换成“宝宝”就可以了,赶快试着玩一玩吧!


PS:感谢我的好朋友中国著名的早期教育专家黄绎霖女士,此文转载自她的新浪育儿博客。
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
    其奈风流端整外,更别有动人心处。
                                     ~!~
快速回复
限400 字节
摄影、文学原创与慈善公益信息平台——蜂鸣网欢迎您!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