摄影人是勤奋的人,也是有才华的人,在他们的眼里,这世界上的一景一物无不入画,无不鲜活。宝山的《残叶》正是万物皆有魂的最好佐证。
看到这两片被蚕食殆尽、被秋风催黄的残叶,谁又能忘记它们也曾有过翠绿的时候呢,谁又不会想到它集合了秋色、秋声、秋绪,甚至有点秋怨呢?“残叶翻浓,馀香栖苦,障风怨动秋声”,这是南宋吴文英的词句,怨秋天来的太早,不能再为人类奉献自己最美好的时光了。
当两片残叶在秋风中摇曳时,它们使尽全力,抓住树枝,作最后的吻别,然后,义无反顾地飘向树根,化作春泥,孕育来年的绿叶。这恐怕就是龚自珍说的化作春泥更护花的意境吧,所以,我说它是身残未忘向根落。
在
欣赏宝山这幅作品时,我受到了启发。以往,看到残叶,想到的是那些虫子的可恶,把好端端的树叶咬得千疮百孔,现在,我觉得这是大自然食物链的必然,不再伤感了,没有虫子,小鸟怎么生存。谢谢宝山!
每个摄影人都会有很多不同类别的作品,但是呢,看得多了,总能发现摄影人的某些价值取向,或者叫风格。宝山的《残叶》、《水杉》、《墨荷》等作品,透出一种水墨画的风格,哪里浓墨,哪里留白,这些东西都会反映在宝山的摄影作品里。如果说苏达、忆之龙的作品偏重于场景的大气和光影,是为了突出美感话,那么,宝山和鲤九的作品则偏重于神韵,像喝一杯茶,得慢慢品。当然,苏达也有突出神韵的作品。
看得出,宝山不仅是一个摄影人,也是一位书画人,本想为这个作品配上一首诗,写好后又觉得有出律的地方,不敢献丑,所以,若是有人配上,那则是锦上添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