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坛风格切换切换到宽版
  • 2838阅读
  • 7回复

【洞仙歌】“道教第二洞天”黄岩委羽山怀古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头陀望月
 

发帖
48
蜂蜜
7642
威望
20
宣传贡献值
15
交易币
0
好评度
33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使用道具 0楼 发表于: 2010-07-03
— 本帖被 陈祥平 设置为精华(2010-07-06) —
【洞仙歌】“道教第二洞天”黄岩委羽山怀古

                                    

仙源瑶岛,

领壶天丹阕。        

瑞井泉生四时澈。

薜萝间,

司马训鹿衔花。

闲放鹤,

炉里朱砂隐诀。


 

奉林曾坠翮,

福地栖真,

细引笙镛润梅雪。

大有入空明,

月满山椒,

留云处、  

石方如切。

且莫辨苔痕几时留,

雁字掠蓬瀛,

逝波循轶。 




  
 
附:                      

                           南国第一宫——“道教第二洞天”黄岩委羽山 
 
第二洞天牌坊



瑞井


       大有宫,在委羽山东北麓。“第二洞天”石坊屹立,今与民居相挨,失去了当年兀立旷野之雄姿。过石坊便是神道,古时两旁香市碑林,如今亦被民居替代。行不久,至山门前就见一座“迎仙桥”,此乃清代中晚期古物。过迎仙桥,就是台州最大的道教宫观大有宫。“两晋无双地,南国第一宫”自古以来大有宫为羽士修炼之所。它始建于南朝梁武帝间(502-547),初名委羽寺,梁国子监祭酒萧子云题额。至宋绍兴间,邑令李端民使道士董大方主之,更名为委羽道观。此后淳熙丙午(1186)重修,后圯。咸淳丁卯(1267)重建,诏赐旧名“大有宫”。嘉庆甲戍年(1814)重建大殿、横屋。道光十六年(1836)造雷祖殿,咸丰元年(1851)建两楼和凤翼楼23间,同治四年建凭虚亭、山门、路口牌坊。民国十九年(1930)至二十二年(1933)大有宫重修大殿、大有薜萝、来鹤诸亭,登真阁、迎仙桥、瑞井等旧观,使之重现当年辉煌。自元代开始,大有宫信奉全真北宗 龙门派,为台温祖庭,名震东南达两千多年。现大有宫为康熙十五年(1676)年重建。旧有联:古洞仙自在,鹤去羽还留。1983年,大有宫被列入黄岩县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86120日,黄岩县人民政府批准为道教开放活动场所。 
          龙虎山门

       大有宫山门外,千年古柏蔽天翳日,西边古塘清澈如镜。大有宫门额两壁八米 
见方的“龙”、“虎”两字,系四川叶公辅所书。刚劲有力,字字突显道家的道骨仙风和洞天福地的气氛。相传张天师当年在江西广信府贵溪县西南十八里之仁福乡修炼九天神丹,丹成而龙虎见,从而有了道教名山龙虎山,以及后来的龙虎宗。有此渊源,龙虎二字则更意味深长了。
       进山门,便是“九天应元府”(即雷祖殿)。照壁上“委羽仙踪”几字十分显目。殿中间供奉祖天王,即总司雷电之神,左右列雷公、电母、雨师邓艾、辛环、张节、陶雄等八将神像。雷祖殿前有瑞井,井深三米,系宋景定(1260-1264)中王珏等凿。《瑞井记》载:“琪树在此前穴者,是其处也。阅岁久远,忽一夕为风雷所拔,里人斧以为薪,析之有文彩,焚之有异香。家人惊讶,举而弃之江,自是琪树矣。”“天地能产异木,或者下有异物。乃命奚奴掘之,甫尺有咫,得方石无算,须臾有泉涌出,其味清冽甘美。以为此地宜井,遂命工凿之,因名之曰:“瑞井”。而今瑞井犹在,琪树已失。  
  
       九天应元府      
       出雷祖殿便是大有宫主殿——玉皇殿。此处主殿五开间,单檐山脊顶。雕龙画栋,殿门高悬“灵宵宝殿”巨匾。此处香烟袅袅,一番古朴。大殿正中端坐玉皇大帝圣像,他乃诸天之王,万天之尊,金童玉女排列左右,前坐刘奉林祖师,左奉吕纯阳像,右邱祖殿奉邱处机像。玉皇、吕祖、丘祖和三清圣像为明宣德年间(1426-1435)和康熙年间(1662-1722)的贴金木雕。大殿楹联:“十大洞烟霞称尊第二;五   千言道德不休兼三”、“委羽钟灵自古已传仙迹;龟峰岸挺秀迄今犹播文风”。大殿匾额则有“其尊无对”、“海宇澄清”、“玄风振动”、“丕振玄风”、“万世仙翁”等明清文物,为大有宫增添了千年道家风韵。 
               

              

              
  
 
 
       玉皇殿西,即丹井所在,井水味甘甜,宜酿酒。水深不及五尺,旱涝不增减。天将雨水面转绿,大雨大绿,小雨微绿。相传群仙皆取此水炼丹,故名丹井。宋范錡、董大方等用此水治疾,甚效。 玉皇殿后有“三清阁”供奉玉清境清天元始天尊,上清境禹馀天灵宝天尊,大清境大赤天道德天尊(即太上老君)。另一阁为“太乙阁”,供奉太乙真人、南斗星君、北斗星君。方丈亭上悬有民国二十二年(1933)“天台山农”刘文玠所书“方丈”二大字木匾,后有民国二十年(1931)朴道人(俗名闻朴,平阳东岳宫方丈)所书“薜萝深处”石碑,字体苍劲有力。 
       
       “薜萝深处”碑

        在方丈亭(三清阁)后就是“天下第二洞天”,号称“大有空明洞天”,俗称羽山洞。
       千年沧桑,骑鹤宫、来鹤亭、凭虚亭、赤鲤岩、云中草庐、委羽十二景等许多古迹早已湮灭,大有宫亦几经重建和修缮,惟有镇宫之宝——镛仍在。此镛来历不凡,宋政和(1111-1117)中徽宗有疾,诸医久治不效,诏求天下神医。大有宫范錡(黄岩路桥后范人、羽化后赐葬鲍岙,赠朝奉郎)应诏,治之符水,疾随愈。上赐爵与金皆不受。问所志,曰愿游内府足矣。上许之,即令内官导入。遂游遍阅诸室,见上真玉像及一剑一镛,抚玩再三,内官以闻上,上即以三物赐之,并赐“真人”道号。錡以三物投御沟,书符置其上,须臾不见。已而,请还山。三物自委羽井(丹井)中浮出,遂纳于大有宫。此镛重约258斤,左右两面各有十八丁宁,以三丁为一组,各用花边相隔,叩之皆异音,其声洪亮,可闻数十里。俗传此镛继而复续或自鸣,则天必雨,山必崩。与世间万物一样,大有宫三宝惟剩镛钟,也是多灾多难,几遭沦落:曾因宫废,镛沦落民间,至明洪武己未(1379),本县收为禁钟,藏与县库,正统癸未复纳大有宫。嘉靖丙午(1546),迁镛於儒学明伦堂。嘉清壬子(1552),寇燹纽绝於火,废弃多年。至乙丑(1565)复悬明伦堂。清嘉庆二年(1797),仍迁大有宫。一九六六年“破四旧”时,作为文物收藏,一九八六年,迁回大有宫,它与宫内的“三清”圣像等都是镇宫之宝。
       宋御赐铜镛





[ 此帖被头陀望月在2010-07-03 21:30重新编辑 ]
离线烟儿如梦

发帖
5083
蜂蜜
22764
威望
17
宣传贡献值
3
交易币
0
好评度
274
只看该作者 1楼 发表于: 2010-07-03
很想看看这“道教第二洞天”,楼主可否将图片重新在社区上传一下,腾讯网有防盗链接,在这里我们是无法查看的。辛苦哦~
握一捧流沙,在岁月的缝隙,流泻生命的微光。
离线头陀望月

发帖
48
蜂蜜
7642
威望
20
宣传贡献值
15
交易币
0
好评度
33
只看该作者 2楼 发表于: 2010-07-03
遵嘱已将图片重新在帖子上传过了,谢谢关注。
离线烟儿如梦

发帖
5083
蜂蜜
22764
威望
17
宣传贡献值
3
交易币
0
好评度
274
只看该作者 3楼 发表于: 2010-07-07
挺美的地方,值得一走。谢谢楼主共享!
握一捧流沙,在岁月的缝隙,流泻生命的微光。
离线秋绪

发帖
24406
蜂蜜
223945
威望
220
宣传贡献值
578
交易币
0
好评度
3060
只看该作者 4楼 发表于: 2010-07-10
问好楼主!

一个地方的名胜,还需要有文学与艺术家们的颂扬与宣传,才能广为人知。你做了件大好事,赞!
看贴是学习,跟贴是友谊。朋友,你跟贴了吗?
我的个人主页:http://www.hycs.zj.cn/bbs/u.php?uid=2
离线头陀望月

发帖
48
蜂蜜
7642
威望
20
宣传贡献值
15
交易币
0
好评度
33
只看该作者 5楼 发表于: 2010-07-17
谢谢“秋绪”鼓励,也谢谢“烟儿如梦”等网友关注,祝你们天天愉快!
离线秋异

发帖
112
蜂蜜
169
威望
0
宣传贡献值
1
交易币
0
好评度
2
只看该作者 6楼 发表于: 2010-07-19
呵呵,就在我们学校的后面啊,天天看。。。
离线头陀望月

发帖
48
蜂蜜
7642
威望
20
宣传贡献值
15
交易币
0
好评度
33
只看该作者 7楼 发表于: 2011-04-19
叹福地未能在挖掘开发上获得提升,尚须各界善待,同时,周边环境亦有待政府强化规划控制
快速回复
限400 字节
摄影、文学原创与慈善公益信息平台——蜂鸣网欢迎您!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