妈妈五一期间来我家小住,我与父母相距200来公里不在同城。时常是我回家看望他们,他们偶尔也会来,前段时间生病,好长时间没回去。他们这次来看我,在我这住的时间要长些。明天他们就要回去了,这两天妈妈总是在买东西,苹果,鸡蛋,鱼,面饼……我以为她要带回去,便说;这些东西都买得到,还买干什么?妈妈却回答;这些是买给你吃的。
哦,妈妈……妈妈今年76岁了,而我也已是年过半百的人了,可妈妈这些天总是在说;你最累,我们平时不在你身边,帮不上你的忙,什么事都要你自己做。妈妈每次来我这,总是将家务劳动全部包揽,她总是说你是上班的人很辛苦。
在妈妈眼里我永远是她的女儿,她对儿女想到永远是付出。
平时回去看望父母,常会给妈妈买些礼物,她总是显得非常高兴。回来时,她总是要让我带上些她送给我的东西。妈妈自己穿的袜子破了,她会用手工把它缝补好,到了晚年对于我们,尤其是她的孙辈们她从不吝啬,甚至于不把钱当作一回事,对他们宠得很。
秉承妈妈的血脉,我对儿子也一直是宠爱有加,儿子长大后我才发现我错了,儿子对我过份的依赖。令我反思……
原来我们小时候生长的环境与现在儿子的环境完全不一样。由于出生革命干部家庭,还小我们是全托在托儿所,幼儿园;到了上小学的时候我们是全托在由父母单位办的辅导班,与整天忙于工作的父母离多聚少。很小的时候就养成独立习惯的我们,在文革期间又与父母下放到农村,早早就接触到社会最底层人的生活。
在那个年代纯真年代,受环境影响我们都喜欢看书,积极向上,有追求,有理想。我平时常给儿子灌输这些,说得很多,好象对儿子没有多大影响。问题在当今物质社会里,我也不免随俗,在物质上总是尽可能的满足儿子,儿子只是一味地享受着,儿子的成长并没有像我期望的那样,一度曾让我这个做母亲的感到非常失望。
不知别人是怎样想的,在我儿子读高二时,是我执意要将儿子送出国门。说实话,我们也是工薪阶层,并非富足,单位里也有人说;你花这么多钱让孩子到国外去读书,你儿子要多久才能赚回来,你算过了吗?
送儿子出国,我就没有去算过经济帐,我只是希望儿子在国外的大环境里经风雨,见世面,从此能走上独立的属于他自己人生道路。这是我,一个做母亲的心愿,这一切我以为是不能用钱来衡量的。
不知儿子能否理解他妈妈的用心?时代不同了,给孩子一个独立成长空间,我想这也许应该是我们这一代母亲所能给予孩子最大的爱护。
……
妈妈回去了。临行的那天晚上睡觉前,她敦促我吃水果,告诉冰箱里有哪些东西……这些话她对我重复了许多次,我感到不耐烦,而妈妈只是笑了笑。现在想起来,我感到很内疚,妈妈对于我们的关爱总是以付出的方式表达,她从来没想过要我们给予回报。
我在为儿子出国整理东西时,就因为在网上看到;考虑到那里的气候因素建议最好能带上条电热毯。当时是4月份,气候转暖,为了给儿子买条电热毯,我跑遍了市区所有的大商场,人家都说,早就没货了,这个季节不是货已售完,就是将存货退回厂家了。儿子也一直叫我不要买了。当心儿子在外面会冻着,我一直坚持地在寻找哪里有电热毯,后来还是在单位同事的提醒下,我终于在一家类似供销社性质的商场买到了电热毯。但最终因为儿子所带的东西超重,这条电热毯儿子没有带走。我不抱怨,我觉得我对儿子尽心了。
说真的,我对我儿子的所有关爱,付出,我从来没想到过要儿子回报,我只希望儿子一生平安。
写于2010年5月7日母亲节前夕
T)O]:v
T)O]:v
T)O]:v
[ 此帖被林蘅在2010-05-08 07:41重新编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