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晋顾恺之曾提出“传神写照”的论点,认为神似才是描摹对象的精神面貌,性格特征的真实写照。我们常说,眼睛是心灵的窗户,透过眼睛似乎能体察到人的内心境界。正是基于这一点,人物摄影家们都特别注重所拍摄人物的眼睛光,以及由眼睛传来的人物本身的气质与神韵,都将作品中人物的神似作为摄影创作中的最高境界和标准。
人物眼神是观看世界的一种方式,是看的一种循环,是人物内心活动的一种语言。同时,通过视觉上的互视,你能从对方的眼神中诠释出人物行为的信息。而这种特殊的信息,是形似与神似在人物摄影作品创作中既对立又统一的一对矛盾。形似的本体是人物摄影中最基本的要求,抛开形似而单独地去追求神似,忽略形似的地位那是无本求末;神似却是人物摄影创作中的最高境界,一幅好的摄影作品中,不讲究人物的神似,而单独去追求外形的貌似就变成空洞之体,人物的形象也必然是僵化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