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对古村古镇是情有独钟,平日里偏爱清静幽深的小村落,在那会感觉到一种悠然恬淡的自在,可令记忆绵长而琐碎,悠远而宁静,永远透着温情。感念诸葛孔明“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的修身养性之则,因而对金华兰溪的诸葛八卦村自是神往不已,所以早早查过资料了解了其历史。
据记载,诸葛亮的第十四世孙诸葛利在浙江寿昌县任县令,成为浙江诸葛氏的始祖。诸葛利的儿子诸葛青于北宋天禧二年(公元1018年)迁居兰溪。元代中期,精通阴阳、天文、地理及建筑的诸葛亮第27世孙诸葛大狮,因嫌祖居环境狭隘,风水平平,子孙不能发达,故而四处踏勘好风水之居地。南宋末年,他终于寻觅到了一方颇具神秘色彩的福地,他位于浙江兰溪西部,古称高隆。随之他便确定把这地形独特、山清水秀的高隆作为家族之新居地,曰诸葛村。
诸葛村最神秘之处,当数被称为“中国一绝”的村落之九宫八卦布局。诸葛大狮“堪天道,舆地理”是位出色的堪舆学家。他仿照先祖八阵图建村,潜心策划,开始了这个中国古建筑史上奇迹的创作。于是村中的巷陌、房舍、丘塘间隐含着独特的内八卦。更为巧妙却又自然天成的是,村外四周有似连非连的小山八座,于八个方位又形成了外八卦。因此,这里又被后人称为:诸葛八卦村。
形象地介绍,就是诸葛镇一带地形如锅底,中间低平,四周渐高。四方来水,汇聚锅底,形成一口池塘,这就是八卦村的中心---钟池。钟池是诸葛村的核心所在,也是布列“八阵图”的基点。
钟池半边池水,半边旱地。绿水白土,阴阳相间十分独特。两面各设一口水井,形成极具象征意义的鱼形太极图。钟池周围构筑的八条街巷向呈放射状四周辐射,分别指向村外的一座座小山岗,整齐地将村子分割成八块,其间另有街巷相通。钟池为八卦阵的中心,也是九宫中的“中宫”。大公堂、崇德堂、崇信堂、丞相祠等众多厅堂公列四周,组成坎宫、离宫、震宫、兑宫、艮宫、巽宫、乾宫、坤宫,与中宫合在一起正好是九宫,这八宫又分别代表蛇鸟龙虎天地风云八阵,也就是人们常说的九宫八阵。这般奇妙独特的布局,从高空俯视,内外八卦赋形庄严完整,整个山村隐隐中透出一种和谐而又庄重的神秘。
诸葛镇为何如此布局,迄今说法不一。有人认为这种布局是诸葛亮“八阵图”的翻版,是诸葛后人根据诸葛亮阵法精髓而设计的,这既是对祖先的一种特殊纪念,也是对诸葛亮“八阵图”的变相保存;还有认为,如此布局是出于消防的考虑。中心为钟池,以此为核心四周扩散,不管哪家人家发生火灾,取水救火的距离都是一条直线,对扑救十分有利;还有说,诸葛镇地处杭州外围交通要道,战略地位十分重要。诸葛后人虽然不嗜争强斗狠,但战备意识很强。如此布局,有利于在钟池一呼百应,从四面八方包围来犯之敌,无形中增大了取胜的把握。如此等等,见仁见智,不一而足。也许,随着新资料的不断发现,这个问题在不久的将来就可完全解开。
诸葛村不仅布局奇特,村中古民居也非常罕见。据相关记载,此村始建于宋元时期,后代屡有续建、改造,至清康乾时盛极一时。目前,全村保存明清古建筑二百余间,这些“青砖小瓦马头墙,肥梁胖柱小闺房”散布于村中的小巷弄堂间,原汁原味,古风犹存。这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村中的祠堂建筑。据说,极盛时村中有各类祠堂十八处,大多雕梁画栋,工艺精湛。现存的大公堂、丞相祠堂便是其中的佼佼者。
资料归资料,它只能是让我对此惊叹,所以一直有个愿望,想去看看这个全国最大的诸葛后人居住区,想在那神秘莫测的九宫八卦阵里走一走,感受这个古老村落特有的深厚玄奥。于是,在这春意烂漫之际,趁着端午小长假,寻着地图,悠悠地找了去。
从高速出口下来,约半小时,就到诸葛镇,但我们没见什么村庄,却见大路边上偶尔驶过几辆车,不禁心慌,难道是走错路了?怎么办?继续前行,隐约见到公路边有个叉口竖着块牌,近看,指向诸葛村。大喜,于是沿叉路开进,左转右拐,终于见到了传说中的世外桃源——诸葛八卦村!呵呵,如果没有这块牌子,谁能知道诸葛村就在这边上呀!难怪有资料记载说抗战的时候,日本鬼子扫荡曾经过这里,转来转去就是没有发现这一片神秘繁华的村落。北伐期间,国民革命军肖劲光部与军阀孙传芳在诸葛附近激战三天村庄竟也安然无恙。
车停车场,入眼即是一条干净的古商业街,木制门板的老屋与白墙青瓦的徽派民居相映成趣,别致而清丽。街旁有一片荷塘,荷塘里荷叶青翠碧绿,好似舒展着身姿迎接着每一位造访这里的客人。我们沿商业街来到村口,村口那碧绿的潭水、那黛色屋顶、错落的马头墙构成的画面是那样安静、古老、祥和。走着荷塘边的青石小路我们进了村,村里很安静,偶有天真孩童嬉戏,但更多的是慈祥大爷、大妈们两、三个坐路边闲聊,应该是这里的村民早已习惯了被打量和打扰吧,他们对陌生人的来访表现得是那样的泰然自若,这与古老的村落竟是那样的浑然天成。
我们先入村口的一座“回”字形建筑,那便是高隆诸葛氏的总祠:丞相祠堂。丞相祠堂是为纪念诸葛亮而修建的,始建于明万历年间,总面积达1400平方米,坐东朝西,平面按“回”字形布局,有屋52间,由门厅、中庭、庑廊、钟鼓楼和享堂组成,古朴浑厚,气势非凡。祠堂内雕梁画栋,门窗栏杆等部件均雕刻精细,尽显奢华之气。中庭是祠堂最精彩的部分,中间四根合抱大柱,选用上好的松、柏、桐、椿四种木料制成,取“松柏同春”之意,祈求家族世代兴旺。中庭两边庑廊各七间,塑诸葛后裔中的杰出人士,用来激励诸葛子孙们奋发向上,成就一番事业。从庑廊拾级而上,两旁分列钟、鼓二楼。祠堂最后是享堂,中塑诸葛亮像,高2米余,两侧分侍诸葛瞻、诸葛尚及关兴、张苞的像,气韵生动,呼之欲出。
如果说丞相祠堂是诸葛村的骄傲,那么大公堂则是诸葛村的灵魂。钟池边上那座装饰极为华丽,气势恢弘的礼制建筑,就是江南唯一的武侯公纪念堂——大公堂,他专为纪念诸葛武侯所建(诸葛亮死后,后主曾谥他为忠武侯),为三进、两明结构。大门是牌楼式的,正门当中额枋上有“敕旌尚义之门”横匾,门的两侧上楷书有“忠”“武”两个大字,无不显示出诸葛氏族的显赫和威严。进入大公堂后,便可看到堂内山墙上挂有几大幅画卷,画中记述着武侯公的生平。其中二进大厅两旁分别挂着“三顾茅庐”“舌战群儒”“草船借箭”等八幅画卷。第三进大厅的正中写着武侯诫子书:“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实际上这早已成了我国传统文化的传承写照,也成为中国文士们的座右铭。
除了上述二堂,诸葛村内还保存着许多明清古建筑,雄伟宏大的厅堂,精巧别致的小院,鳞次栉比,错落有致,宛如颗颗璨灿的珍珠,散落于村中的每个角落。
未跟旅游团,倒是多了些随意,我们悠闲地信步前行,只见村内古巷纵横交错,似连非连、半通不通、曲曲折折,这玄妙之感,犹如陷入了诸葛亮布下的八阵图,我们横来直去,不知所向。由着自己的性,我们也随意逛得欢,只见村中家家“出师表”,户户“诫子训”,每家每户门户上皆贴对联,全部传承着一个意思:就是牢记古训,繁子荫孙;淡薄明志,宁静致远。
古巷内人也少,我们自可静静细细品味:条条小弄皆散发浓浓的明清古意,偶见几户开门设小铺的,卖些孔明锁、八卦罗盘,各式羽扇,琳琅满目。但十分意外的是在街角处的一些古玩店里,竟有很多儿时读过的小人书,成堆地被放在地上或柜子里,窃喜,忍不住蹲下身翻看,竟也能从中发现小时曾读过的故事,这种感觉,愈发记忆犹新。
当形似太极阴阳鱼图的钟池终于出现在面前时,虽已在心里想象过多遍,但真正面对的刹那间,我还是震惊于它的玄妙。这天人合一的精巧布局,半由人为,半是天成,处于其中,感悟灵韵,心中怎不滋生朝圣般的虔诚。
从钟池沿着小街往北上行,其中最为有名的是名闻大江南北的百年老字号药店----天一堂。天一堂是由诸葛亮第47代后裔诸葛棠斋创建于清同治年间,迄今已有140多年历史。现在的天一堂则是一个清净地,曲径通幽,绿荫掩映。堂内现陈列着许多中成药。天一堂的后花园,名“百草园”,园内小亭玉立,回廊曲折,青葱翠郁,小巧精致。百草园里的树木、花草基本都是中药材,所以百草园也是一个中药活标本园。天一堂内有干净整洁的花园公寓,听说还有可口的药膳,游客可夜宿于此。
顺着小巷继续往下走,就可以看到上塘和下塘两个大池塘,白天的上塘则是个商业中心,放眼上塘,四周遍布各种商铺,从生活起居用品到本地产的手工制品:东北侧为绣品工艺店之类,西南靠义泰巷为酥饼店和三顾堂,东南则是二家茶室,而北首是几家古玩店。四周由饭店茶楼到药铺戏园,样样俱全。
因为游客很少,所以这里的村民们有的在闲聊乘凉,有的在吃饭,池塘边则有村民在塘边清洗衣物,短棰敲打衣物发出的啪啪声,伴着微溅的水花珍珠般颗颗溅起,不由暗自惊叹,好一幅宁静、淡泊的乡村古画!
游山玩水,饱览风光,纯净心灵,陶冶情操。行走在这古村八卦阵式幽深的街巷中,穿过一堵堵古朴端庄的青砖灰瓦马头墙,那典型的历史文化气息真是令人着迷!欣赏着这一幅幅精美绝伦的艺术珍品,让人不得不赞叹诸葛后裔的审美情趣和艺术灵感。他们完全承袭了先祖们广学成才、修身养性、宁静淡泊的行为准则,以自己的聪明才智,惟美品性和高雅的文化修养,营建起了这一座座华美超然、内涵丰富的家园,构筑成了这座蜚声海内外的江南明清民居建筑博物馆。
来过、看过,倘徉在沧桑的青砖、黛瓦间,沉醉于古朴醇厚的民风里,世俗的喧嚣悄然而去,思古悠情油然而生。这难解的古镇情结啊,今生,不知该用多少文字,方能记录此行的永恒记忆,道尽这难了的刻骨情怀。
[ 此帖被卢昕在2009-06-06 16:45重新编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