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UID:26111
-
- 注册时间2009-03-12
- 最后登录2009-11-14
- 在线时间26小时
-
- 发帖230
- 搜Ta的帖子
- 精华0
- 蜂蜜881
- 威望0
- 宣传贡献值0
- 交易币0
- 好评度33
-
访问TA的空间加好友用道具
- 发帖
- 230
- 蜂蜜
- 881
- 威望
- 0
- 宣传贡献值
- 0
- 交易币
- 0
- 好评度
- 33
|
—
本帖被 美丽的神话 执行加亮操作(2009-04-17)
—
细粮,一个普通人的名字。两位老人的梦想,讲述了一段令人辛酸的往事,一段永远过去了的历史…… ,O]AB 在一个春暖花开的季节,又是一个晴朗的黎明,在京九线一个名叫阳谷的小站上,我与阔别二十年的同窗挚友细粮巧遇了。老朋友相见一番寒暄过后,自然谈起了我们各自的家庭境况。细粮上面有五个姐姐,大姐梦弟梦来个唤弟,二姐唤弟唤来了招弟,三姐招弟招来了领弟,四姐领弟领来了来弟,只有五姐来弟神通广大,终于给带来个全家人盼望已久的大弟,也就是细粮。细粮出生时家中已是家徒四壁,几个姐姐的衣服都是大的穿小了,小些的孩子在穿,冬天的棉衣拆去棉花来年春天接着穿,全家人八张嘴就靠一个在大队当会计的父亲来养活。 ,O]AB ,O]AB 细粮在向我谈起他父母的时候,不禁潸然泪下:“在我的印象里父亲是个干瘦、善良的小老头,重男轻女自然有他的历史渊源,你也知道着现实也回避不了的,在当时那种历史背景下,家里要是没有男丁,首先是亲戚朋友瞧不起不说,就是那些地里的庄稼活家里没有一个象样的劳力,干起活来也是很困难的。父亲本来也算是个小知识分子了,高中毕业后回乡务农,为了要我这样一个男孩吃尽了苦头,老人家不想让我重蹈他的覆辙,他只得弯腰陪笑脸东家借西家挪的为我筹集学费,从小到大父亲从来都没有让我干过庄稼活,都是他带几个姐姐默默的担起了家庭生活的重负。朴实的父亲发誓,一定要让我远离农村到城里去,吃上细粮,当上国家干部,过城里人的生活。这就是老父亲当时的梦想,因此在我刚刚出生时就为我取了这个乳名,这其中包含着多么深沉的父爱啊!” ,O]AB ,O]AB “老人家很善良,我们一起上初中的时候,我见过的。”“是的,我父亲是个很老实的庄稼人。”当时为了要细粮这个男孩以致于家境的艰辛自不必说,就是为了每学期给细粮交学费,每一次老人家都要费尽周折,缴尽脑汁,虽说在当时的学费(杂费和书本费)也就几块钱,最多也就十几块钱,可这在细粮家也是一笔不小的数目,为了这些学费细粮的父亲给别人修过鞋,修过自行车,为了能让学校减免细粮的学费,老人家还自备材料为学校维修漏雨的校舍,还在伙房帮忙是为了给住校的细粮挣些伙食,可他自己却从不在学校吃一顿饭,总是往返十几里路回家吃饭。而为此付出的也不仅仅是他的父母,还有他的几个姐姐。当提到他大姐时,细粮不无感慨的对我说:“我大姐不到十八岁就出嫁了,嫁给了一个比她自己大十几岁的木工,大姐是为了减轻家中的负担,也是为了帮助体弱多病确又无钱医治的父母,看病求医。更为可贵的是在当时那种历史背景下面,大姐能够顶住来自家庭、来自社会各个方面的压力,先是不要小孩,后来也只要了一个孩子,取名兴阳。我大姐对我家的帮助,特别是对我个人的帮助确实很大,其他的几个姐姐也都是只要了一个孩子,这是因为她们都懂得,孩子多给家庭生活带来的艰辛。我自然也不想多要,家中只有一个爱女取名小娇,这是她妈给取的,是生活教育她们,也改变了他们的命运。 ,O]AB ,O]AB 谈论的话题在不知不觉中又转到了细粮父母的身上。“在我上高中的时候,父亲就因患肺结核去世了,多病的母亲担负起了家庭生活的重担,也就是在我上大学的第二年,母亲也过世了。又是大姐的资助我顺利的大学毕业。” ,O]AB ,O]AB 记得我和细粮一起上初中的时候,他每次从家里带来的一周的伙食,除了玉米面窝窝头就是山芋面窝窝头,再就是还有一些难以让人下咽的咸菜萝卜。为什么种地的人吃不上细粮,种水稻的人吃不上大米,种小麦的人吃不上白面馒头,这是为什么?不可理解吗?只有生活在那个年代的人、从那个年代过来的人才能够知道这其中的缘由,因为他们太贫穷了,那年月的中国农村任何副业都是绝对不允许你干的,谁敢干就割谁的资本主义尾巴,所以也只有把口粮中的细粮卖掉,以便换回来多一些的粗粮养家糊口、换来一些家庭生活的必需品。也许有朋友要问,细粮的母亲生了那么多的孩子,不违反计划生育政策吗?朋友们,在四十年前的中国农村似乎不存在这个概念,而只有光荣母亲的概念,也就是为了这个光荣母亲的所谓荣誉,老人家过早的辞世了。而这两位老人的梦想也只有在今天,在包括计划生育政策这一基本国策在内的,党的一系列富国强民政策的指引下,我们的民族才会昌盛,我们的国家才会强大,我们的人民也才会过上今天富裕的小康生活。 ,O]AB ,O]AB 在我们即将分别的时候。细粮又向我谈起了他家后代的境况:“现在我大姐家的兴阳,二姐家的光华,三姐家的兴齐,四姐家的兴均都早已经大学毕业,都有了各自的家庭,并在各自的工作岗位上为国家做事。五姐家的兴盛正在大学里读经济学研究生,我家的小娇在省里的重点中学学习,她也决心象她的哥哥姐姐们一样能考上大学,为家乡的建设和发展尽自己的一分力。”细粮在向我讲述这些的时候脸上流露出骄傲的目光,是的孩子们没有让九泉之下的两位老人失望。 ,O]AB ,O]AB 一条铁 路贯穿南北,大京九的开发唤醒了沉睡的鲁西北大地,也唤来了多少象细粮这样的莘莘学子回家乡创业。两年前细粮辞去了省城一所重点中学校长的职位,回到了这片养育他的热土,回到了他日夜眷恋的父母身边。在事后他给我的信中是这样写的:“我仿佛看到了父亲那期盼的眼神,还有母亲在轻声的呼唤她的粮儿,所以我不得不回来了。”他这次去北京开人才交流会就是准备招回更多的有志学子回家乡创业,发展家乡的教育事业,实现家乡父老千百年来的梦想…… ,O]AB ,O]AB 真是相见时难别亦难,相见巧遇是短暂的,分别又是长久的,留在我脑海中的既有相见时的喜悦,也更有离别时辛酸的记忆,不知何时才能再相见.往事不堪回首,然而留给我们更多的是思考着反思过去,思考着如何走好未来的路,尽量少走些弯路,我们经历了太多的沧桑,再也经不起折腾了。贫穷不是社会主义,人多更不是强盛的标志牌.众观世界近现代史,那些所谓历史悠久的人口大国远远的落后于其他国家,如中国和印度。经历了二十年的改革开放,我国的国民生产总值已经跃居世界前列,而人均生产总值确远远落后于其他中等发达国家,甚至落后于一些小的发展中国家。历史和现实一再告诉我们,就是人口制约了经济的发展。不言而喻,民族要崛起,国家要富强,就必须对人口、资源、环境做合理的调配和保护,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同时提高全体国民的综合素质,只有走科教兴国之路,我们的国家才会巍然屹立于世界强国之林。京九线把改革开放的前沿和首都北京连在了一起,中国正象一条巨龙腾起…… ,O]AB ,O]AB 细粮的家庭和他的成长,,正是我们这个民族历史的一个缩影。我们的民族早已经觉醒,她正在走向强盛,祖国的明天会更美好! ,O]AB ,O]AB 细粮登上了北去的列车,但愿他满载而归,不负家乡父老的众望…… ,O]AB [ 此帖被静逸在2009-06-13 15:17重新编辑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