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e,"^>T
7~e,"^>T
7~e,"^>T
兴起黄金周以来,人们更有理由走出家门,回归自然,寻找意趣。到哪里去呢,成了大家关心的话题。名山大川,知名度高,自然人满为患。新生景点,宣传努力,亦是车水马龙。 7~e,"^>T
多年前,偶然机会与教育时报社记者同车,说到外出,他说了一句很经典的话:旅游就像读书,要读读名著,至于不出名的地方,有机会就看看,像读一篇小文也未尝不可,没有机会就算了。当时旅游还是一件奢侈的事,一般人不外出,自然读“名著”的机会就少,机会少就向往多。 7~e,"^>T
现在,眼见得个个旅行社把游人拉的飞风一般,匆匆而来匆匆而去,说跑马观花一点不过。一日游、二日游、五日游、“周游列国”,不管哪种类型,人们的感受只是一个字——累!至于所到景区,风景不是不美,也不是没有内涵,主要是节奏太快,只有喘气的功夫了。于是到了哪里,匆忙拍照,留下“到此一游”的疲惫。行程结束,渐渐消去腿酸脚痛之后,细细想想,收获的却不多,甚而至于拍的照片仅是一个影子,没意境,没特色,没构图,没精神,唉——没意思! 7~e,"^>T
或许这个原因,才有了“驴友”队,才有了自驾游。瞅个空闲,背上行囊,带上生活用具、小药品、留影工具,骑上自行车、摩托,开上自家车到一个地方去。走到车路尽处,找个老乡家存上车辆,喝一碗飘着柴香味的糁子汤,问问哪里好看,驼着东西,高一脚低一脚的朝目标进发。 7~e,"^>T
于是随走随停,有了细细品味的机会,更有了“奇文共观赏,疑义相与析”的共享乐趣。有时候免不了历险,譬如夜宿中,山风呼叫啦,夜鸟惊飞啦,都会使大家出一身冷汗,长一份见识,得一份收获,觉得“小文”读得有滋有味。回家后回味许久,故事多多,若再加上一些创作,肯定使朋友们惊叹不已又不服气,送你一个“喷壶”玩玩。 7~e,"^>T
我的追求更低。星期天,揣上小本子,灌足炭素水,轻装便鞋,一人信步走去。有时走上山坡,看看小村;有时走进小沟,听听溪流。勾上几笔,画上一帧,随心所欲。和自然对话,与牧人闲聊。自然告诉我恬淡,牧人告诉我甘苦。 7~e,"^>T
时间长了,走得多了,自然界的小小景物觉得分外亲切。小村依着山坡,点缀到位;乱石堆成水口,错落有致。即使一棵老树,一条石纹,都比我年龄大得多,都能给我许多启迪——自然永恒,个人渺小。在它们面前任何张狂都是苍白的,无力的。滥砍滥伐毁灭了青山,滥采滥挖玷污了绿水,蓝天浮尘,白云不洁,人类最后得到的将是灾难! 7~e,"^>T
时间长了,走得多了,深深感到“随处小景亦可人”。小景可人,人也得可小景,说句时髦的话叫和谐。小景是万里河山的细节,小景不保,河山焉存? 7~e,"^>T
7~e,"^>T
7~e,"^>T
2006.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