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见我闻 Bm /YgQi
Bm /YgQi
——津西记游 Bm /YgQi
Bm /YgQi
Bm /YgQi
Bm /YgQi
今年的秋游开始锁定的是北京香山、八大处一日游。学校安排了三天,都是周末,我们选定了11月2日。计划的是早六点在校正门口发车,所以,我们就早早休息,以便早起。谁知午夜十分,突然电话通知,当天出行计划取消,原因是大雾天气,高速路关闭了。我和内人倒不觉怎样,儿子可就大失所望了。好在一上课,我又得到消息,计划改为11月9日去蹬天津第一高峰——九山顶,但7日突降暴雪,雪压青松当然好看,但路途的危险却不能不考虑。于是又有了第三个计划,杨柳青石家大院和热带植物园一日游。由此可见,计划得再完美,也赶不上变化。但虽然一波三折,终于成行,而且是一次愉快的、很有收获而又不疲劳的旅行。 Bm /YgQi
Bm /YgQi
或许大家对《大红灯笼高高挂》的山西乔家大院都很熟悉,而对天津石家大院仍显陌生,但根据导游介绍,在民居群落中,杨柳青石家大院是迄今为止我国保存最好、规模最大的一处民宅建筑,曾有“华北第一宅”之称。石家大院始建于清光绪元年(公元1875年),总耗资达到白银30万两,是清末民初天津八大家之一“尊美堂”石府宅第,占地7200平方米,由十八个院落构成,四合院连套,院中有院,院中套院。整个院落排列错落有致,地势南低北高,进了院门向里走,要上三层台阶,导游告诉我们,这叫连升三级。过了一道门左转,来到一处小花园,游廊水榭,虽不华丽,却也别致。老婆吵着要留影,我们就被大队人马落下了,导游的许多介绍都没有听到。等我们追上去,已经是石府祠堂了。里面供有观音坐莲,福禄寿三星和关公的彩色泥塑。导游讲道:供关公是有典故的,是在纪念石家先祖中的一位女性,她原来是乾嘉年间大贪官和申府中的人,和府事败,她裹胁了金银珠宝仓皇逃命,刚好遇到石家漕运大船,遂被救下,后来就成为石家某位公子的姨太太,她所带来的东西无疑给石家锦上添花。但我听了半天也没听导游解释这和关羽有什么关系,大约是说石家也讲江湖义气罢。 Bm /YgQi
Bm /YgQi
与皇家建筑不同,石家大院谈不到富丽堂皇,但却非常精巧别致,尤其是木雕、砖雕和石雕很见功夫,又以砖雕最多。雕刻的内容也很有趣,多取谐音预示富贵绵长,如用蝙蝠表示幸福,用黄蜂蛰两只猴子表示连连封侯等等,不一而足。北方建筑一般石头不上房,而在这里却有一处例外,导游介绍,这是因为主人姓石头的石,所以要高高在上,让众人仰视。书房名“知足知不足斋”,匾额相传是刘墉所提,古雅的楠木雕花书案平躺在西厢,被当作那年月的古老文物陈列着,从上面积攒的灰尘看,是许久没有人碰过了。在砖雕展览室,有许多用“金砖”刻出来的鸟、兽、花纹等图形。所谓金砖,就是用黄河的泥土烧制而成的,一般皇城建筑专用这种金砖。杨柳青出金砖。石家奉旨烧40万块金砖,两面打磨,供修太和殿之用。后来,盖石家大院,石家又制40万块,四面打磨。所以,这整座大院的材料与太和殿相同,甚至更为考究。 Bm /YgQi
Bm /YgQi
石家大院内的“石府戏楼”是全院最高建筑,据说是我国北方最大的民宅戏楼,同时它是著名电影表演艺术家石挥(石家后人)的艺术摇篮。当年徐叔岩、孙菊仙、谭鑫培等京剧名角曾在此唱堂会。整个戏楼采用的是砖木结构,也就是俗称的“榫子活”,是不用钉子的。花灵格扇全部是楠木原色,精雕细刻,相当华贵。戏楼分上下两层,沿墙壁的柱子都是整根树被加工成下层为方柱,上层是园柱,显然体现的是古代天园地方的唯心主义哲学思想。上层只是沿墙壁和窗户的窄窄的一溜通道,并不是供看戏的,而是当年供私家“保安人员”巡逻和维持秩序的。戏楼内部宽敞华丽,陈设的桌椅也都是经过精心雕琢的,要分成两部分,用布帏隔开,靠近戏台的部分供男宾,也就是说,女宾只能听,不能看,体现的是孔教的男女不同席。虽然戏楼内部可供200人听戏饮宴,但导游介绍,能够进入赏戏的人用现在话说要够档次,其他人只有在楼外听,是进不去的。戏台并不宽大,所以只适合唱文戏。我的儿子和我领导的女儿大模大样地坐上了唱戏用的椅子,老婆还想给他们拍照,却被导游及时发现,遭到了人家的斥责。另外就是地面,戏楼和其他房屋一样,采用地热取暖,也就是地砖下面是迷宫一样的烟道,冬天用于取暖,夏天则起到隔热防潮的功效,这和皇宫东暖阁的设施是一样的。杨柳青地处低洼多碱,所以大院内的建筑多用石材做根基,有使用隔碱层,所以才历经风雨,甚至唐山大地震,而牢固如初。 Bm /YgQi
Bm /YgQi
资料介绍,石家先祖石元士,天津人,靠土地、经商(漕运)和高利贷起家,但导游则说石府并非为富不仁,院内有专门的院落,是所谓家塾,也提供当地贫困子弟使用,算是义学了,所以当年当家的也被称为石善人。石家大院有一块据说是慈禧太后御赐的匾额,上书“乐善好施”四个大字,但“善”字上面少了一个点,传说是当年石家人向太后求赐“天下第一善人”几个字,老佛爷不高兴了,你第一,我呢,于是在“善”字上下了工夫,表示,你石家比我老佛爷还差那么一点。 Bm /YgQi
Bm /YgQi
石家大院因为保存比较完善,又加之后来的修缮,也吸引了不少艺术工作者,在这里拍过多部电影、戏剧,有一间展室就陈列了大批剧照,只可惜我因为很久不看电影,对那些当红影星知之甚少,也就没记住他们的芳名,但希望不会因为拍电影对这座到处是文物的大宅门产生破坏。 Bm /YgQi
Bm /YgQi
1990年石家大院被辟为杨柳青博物馆,所以,我们还参观了闻名中外的杨柳青年画制作过程,是用泥人形象的显示的,很多年画都是以吉庆有余为主题的,非常古朴典雅,是老版新印(儿童活泼可爱,仕女引人遐思)。我在那里长的知识是,杨柳青年画是没有作者的,因为它是一道道工序、多人合作的结晶。也看到硕果仅存的几张百年真迹,颜色依然鲜艳,不能不让人佩服当年工匠的聪明和智慧。还有就是婚俗展览。有马车,有花轿,还有缩小了的迎娶队伍,包括新娘的嫁妆。一顶真的大红的花轿停在四只小板凳上,平平稳稳,永不落地,好象真有个新娘羞答答地坐在里面等待新郎的迎接。这花轿与别处不同的是,它是内外两层,当年杨柳青胡同窄小,新娘从被娘家兄弟抱上花轿就不可以脚沾地,所以进入胡同之前要把外轿撤下,仅抬内轿。好象真有个新娘羞答答地坐在里面等待新郎的迎接。我发现几位女同胞在参观花轿时唏嘘不已,仿佛在感叹自己没有赶上那个时代。 Bm /YgQi
Bm /YgQi
石家大院中的“新中国反腐败第一大案”陈列展,包括四个展室,分为投身革命、走向深渊、警钟长鸣和刘青山、张子善办公室复原陈列四大版快。该展室以大量实物、图片、文字等石料展示了刘、张由革命功臣一步步走向罪恶深渊的历史过程,也开辟了一间展室用于对新时代反腐败斗争中查处的大案要案进行展示。我留意了一下,刘张二人主要是挪用公款数额巨大,但是当时也给老百姓谋了许多福利,与当今的贪官污吏只腐败不作为是不一样的,而且就其贪污数额,也只能说是小巫见大巫。尤其是看到他们当年简朴的工作环境,竟然有肃然起敬的感觉。我想,第一代领导人有多少错误,但他们的廉政却不是高薪可以买来的。也说明,腐败不是不可以消除的,求则得之,舍则失之。要知道,杀刘张,对于毛泽东来说,可能无异于挥泪斩马谡。 Bm /YgQi
Bm /YgQi
虽然参观的时间短暂,但我还是感觉,身边的风景一样美丽,关键是要用心体察。在时间和经济条件不允许的情况下,就近走一走,看一看,同样是非常有益的,也能够开阔眼界。回来的路上,多数人的感觉也是:杨柳青,石家大院,不虚此行。 Bm /YgQi
Bm /YgQi
2003年11月11日 Bm /YgQi
Bm /YgQi
Bm /YgQ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