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访灾区小学 `sRys oW
——宁强金家坪小学见闻 `sRys oW
`sRys oW
尽管所有的家人及朋友们一致反对,我还是成功地实现了自己的愿望——独自前往灾区,目的地是宁强县金家坪小学。 `sRys oW
`sRys oW
为什么要去金家坪小学?因为这是咱们凯迪网络网友们共同捐款,正准备援建的一所灾区小学,而且“援建已经启动”。 `sRys oW
`sRys oW
去之前以及去的途中有些什么故事,容我之后再慢慢道来。我先说说此次初访金家坪小学的见闻吧。为什么说是初访,因为我以后还会再访、三访。 `sRys oW
`sRys oW
我从网上下载了一张“宁强县金家坪村位置图”,打印了两份带在身上。当初的想法是万一交通阻断,需要徒步前往时,肯定用得着。 `sRys oW
`sRys oW
这是一座美丽的小山村,一所美丽的山村小学校。青山环绕,溪水丁冬。小学校四周梧桐、水杉等树木郁郁葱葱,青藤绿草,相映成趣。还有许多红色、黄色、白色的小花散落在溪水畔,山坡上。 `sRys oW
`sRys oW
可是,5.12大地震,之后频繁的余震,紧接着5.27宁强5.7级余震,毁坏了这美丽,打破了往日的安宁和平静。 `sRys oW
`sRys oW
16日早晨6点05分,火车晚点两个小时到达阳平关。走出车站,乘坐开往宁强的汽车。崎岖的山路上,时而看到各种警示牌。其中两块最引人注目,一块是“泥石流发生地”,一块是“碎石滚落,缓行通过”。到处可见蓝色的救灾专用帐篷以及倒塌的房屋。一路上看到好几所学校,却不见学生的踪影。有一所学校非常醒目的标牌上写着八个大字“我们学习我们快乐”,映入我的眼帘,却令我酸楚不已。 `sRys oW
`sRys oW
9点多,到达宁强汽车站。下车后,许多机动三轮车正在招揽顾客。我踏上一位中年汉子那辆十分破旧的车厢,告诉他到金家坪小学。 `sRys oW
`sRys oW
行驶方向左侧,一幅颇为壮观的景象纳入眼底。一排排整整齐齐的军用帐篷,排列在溪水旁偌大的空地上,一个站岗的士兵挺胸而立,神态庄重。这支驻扎的部队,显然是在执行着救灾重建的使命。 `sRys oW
`sRys oW
中年汉子把我送到了金家坪小学,停在校门口。大门紧锁,挂着一块牌子:此校危险!我对他说帮我问一下学校校长住在哪里。 `sRys oW
`sRys oW
此时,停在校门口那辆黑色小轿车司机恰好走下车来,我刚开口问他,并拿出纸和笔想请他写给我看的时候,前面围墙坍塌处走过来三位领导模样的人。其中一位听我说找校长,用手指了一下。当然他也对我说什么来着,可惜我一句也听不见。 `sRys oW
`sRys oW
随着他手指的方向,跑过来三个人。他们大概听见了,热情地过来招呼我。我问你是校长?他点点头。这是个中年人,因为双手都是泥灰,没有握手,却很热情地和另外两位一起引导我从断墙处走进学校。 `sRys oW
`sRys oW
夜里刚刚下过一场大雨,校园空地十分泥泞。我小心翼翼地跟随他们走进帐篷,那是他们临时办公的地方。 `sRys oW
`sRys oW
校长和另一位年长一点的老师招呼我坐下,那个年轻的小伙子去取来一瓶矿泉水。我摆摆手说不渴,不用客气。 `sRys oW
`sRys oW
我坐的位置,正好能看清那幢三层教学楼。整个屋顶全都坍塌,墙壁裂缝四处可见。看上去像是稍微摇晃一下便会顷刻倒塌的样子。尽管此楼没有在瞬间轰然倒塌,但是岌岌可危之状,与废墟已无多大差别。可以想象得出,地震发生当时,撤离动作十分迅速,否则必定会伤及孩子。当我从校长那里确认全校无一人伤亡时,心里油然升起对该校14位教师的敬意。 `sRys oW
`sRys oW
环视校园,另一侧是两排青砖平房,大概是教师们的宿舍和办公所在,损坏程度似乎小得多。 `sRys oW
`sRys oW
7个班级,14位教师,256名学生,这些数字我来之前已经从网上得知,此次又当面得到确认。 `sRys oW
`sRys oW
我拿出身份证递给校长,又把沉甸甸的旅行包打开,取出17本书:《静静的胡杨林》。我说,我是专程给你们送书来的。他们一面接过去一面看看我,眼神里有点儿惊异。于是我解释说,这书是我写的。校长在我的本子上写道:你是作家?我回答说,不是,算是一个业余作者吧。我是一个退休教师,没有别的能力,给每位老师送上一本书,表达一份心意。 `sRys oW
`sRys oW
这是我的心里话。我之所以专程跑来送书,就是希望给他们提供一点精神力量。胡杨,活一千年不死,死一千年不倒,倒一千年不朽。救灾重建,难道不正需要这样一种精神力量吗? `sRys oW
`sRys oW
三位老师也注意到了胡杨林三个字,默默地点了点头。校长写了一句:非常感谢!我说,不用谢。我知道你们不容易,但是全国都在关心你们,帮助你们。 `sRys oW
`sRys oW
之后,我一边询问,校长一边耐心地用笔写来回答。校长叫李斌,39岁,另一位年长一些的张老师53岁,年轻的高老师29岁。应我的要求,李校长把14位教师的姓名年龄都写给了我。我们还互相留下网络联系的方法。李校长回答我说,现在学生都放假,6月20日复课。可能是帐篷,也可能是活动板房。他说,资金由县教育局解决。刚才走的三位就是县长、镇长和县政府办公室主任,他们来就是专门落实复课事宜。 `sRys oW
`sRys oW
就这样,我问,他写,有时候张老师和高老师也给我写。虽然和我这个聋子交谈十分麻烦,他们却始终热情和耐心地与我交流。我还专门问了一句,将来学校的学生会不会减少?他们都摇摇手。我说,哦,就是说不会减少?他们又都点点头。这一点我相信,因为我看到了学校四周的情况,能得到一个基本的判断。若不是因为地震,这里的人们生活都还很不错的呢。三位老师又十分肯定地点了点头,像是在赞赏我的判断力。 `sRys oW
`sRys oW
和他们面对面坐着,不仅仅是口说笔写地交谈,更是一种心灵之间的交流。我从他们的眼神、表情、动作,深刻感受到了他们的内心世界。他们正是我想象中的那样,纯朴、真诚、善良、富有事业心和责任感,不畏惧,不退缩。我感受到他们是称职的教师,是值得信赖的人。 `sRys oW
`sRys oW
交谈了两个多小时,临近午饭时分,我起身告辞。 `sRys oW
`sRys oW
本来想在这里住上几天,可是看到他们正在忙碌着筹备复课,有许多事情要做。我能给他们出力帮忙吗?就是我愿意,他们也不会答应。至少,不能给他们添麻烦。 `sRys oW
`sRys oW
三位老师非常热情地送我出来,我仍然搭乘那位中年汉子的机动三轮车回到汽车站。 `sRys oW
`sRys oW
按照李校长的介绍,我购买了返回西安的高速班车车票。 `sRys oW
`sRys oW
候车期间,我找了一家小饭店,吃了一碗热乎乎的馄饨,这是这一天我吃的第一顿饭。 `sRys oW
`sRys oW
饭后,我在这座重灾区县城随意走走,感受着眼前走过的每一个人。是的,他们遭遇了灾难,但是,他们没有被灾难吓倒,没有被压垮,没有失去生活的信心。 `sRys oW
`sRys oW
可惜我没有照相机,不能拍下一张照片。但是,我的脑海里已经存储了许多许多照片。 `sRys oW
`sRys oW
当我乘坐高速班车离开这座遭受重创的县城的时候,眼前浮现出一幅重建之后的美丽图景。我相信,这绝不是梦幻! `sRys oW
`sRys oW
(2008年6月18日5:25:37) `sRys oW
`sRys o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