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以类聚,人以群分。这话说得不错。在这个非常时期,在沃江市机关干部队伍里,关心郭实书记车祸去世以后谁继任市委书记的事是很正常的。问题是关心的角度、深度就太不一样了。
就在谷华他们在“九九湾”山庄“晒晒太阳聊聊天”的时候,另外一批人也在一个叫“快活林”的小山庄里晒太阳、聊天。他们是陈利、王发、柳林和金雷。
他们今天都带着夫人上山来。但夫人们不喜欢听“老爷们”讲官场上的事,而“老爷们”也不喜欢她们在旁边叽叽喳喳,就安排她们到一边打牌了,四个人围着小桌子喝茶、抽烟、说话。
王发今天心情很好。昨天下午,他城建局与人事局、机关事务管理局联合召开了各部门办公室主任会议,他认为开得很成功。看看到会的办公室主任们高兴的样子,他断定这是得‘人心’的举措。昨天晚上电视的“沃江新闻”,今天《沃江日报》的头版头条新闻都报导了会议精神和他的讲话内容,特别是电视新闻里的那个“特写镜头”,特别使他感到高兴。这是让他这个未来“市领导”提前登台亮相,会有多少“广告”效应呢!为此,一坐下来就高兴的说:“哥们,昨夜的电视新闻、今天
《沃江日报》的头条新闻,你们都看了,感觉怎么样?”
“开这个会,你同汪书记商量了吗?”陈利说。
“当然了。要与几个部门一起搞,不要担子一家挑;要一次规划,分期实施,直搞到一般机关干部,这些都是汪书记说的。”王发理直气壮的说。
柳林说:“宣传是搞得好的,影响也是大的。现在问题是马驰、翁胜昔,还有赵实秋他们都不在,还不知道这件事。你能估计到他们知道后的反应吗?说是不是成功,还为时过早,还要看他们的反应。”
“你们看了新闻,有没有看网上?”陈利说,“早上,我打开沃江信息网看了。是的,网上头条新闻与报纸、电视一样,说的是新市委、市政府做好事,公务员将分期分批安排福利房。但你们知道吗?网上己有3篇评论文章,我没有具体看下去。三篇文章的题目是:《新市委、市政府如此做“好事”,我们老百姓还有什么指望》;《是不是郭书记走了就没人为我们着想了》、《马专员、马市长,你的承诺还算数吗》。你们看,不看正文我就知道是什么内容,两个字—‘反对’!你们的做法‘不得人心’。你们相信不相信,到今天下午、晚上,这样的文章,这样的评论还会多起来。前天晚上,我提醒过你,‘民心不可违’的!”
“这算什么!几个小青年发点议论顶个屁用,也许他们连公务员都不是,‘吃不到葡萄说葡萄酸’。我给汪书记讲了,当务之急要考虑的是考察组要谈话的、参加推荐画圈的人,党代会代表、人大代表这些有选举权、发言权的人,其他人不起哄就过去了。公务员人人有份,谁还会反对?”王发不服气的说。
“你错了,王发。”陈利说,“领导干部里,包括市级的,处级副处级的,还有科长、一般干部里,为老百姓着想的人有的是,并不都是‘见利忘义’、‘见钱眼开’,只会损人利己,不顾百姓死活。甚至可以说,这只是少数人,老百姓称之为‘贪官’的人,而多数是清正廉洁的人。你不要低估了这些人的力量。”
金雷说:“王发,陈利讲的有道理,有点防备之心没有坏处。当然,既然汪书记主张这么做,这些问题总会考虑到,总有他的想法和理由。”
“我的想法是,王发的一炮打出去了,一是不可能收回,二是后果还不明确,当前要有别人反击的准备。”见大家都在听他讲,柳林接着说,“怎么准备?首先是有地委的意见,我们是执行和落实地委决定。如果再把这件事放到市委常委会议上去讨论,汪书记应有办法对付。我算过了,郭书记一走,汪书记的意见会是多数,起码也是平手,还可以早一点主动的做点工作,毕竟好处大家有份。也可以打出一个‘旗号’叫‘关心本地干部’!说他们在省城有住房,不安心在沃江工作,只想‘镀金’、升官走人,所以不顾沃江干部利益。其次,我们也可以组织一些人在网上发表文章,为‘福利房’叫好,把舆论导向转过来。在网上发几篇评论,谁不会,又不用真名实姓的。我们几个部门都去发动,当然城建局王发你那里要做主力军。”
王发冷静下来了,说:“柳林讲的是个好主意。陈利,你说说。说‘补救’也好,说‘防备’也行。”
陈利一直在想汪出地昨天给他的电话里讲过的“也可以理几条东西向上反映,让他们派人来查”的话。但他确实是有“心计”的人,当着几个“铁哥们”的面他也不说出汪出地的原话。他说,“我想到一个小故事,讲一个大公司的董事长选举。一个董事会成员很想当上董事长。一次重新选举董事长前,他在一个一个董事面前做工作,说董事长那些方面、什么事情不行,不能再选他当董事长了。后来,这个董事长真的落选了。那么,谁来当董事长呢?因为他是除原董事长外最有资格当董事长的人,所以这个董事长就由他当了。”
“这是告诉我们一个‘策略’问题吧。”王发似有所思,然后像自言自语,又像是对大家说,“要把一个人选上去,先把主要的竞争对手搞下去……要把一件事情做好,就要想办法把反对做这件事的人压下去,搞得他们头上出血、脚下流脓,自顾不及,自然没有心思和精力搞别人了。是不是?”
陈利轻轻的点了点头,又笑了笑,拿出一支香烟顾自吸着。
金雷说:“要我们搞点材料,向上反映,然后上级会下来查,搞得他们自身难顾。是不是就是这个意思?”
见金雷己‘点题’,陈利接着说:“你们知道吗,我已得到信息,省委考察组今天下午到沃江。” 这个消息是近日都在省城盘旋的厉龙在昨天夜里打电话告诉他的,但他没讲‘信息来源’。“昨天晚上,你们不是问我为什么这么早就回家吗,我回家就是赶写材科。今天一早就‘特快’寄出了。你们别忘了‘明日歌’:‘明日复明日,明日何其多,我生待明日,万事成蹉跎。’想想吧,再迟再拖还来得及吗?”
“材料可以直接给考察组。只是没有先寄上去有领导批示再转给考察组那么好。我是想到了,昨天接了汪书记电话后就动手,也是今天一大早寄出。只是,总感到材料不多,有点‘乏力’。” 柳林讲了坦白话。
“材料,我手头倒是有一点。当然也不知是否有力。不管怎样先搞上去再说。我今晚就干,争取明天早上‘特快’寄出。”金雷说。他原以为用不着这么急,现在真感到不抓紧不行了。
陈利说:“王发,我看你还是集中精力做你们该做的事,上告材料就算了。不过给别人增加一点‘麻烦’,分散一点精力而己,你做的事也是同一目的。那点材料整不倒人的。”
“好,照办。”王发边说边站来,在桌子边来回走动着,“忧虑,忧虑!我们话题太沉重了,把我们都压得喘不过气!说点轻松的吧!有科学家对人的忧虑进行过科学的量化、统计、分析,结果发现:几乎百分之百的忧虑都是毫无必要的。统计发现,40%的忧虑是关于未来的事情,30%的忧虑是关于过去的事情,22%的忧虑来自微不足道的小事,4%的忧虑来自我们改变不了的事实,剩下4%的忧虑来自那些我们正在做着的事情。快乐是自找的,烦恼也是自找的。所以,每当你忧心忡忡的时候,每当你唉声叹气的时候,不妨把自己的烦恼写下来,然后根据科学家的分折把自己的忧虑归个类,看看到底该归那个类。人活一世,看似长久,实则只有三天--昨天、今天、明天。昨天,过去了,不再烦;今天,正在过,不用烦;明天,还没到,烦不着。你们看,还有什么值得我们忧虑和烦恼?该轻松一点!”(作者注:参引《大众健康》李愚文)
王发的一翻话把大家都说乐了。他举起双手伸了一个懒腰,接着说:“我带了两瓶‘五粮液’放在车上,我去拿来。今天中午喝个痛快再说!走,我们到包厢去……你们叫一声那几个‘娘们’。”
一个“野山鸡”火锅放在桌子中间,热气腾腾。王发给每个男人照满一杯“五粮液”,又给每个女人倒满一杯干红葡萄酒,然后举杯说:“来,为我们今天的欢乐,为我们的相聚,为我们的未来,干杯!”
[ 此贴被铁子在2008-06-12 19:44重新编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