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坛风格切换切换到宽版
  • 3505阅读
  • 3回复

家门口的旅行之十二:憨憨的宁溪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柠檬
 

发帖
123
蜂蜜
8088
威望
48
宣传贡献值
14
交易币
0
好评度
136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使用道具 0楼 发表于: 2008-03-21
— 本帖被 溪畔青篱 执行加亮操作(2008-03-22) —
憨憨的宁溪
X{cFq W7  
X{cFq W7  
      宁溪位于黄岩西部,自古以来,一直是永嘉、乐清、仙居、临海和黄岩5县市区边境土特产、农副产品和手工业品的主要集散地。这里青山绵延,绿水环绕,被称为西乡。 X{cFq W7  
X{cFq W7  
      奶奶的家在西乡。儿时的我,曾在那里有过一段无忧的光阴。村庄依山面溪,村前是奔流不息的黄岩溪,村后是绵延不尽的青山翠竹。小村古朴娴静,幼小的我,偏不爱这份宁静,怎么热闹怎么折腾。成天带着村里的哥哥姐姐们上树掏鸟蛋,下河摸鱼虾,还与一碗口粗的大王蛇卿卿我我。一个小孩子家家,将正在上课的哥哥姐姐们诱出课堂,跟我瞎混,并颇为得意。多年以后,看到海伦•凯勒的一句话:“对眼前的事物不去欣赏,而一味去追求得不到的东西。”突然感觉自己的罪不可恕。哥哥姐姐们有着西乡人特有的热情淳厚,我于他们,只是一个小小的过客,随时都会离开,他们便加倍地宠我爱我,一味容忍我的霸道。而混沌的我,滥用了他们的爱心,耽误了他们识文断字的好时光。想起那个唯一的乡村老师,面对空荡的教室时脸上的复杂表情,我理解了他目光里的痛心、悲凉、无奈与一丝难抑的愤怒。而当年的我,却喜欢看他这孤独的样子!知识让我学会自省,惭愧也渐渐加深。只是,“落叶聚还散,寒鸦栖复惊”,我,再也回不去,无法弥补混沌间的错。从此,西乡人的憨直铬在了我心中,想起时,如暖阳抚过! X{cFq W7  
X{cFq W7  
      儿时,最喜奶奶带我去宁溪赶集。印象里,宁溪始终是最热闹最熙攘的地方。而我,一个正宗的俗小孩,就喜欢挤在一片喧哗之中。看各色人等肩挑手抬地拥来挤去,看那些琳琅缤纷的物品充塞路边,我便莫名兴奋。远远望见那个挑着担子、摇着拔浪鼓的小贩过来,便缠着奶奶,奶奶总是笑咪咪地满足我。最爱那种红糖做的烤糖,香甜酥脆,入口即化。至今想起,依然谗意深重。 X{cFq W7  
X{cFq W7  
      只是,离开了,却很少再去。虽然,我与它的距离也就40公里! X{cFq W7  
X{cFq W7  
      一直以来,对宁溪,说不上喜欢与否,也就这么淡漠着。有一次独自徜徉在广州的夜排挡,吃着鲜美的鱼丸,听着拗口的粤语,竟想起了宁溪!宁溪话是黄岩方言里最独特的一个分支,它的发音比较靠后,听起来厚厚的、硬硬的感觉,有些象粤语。我惊讶,相距遥遥的两地,语言上竟有着相似的发音方式。想起中华鲟血液里奔涌不息的家乡情结,基因说家在三千公里之外的长江源头。于是,一代又一代,逆江而上,到源头繁衍自己的后代,从不改变。后来,大坝阻断了回家的路,撞得头破血流之后,困惑而绝望的它竟不再产卵!也许,这就是遗传!想来两地的先人,或许曾经毗邻而居。
X{cFq W7  
X{cFq W7  
      近年来,目睹处处如建筑工地般尘土飞扬的祖国大地,看着不断加长的濒危或灭绝动植物名单,会想起青山绿水间的宁溪,也偶尔去那里转悠。习惯了大棚蔬菜和养殖鱼虾的平淡,山野阳光下自然生长的一切竟是那么甜美。老陈的卤牛肉,大妈的干菜饼,路边叫卖的“蕃薯肚肚”,是我每次必买的美味! X{cFq W7  
X{cFq W7  
      其实,宁溪是一座历史悠久的山镇。汉时,临海至温州的古驿道就经过这里。唐咸通年间(860--874),钱塘王氏迁居于此。南宋淳熙年间(1174—1189),王氏子孙扩建直街(即宋街),并开渠植桂,从此商贾云集了800多年。连绵的山峦,使它成为战略要地。镇的北边有倭破堂与埋倭岙,传说是明代抗倭之地。1930年9月,中国工农红军第十三军临时指挥部设在天香堂内。抗日战争时期,黄岩县政府也二度移驻于直街南面的镇公所旧址。 X{cFq W7  
X{cFq W7  
      今日的宁溪,仍留有唐墓1座、宋井4口、宋街1条,元明街2条、宋渠1条、书院遗址3处、古寺遗址12处等。徜徉期间,发现那条遍植桂树,被誉为“桂陌秋香”的美丽宋街,已于上世纪末拆毁。 X{cFq W7  
走在小镇的街巷,点缀其中的古建筑断断续续,王氏大族的气息无处不在,想起隐居宁溪、创办南峰书院的南宋进士王所,想起空军英雄王天祥,想起抗日名将王禹九,想起科学名人王琎、王天眷,就会想起苏轼的《和子由渑池怀旧》:“人生到处知何似,应似飞鸿踏雪泥。 泥上偶然留指爪,鸿飞那复计东西。 老僧已死成新塔,坏壁无由见旧题。 往日崎岖还记否,路长人困蹇驴嘶。” 让人慨叹的光阴,在这里留下了断续的印记。那铺满鹅卵石的小径,静静流淌的,是丝丝的书香。 X{cFq W7  
X{cFq W7  
      宁溪是个奇特的小镇,我不知怎样去描绘它,尤其在我更多地了解它的过去时。编写《风俗志》的过程中,这种感觉越发令我困惑。 X{cFq W7  
X{cFq W7  
      有时觉得,它是坚硬的,除了语言,人也如此。黄岩旧志曾说:“靖难祸起,建文逊国,名儒义士,殉国如归。”史料载,南京陷落时,460多位建文帝的大臣外逃,有2人逃至宁溪五部山,结茅山巅,以打柴度日。每日晨昏向着北方跪拜号泣。一日,在宁溪街市,听路人说起朱棣已登基,建文帝火烧而亡,便长哭返回。月余,村人上山,竟见2人衣冠整齐,手持《离骚》逝去。从此宁溪人便将此山巅称义士巅、号国巅。有次去宁溪,老严曾经在路边,指着远处的黛山,感慨万分地讲述这个故事,还列举了清代一首名为《号国巅》的诗:“曾受皇家雨露恩,一腔血泪洒云根。古道夕阳迷旧国,新烟荒草葬忠魂。”后来又去寻永宁溪边的鹿鸣潭。说也是因为建文帝,26岁的秀才周道文,听到朱棣即位,留下“薄命何堪重整栉,试将白水浴吾骸”的诗句,投潭自尽,其妻也自缢。从此鹿鸣潭又叫录名潭。旧志说鹿鸣潭因常有麋鹿来饮水而名。站在溪滩上的我,找不出潭的痕迹,麋鹿也早已远去。老严手指一方小水域,说那就是,我的相机里就留下了那片飘满浮萍的水域。想起曾经的一切,我也是慨叹不已。小小的朱允炆,在活着或死去的大问题前,不经意间成了最优秀的悬念大师。坚定果敢的朱棣叔叔为他寝食难安,粉丝们为他殉节号哭,还时不时有人坚称是他的后裔。为忠诚献身的人,总是让人敬佩的,尽管有时不那么值,尽管就做皇帝而言,朱棣是伟大的。 X{cFq W7  
X{cFq W7  
      有时觉得,宁溪是柔软的,淳厚的,一如香浓的宁溪糟烧。即便在这个日新月异的时代,它也很少改变自己。菜场里卖着的,是卤水做的豆腐,是从不分离的连皮猪肉。我讶异,平淡枯燥的节日灯,宁溪人做着做着,就流出了浓郁的文化气息。新老房子前,偏僻小村里,戴着老花镜的老人、朴实的妇人、抑或稚气的小童,闲暇时便默默地穿着节日灯,成为宁溪的一道新风景!他们的神情,总是恬然的,没人抱怨生活的艰难,快乐与忧伤也总是淡淡的。往日牧童哼唱的田歌远去了,宁溪却成了节日灯之乡! X{cFq W7  
X{cFq W7  
      有时也觉着,宁溪是灵性的,智慧的。难以想象这个崇山峻岭中的小镇,晚唐以来就人才辈出。有过进士28人,举人95人,解元1人,武将9人,中将与少将10人;载入国史的有宋代王居安与明代王爌,载入省、府、县志的有13人。 X{cFq W7  
X{cFq W7  
      想来多年前去过的觉慈寺,一个位于上蒋岙村的寂寞小寺,当年定是辉煌无比的。不然,何以引得一代高僧宗泐来此住持?那个洪武年间(1377~1382)“涉流沙,度葱岭,遍游西天,通诚佛域”,去西天取回《庄严宝王》、《文殊》、《真空名义》等经书,豪气万丈的宗泐;那个博学而风雅,被曾经的和尚朱元璋引为知己,以“泐翁此去问谁禅,朝夕常思在眼前”依依惜别的宗泐;那个著有《全室外集》九卷、《续集》一卷的宗泐,是否真正如他自己所言,是“寂寞观白云,逍遥对白云”已不重要。他在觉慈寺的短暂停留,他在佛儒之间的出入无痕,让我觉得佛亦是优雅而洒脱的。 X{cFq W7  
X{cFq W7  
      莘野晓耕、庙溪松涛、箫台夜月、鹿鸣晚钓、南田归隐、黄岩枕流、五马叠翠、双鱼古寺,听一听宋人命名的宁溪八景,看一看元明以来诗人们的吟诵,我努力体味着这座硬朗山乡的风花雪月。空气中飘散着泥土的芬芳,阳光下是琐碎的生活,曾经的优雅与诗意,一如鹿鸣潭边的麋鹿,烟云般远去了。 X{cFq W7  
X{cFq W7  
      有时又觉着,宁溪是妩媚的,是黄岩最具风情的地方。它的二月二,热烈而奔放。据说此风俗是王所在高邮任职后带回的,绵延了八百多年,依然故我地热闹着(1949~1984年停办)。而我,居然一次也没见识过!想着要将它收入《风俗志》,便渴望一睹丰彩。 X{cFq W7  
X{cFq W7  
      二月二的活动自初二上灯,初七结束。有锣鼓闹街、迎神、演戏、铜锣会等。初四的锣鼓闹街是高潮,锣鼓有《二焕》、《二焕头》、《长大板》、《文魁》、《倒抽》等十三四个曲牌的锣鼓经,敲起来铿锵有声、变化莫测。而铜锣会又是其中最具特色的,于子夜时分演奏宁溪民间乐曲《作铜锣》,古朴优雅,犹如天籁。 X{cFq W7  
X{cFq W7  
      初四那日,与H、老秋相约去看。没想我们到时,不宽的公路两边早停满了车,只得远远地熄了火,随熙攘的人流向街上涌。 X{cFq W7  
X{cFq W7  
      闹街尚早,在宁川大桥上看天空的孔明灯。老秋惊呼那星星好亮,我们便笑。H说那是许愿灯,他女儿在元宵节也放过。我坚持那是生者送给逝者的,里面装着不尽的思念。看盏盏升起又渐远的孔明灯,一丝悲伤掠过心尖。想起在这儿、于花季里逝去的美丽芹姐,只因无处可逃的逃婚。仰望天空,祈祷她在天国会有美好的爱情。 X{cFq W7  
X{cFq W7  
      今晚的宁溪,到处都是采风的摄影者。H 遇上朋友,也去占了个制高点。我最终还是挤入了人群,去感受那份涌动的激情。街道窄而挤,看村民们抬着一尊尊请来的神象,听着喧天的锣鼓声,仿佛听到了远古的呐喊,竟也兴奋不已。 X{cFq W7  
X{cFq W7  
      结束后遇一小店,正蒸着热汽腾腾的蕃薯庆糕。我好话说尽,店主只重复一句:“我已经答应别人了,无法再卖给你。”那么多的庆糕,尽管我要的只是一点点,他却坚守诺言。想起老秋遇上的无良网商,我突然喜欢上了宁溪,这个憨憨的年轻人让我对宁溪有了深切的感受,我想我知道怎样去描述它了。 X{cFq W7  
X{cFq W7  
      宁溪,其实一直都是憨憨 X{cFq W7  
离线

发帖
15120
蜂蜜
5314
威望
275
宣传贡献值
127
交易币
0
好评度
450
只看该作者 1楼 发表于: 2008-03-21
一个小小的宁溪"过客",却是一个满怀一腔深情的故人!
今年花落颜色改,明年花开复谁在?已见松柏摧为薪,更闻桑田变成海。古人无复洛城东,今人还对落花风。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
离线李呆

发帖
97
蜂蜜
1182
威望
10
宣传贡献值
0
交易币
0
好评度
60
只看该作者 2楼 发表于: 2008-03-22
不错。 X{cFq W7  
家乡系列。
离线溪畔青篱

发帖
2069
蜂蜜
20015
威望
38
宣传贡献值
169
交易币
0
好评度
183
只看该作者 3楼 发表于: 2008-03-22
憨憨的宁溪,淡淡的笑墨,浓浓的深情! X{cFq W7  
好文。此贴值得加精!

http://blog.sina.com.cn/lyjx 溪畔青篱的博客
http://www.fming.net/blog/index.php?uid=2381
快速回复
限400 字节
摄影、文学原创与慈善公益信息平台——蜂鸣网欢迎您!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