羊油炒麻豆腐可不是什么大餐,上不了正儿八经的台面,但它却是一道名菜。据说,这道菜早在明代初期就成为民间食品了,算起来已经有四、五百年的历史了,在我国的饮食中应该是老祖宗了,您说是不是名菜?
旧时的京城,皇族显贵吃满汉全席,而普通百姓家自然也有自己的讲究,炒麻豆腐虽然是一道市井小菜,却包含着深厚的饮食文化。
什么是麻豆腐呢?其实它就是制作豆制品用的下脚料,绿豆在经过浸泡磨磨后,制成豆制品,剩下了汤汤水水的,穷苦百姓要来,先用纱布过滤,滤下的汁,叫豆汁(也是旧时北京的一种饮品),再剩下的就是质地较粗的豆渣,这就是麻豆腐了。
麻豆腐应该用羊油炒,讲究点的最好是用羊尾油炒,炒时再加入泡发的青豆。穷人家也有用甜面酱和雪里红代替的,味道当然就差远了。炒制成后,再淋上一层热热的辣椒油即可食用。特点是:色泽红中有绿,麻辣清香,酸中微甜,只有羊油的鲜香,没有膻味。
如今名楼名菜遍布京城,但却很少能尝到这一口,别看也有很多号称是“老北京”的菜馆,其实那里的饭菜早让生猛海鲜的弄得变了味儿,更有的干脆就是外地来京人员开的北京菜馆,您猜怎么着?就连一进门那嗓:“来了,您呐”还带着南腔北调呢。
据我了解,什刹海边上的烤肉季饭店还不错,就餐时会免费奉送一碟羊油炒麻豆腐,我姥姥说,味儿还真挺地道的,我也尝过,确实好吃。
前些日子,咱们版子上开展了“写食运动”,恰巧今儿我为曹雪芹晚年生活写了一篇帖子,正好说到麻豆腐,就详细的介绍出来。
友情建议:吃麻豆腐时最好聊着北京的民俗民风作为佐餐话题才过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