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谈秀才》 d,$d~alY
d,$d~alY
行乐老师复制的那个签词,看过之后让我想起了过去的秀才。这是因为,签词的意思或暗语,人家告诉的很清楚,一目了然。可是呢,虽然不深奥,也不是一点文水也没有的,起码现在的高中生大部分人是写不出来的。 d,$d~alY
d,$d~alY
有文水而不深,当然是秀才写的了,举人以上是有功名的,他们才不会写这些东西呢。现在流传下来的一些民歌、情歌、故事,也是秀才们的杰作。曾看过一本徽州民歌册子,歌词很妙,比周杰伦写的好多了。周的《东风破》啊,《菊花台》啊,《青花瓷》啊,写得很文,可我感觉有点硬,没有过去秀才们写的软和。 d,$d~alY
d,$d~alY
秀才们是一个很重要的阶层,会看病,会教书,会办理红白事,这些都是百姓的日常生活。更重要的是秀才们会种田,劳作之余,看看书,写点小说歌词之类的东西,不枉读书一场,所以,叫耕读传家。 d,$d~alY
d,$d~alY
耕是基本,读是辅助。现在的教育反了,把学生搞得一天都在读书,读就读吧,读点有用的书也就罢了,最可气的是读了十几年,还是学无致用,连一个秀才都不如。 d,$d~alY
d,$d~alY
秀才们也遭到历史的批评,社会给他们一个“秀才造反,十年不成”的评语。这评语不冤枉他们,还真是这样。想想看,造反的英雄里,有哪个是秀才,不是绿林好汉,就是流氓强盗,再就是神经病,这三类人左右中华两千多年,神州大地焉能不充斥着匪气、蛮气、俗气?有人责怪我们的历史上缺少贵族风气,不能怪啊,没有贵族,何来的贵族气呢。 d,$d~alY
d,$d~alY
秀才独特的社会阶层地位,是他们造反不成的原因。扎根基层,却不安于基层,所以造反;即得上层,却无力捍卫,所以不成功。人也一样,当你处于某两个阶层的夹缝中时,往往很浮躁,把生活搞乱。 d,$d~al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