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用第11楼端木天于2008-10-13 16:30发表的 :
问好白马老师!
我在报纸上看到记者采访阎崇年的专题,阎崇年先生很明确地指出,他没有任何博客;同时他还指出一些人在网络上捏造他的一些事实。我相信这是真的。
我网络上的一位朋友叫剑客,他在给我的回帖中,介绍了他参加由阎崇年先生的座谈会,这说明学术交流还是正常进行的。我曾想写一篇文章,拟题为《满清为什么能够统治中国三百年?》,剑客说,我这题目正是欧美一些人研究的题目。我说这个事,是想说明,作为汉人,我们要研究满人能够统治我们汉人的经验,而不应该一味地排斥异族的统治。
.......
问好端木先生!
我看到的消息说,阎某曾经有博客,而且是在新浪上,曾经点击率颇高。但因为受到所谓“网络流氓”的攻击,而无奈关闭。
阎崇年争议语录
■剃发易服是民族文化的一种交流形式,不能上纲上线。
当年满清入关,为了维护统治,或者说保持社会安定,执行了“留发不留头”的严酷政策,不管其主观想法如何,客观上,确实是对汉族同胞的残酷迫害,扬州七日、嘉定三屠,不是一句不上纲上线就可以抹杀的吧。
■文字狱有它的历史局限性,虽然制约了一定的思想灵性,但起码维持了社会稳定。
不错,文字狱不止出现在清朝,这个称谓也比大清王朝出现的早。靠着制约人们的思想来维护社会稳定,可能非常有效,所以,至今在某些领域依然存在。但这种存在就真的合理吗?我表示怀疑。而且,一个“维民所止”的命题就足以招致杀头大祸,真是人间地狱般的可怕。这一条语录,不能不让人怀疑其居心是否险恶。
■清军入关更多的是促进了民族融合,其中造成的某些局部的破坏是不可避免的。
清军入关,血腥战争,这就是历史。我们不得不承认,明末腐败,明亡于明自身。却也不必用这样辩护的语气来说明问题。战争,即便是所谓正义的战争,不论谁打谁,都是残酷的,要死人的,任何人也无法美化的。这样辩护痕迹明显的阐述,无法不引起民族主义者的不满。研究历史,只要客观阐述事实其实就足够了,不必如此带有个人感情色彩。
■汉服不是最完美的服饰,也并不能体现什么民族精神。
此老如此讲话可能是喝大了。汉服不完美,这还用说?没有什么东西是完美的。但是,当我们的总书记在弘扬汉服的时候,他居然要这样说,只能说是喝大了。我就不必评价他的这句醉话了。
■吴三桂要客观评价,毕竟他的开关行动减少了战争旷日持久带来的无辜平民的伤亡。
以此类推,金粉将军当年的不抵抗当然也是为了避免自己的部下以及东北父老乡亲的伤亡,多么高尚的理由啊,所有汉奸或叛逆都可以为他这句厥词鼓掌。另外这个观点,可能也比较容易被无政府主义者所接受,因为在他们看来,国家不算什么东西,民族也没什么了不起,他们站的角度太高了,他们看到的东西不是我可以看到的。
端木先生要写的那个题目,真是太好了。我们需要这样的思考。明朝为什么灭亡,清朝为什么腐败,这些才是我们的学者们应该研究的。这样的研究,可能有利于我们的民族(我说的可不是汉族,是整个中国民族,据说叫中华民族就狭隘了)在未来不会重蹈覆辙。
能有这样的交流机会,真好。谢谢端木先生!谢谢鲲先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