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U,G0.
与李渔先生聊天 SU,G0.
SU,G0.
李 呆 SU,G0.
SU,G0.
首先想与您老沾点亲,套些近乎:我们是本家;从宽泛来说,我们还是老乡。 SU,G0.
本想称谓您老为老师,但转而一想,还是称先生吧,这样就松宽多了,少了几分拘谨和严肃。想必您老是性情中人,不大在意吧。 SU,G0.
晚辈也迟,三四百年的时光已经远去,您老只留下一个背影;这背影我也只能在您老留下的一本名为《闲情偶寄》的书上读到。 SU,G0.
说来也赧然和惭愧,您老的《闲情偶寄》搁置在我书架上已经数年,纸页都已经些许泛黄了,但也没有好好读过。直到现在的某年某月某日之夜晚,才坐拥床头翻阅起来,深深地被痴迷和折服。您说有些东西有缘无缘之间,问题究竟出在哪里。 SU,G0.
为您老这本书作序的是一名叫余怀的人。其中美言道:“糊涂的人读了它将会变得明白,狭隘的人读了它将会变得旷达,忧郁的人读了它将会变得愉快,笨拙的人读了它将会变得灵巧,愁闷的人读了它将会欣然起舞,有病的人读了它将会霍然而愈。”并将您老这本书提升到安邦治国的高度。 SU,G0.
这是不是有些夸张了呢?尽管在此之前,我还没有好好地读过您老这本书,但对您老我还是早有所闻,在一些文章里,时常有人会引用您老——李渔,号笠翁——此《闲情偶寄》的只言片语,但对这名为余怀的前辈还是陌生。 SU,G0.
我也有点讪讪然,觉得可笑,此书不就是除了戏剧创作和表演之外,就是吃喝玩乐,衣食住行,梳妆打扮,花草树吗?这名为余怀的作序者,是不是您老的亲朋好友扮演的“托儿”,竭尽吹捧之能事?查了一些资料,顿觉自己的渺小和可笑,真是小人之心啊。余怀老者,确实是与您老同时代人氏,但人家也是非一般人物呵,不会因一朋友的情面,而胡作一番,坏了自己的一世英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