砂地村的生活节奏是悠闲而缓慢的,似是一个静止了的钟表,无车马声喧嚣的寂寥掩盖了时间流逝的痕迹。
如同一个“世外桃源”,多数人未听闻过这个不通公路的村子,直到坐了船来这里,才惊讶黄岩居然还有这样一个地方。
村里人都走出了家门,像看西洋镜一样地看着我们一行人。
“阿婆,平时都在床上躺着,今天起床来晒太阳呀?”王天富问一位老奶奶。
“是啊!都走不动了!”89岁叶老太已经说不清有多少年没有走出过这个村子了。她的大儿子已经移民,现在与小儿子一同生活。
“每天起来,一睁眼看到的就山和水,这里唯一不缺的就是水和柴火。”老太太言语幽默,“在这里,太阳三点就下山了,天气冷只能靠烤火堆取暖。”
冬天尚且如此,夏天更为难过。别看现在的水位只有32米,还能看见一些已经拆掉的房基,一到夏天,水位普遍在38-40米。尤其是台风来时,水位骤然上升,村里的羊肠小路均被淹没,邻居间走动便只能靠竹筏,完全一副“威尼斯”的派头。
“水满上来时,涨到下面的台阶,我就只能在家里坐着,再满上来,只有往山上走。”一位老太太不无悲伤地说,“70多岁时还能撑竹筏到宁溪去,现在哪里都走不了,怕以后连盐都没得吃!”
她7岁的曾孙子一直在旁边和小狗跑来跑去逗着玩,显然还不明白曾奶奶话里面的悲哀。
一位大嫂用手指着路上面的台阶,对我们说:“水库水满的时候,会没到这路上的第三、四个台阶。”据村民反映,每当那时,他们连路都没得走,只能在家里呆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