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来也巧,前段时间,我在大街上看到过一个外地人,就是披着蓑衣。我们这没有蓑衣,估计绝大多数人不知道它叫什么。我虽然知道它叫蓑衣,但还是看不出那人是哪里人士。蓑衣在南方应用很广,不同地区的蓑衣编织工艺,应该不同。行乐老师找的这幅图片,应该算是工艺比较精细的了,在我的印象中,这套蓑衣很可能是闽浙赣一带的,不会是湘黔贵川的。 7~e,"^>T
7~e,"^>T
诗词中有关蓑衣的诗句,除了行乐老师提到的,唐代柳宗元的《江雪》,恐怕是大家很熟悉的: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很多油画就是以《独钓寒江雪》为题。 7~e,"^>T
7~e,"^>T
在科技不发达的过去,人们对自然植物的利用和依赖,是现代人想象不到的。蓑衣,应该归入雨具一类,一件蓑衣能穿很多年,而现在,我经常在街上的垃圾桶里看到丢弃的雨伞,而这些雨伞并不是很坏很破,看着可惜。当然,这其中很多都是广告雨伞,是不要花钱买的。 7~e,"^>T
7~e,"^>T
我没穿过蓑衣,但是我穿过草鞋,即麻窝子。所以,当我看到一个学校里,学生扔掉的鞋子堆积如山时,也很心疼。这些扔掉的鞋子,在我看来都很好很新,现在的学生怎么就不穿了呢,搞不懂。 7~e,"^>T
7~e,"^>T
唯一的解释就是时代不同了。想想也是,如今一毛钱掉地上,也不会有人去捡了;农村里很多地荒芜了,见不到为了一点地边子打架的事了;贪污公家款项成千上万,大家也觉得正常了。 7~e,"^>T
7~e,"^>T
毋庸置疑,这种不同里,好的成分占很大比例,是好事。因此,蓑衣的价值,只剩下回忆了。 7~e,"^>T
7~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