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次发了一帖,说了说轻重缓急。朋友们讨论激烈,我也仔细看了,但是没有一一回复。今天重开一帖,专门和大家在这里讨论。
大家看帖时,忽略了我文章里的两个重要的前提:人在奋进阶段和人在成功阶段。一个人,在不同的阶段,有着不同的行为标准。举例来说,人在困苦时期,最重要的是想着怎么样摆脱困苦,而不是慈善。假如一个困苦的人,整天想着去做慈善的事情,或者就做着慈善的事情,那么,这个人就是不懂得轻重缓急,他的思维和行为,相对于他来说,就是错误的。
前一阶段,比尔.盖茨来华搞慈善宣传,邀请了很多富人。浙江省被邀请的有两个,一个是宗庆后先生,一个是马云先生。这两位大富豪都没有应邀。事后,宗先生受到了病诟,并引出一个结论:浙商抠门。面对这样的声音,宗先生很平静地说:我最大的慈善是把目前员工的生活搞好。从这里可以看出,宗先生很懂得轻重缓急,他知道什么自己应该干什么。
我们讨论问题,一定要注意前提和范围。不注意这些,就不会达成共识,就会无边无际地争论。小两口吵架就是这样的,本来是一件很具体的事情,一吵架,坏了,前提没有了,范围扩大了。最后,只能是打架。
一俊遮百丑,这是一句俗话,里面包涵的道理就是轻重缓急。这里的“一俊”,可以是容貌,也可以是技能,更多地是指实力。说到这里,还可以用一句俗话来印证:皇帝的女儿不愁嫁。为什么呢?她有实力。
人是很现实的动物,皇帝的女儿即便是个东施一样的人儿,还是有很多公子王孙去挣的,大家都很清楚,挣的不是人,是人后面的皇权。
人有远虑,必有近忧,我说的很清楚,是人在奋进阶段要克服的。人的精力是有限的,当你的思维过于分散时,我敢肯定地说,你将一事无成。鲲弟后来举出一个应聘的事例来说明还是多学点好,这只是理论上的想法,事实上,每个招聘单位都有两套标准,这一现象从80年代深圳有了招聘以后,一直存在着。
我多次招聘人,表面上列出的条件一大堆,实际上,我心里有着真正的招聘条件。很多年轻的大学生,在应聘时表面文章做的很足,很花哨,没用。以我自己的经验说一下。
我招聘的人员都是搞销售的,销售工作的特点,要求销售人员必须能吃苦,脸皮厚,脑子灵活,做事认真用心,至于其他,只要接触了,自然就会。没有因为你不会开车而不录取的。事实上,应聘人员会的越多,恰恰反应出该人不可用。
这个社会有很多超出人们想象的潜规则存在,而我们的家长并不知道这些,让自己的孩子走了很多弯路,到头来还怪社会,就是不知道怪自己。
漂亮的神话老师说有备无患。一般来说,这是对的。但是,你知道这个“备”字要付出很多,有很多东西是瞎“备”吗?你要“备”,必然耗掉时间和物资,这对一个奋进阶段的人来说,是做不到的。
指语老师说具体的事情分轻重缓急,平时有时间就多准备一些。这是一个理想的状态,而人的一生永远没有理想的状态。
要强调的是,人在奋进阶段的远虑,是指那些和自己主攻目标没有直接关系的考虑。人生的经验,很难用没有纰漏的文字表述的,但是,它很管用。
就像一俊遮百丑一样,这句话是有纰漏的,但是呢,它确确实实地在生活中发挥着真理作用。就看各自的领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