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爱莲说》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盛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静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从初中课本读到这篇爱莲说开始,我疯狂的喜欢上了这段文字,更是喜欢莲花那独特的美。为此,常常观荷生恋,观荷书情。这喜欢一直伴随着我的的充满挑战的生命,直到最近,多次的伴莲静坐池畔,静下心来细细回味,并逐一的肢解,突然就有了别样的感悟。什么狗屁文人,写的比唱的好听,为什么你这狗屁文人只看现象不看本质?
任谁都知道莲花的出淤泥而不染,又几人能了解莲忍受淤积日久的恶臭,只为了那不屈的盛开其中的艰辛苦痛!如果君子必须是这般厉尽艰辛苦难,那有几人宁愿为君子而不做小人?那一段痛苦而漫长的忍受换一个君子的美称,值得吗?当你住在温暖的窝里,你可曾体会藕根在冰底的瑟瑟?当你用着香甜的熏香怡然自得的品茗,你可否理解嫩荷正喘息在恶臭里?当你毫不真心的轻叩桌面表示你对斟酒小姐的礼貌,其实你内心根本对被你呼来喝去的服务员不耻,你的礼貌只为了说明你的身份不俗罢了,你可知你视清白女儿身如粪土般的时候正是你对出淤泥而不染的不屑的例证。原来做君子是很多人所不耻的.
· 濯清涟而不妖,她妖得起吗?物竞天择适者生存,她也想有个温馨的家,疼爱的父母,顺利的学业,不错的工作,美满的家庭,聪明的孩子,如意的人生啊,偏偏,命运就会捉弄人,给予别人的和给予自己的偏就有那样大的差异,在这许多如意人生中安排给弱势群体的不过仅仅一两项而已。难道清苦是由命不由人的?
中通外直,不蔓不枝,这也值得赞美吗?,还不如直接说外强中干.外表坚强,内心脆弱的不堪一击,生命体本已在艰难的维持,蔓了枝了,她还活的起吗?哪个不想豪宅美食,哪个不想个性飞扬的活出个自我。每日在为虎口而奔波忙碌的人,浪漫的心早被生活磨光光了,玩的起浪漫才怪,没有不浪漫的心,而无心,又从何浪漫?
香远益清,这倒罢了,就算是压抑太久的灵魂奋全力欲呼出内心的郁闷,越是经历艰难多的人,内涵越丰富,情感越热烈,待得扬眉吐气的时候势必要振臂呼出淤积太久的闷气,这描写比喻那宣泄也算恰当了。
亭亭静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试问,行为高雅知疼知爱者几人,且不说孩提玩劣,总忍不住折花攀叶,使莲离开自己的生命体而枯萎,就是那道貌昂然的所谓正人君子达官贵人,又有几个能读得懂莲之刚烈?每每的随兴之骤起,信手摘下花几朵,或把玩于身边枕侧,嗅尽其清幽,品过其独特后用那催花恶手亲自撕碎莲的美梦。或假猩猩的供于堂上显示其不俗,自己照样的到处寻话问柳,风流快活,更有所谓的文人墨客,为一成美愿临瓶描绘,全不顾莲之可远观而不可亵渎。明知不可为而为之,最后还不只落得被攀折了的莲花枯萎凋谢后被弃之废墟的命运。
莲之于人,人之于莲,有何其的相似啊!爱莲莫如先爱人,珍惜该珍惜的,尊重一切该尊重的,方有权利读此<爱莲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