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坛风格切换切换到宽版
  • 4829阅读
  • 10回复

追寻遥远的梦幻记忆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阳光地带
 

发帖
3537
蜂蜜
24536
威望
97
宣传贡献值
181
交易币
0
好评度
388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使用道具 0楼 发表于: 2007-04-27
追寻遥远的梦幻记忆 WmRu3O  
揭开尼雅遗址的神秘面纱 WmRu3O  
张 良 WmRu3O  
  WmRu3O  
楼兰,这个充满梦幻色彩的西域古国,早已被人们耳熟能详,并久久为之神往。尼雅,楼兰的“姐妹城”,知道的人却并不多。原因很简单,因为尼雅有比楼兰更严酷的自然环境和艰难的路程,人迹很少到达,即便勇气非凡的探险家,也对尼雅望而生畏。因而面积更大、遗迹数量远远超过楼兰的尼雅,名气却稍逊一筹。 WmRu3O  
1901年,斯文•赫定发现楼兰古城而幸喜若狂的时候,另一名声名显赫的——英籍匈牙利人马克•奥里尔•斯坦因在楼兰古城西南方1000公里之外的尼雅河尾闾,找到了另一处楼兰王国时期的遗址,“西域三十六国”之一的精绝(尼雅遗址)。当斯坦因从尼雅遗址把精美的陶器、绚丽的织物、罕见的木雕和大量带有各种文字的木板文书带回欧洲的时候,人们惊奇地得知,在荒漠的沙海之中,古代竟然有如此灿烂辉煌的文化!尤其在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的中亚腹地探险热潮中,尼雅的发现轰动了欧洲,从而使一代代才华横溢的学者为研究它耗尽终生心血。 WmRu3O  
《汉书•西域传》载:“精绝国,王治精绝城,去长安八千八百二十里,户四百八十,口三千三百六十,胜兵五百人。精绝都尉、左右将、译长各一人。北至都护治所二千七百二十里,南至戎卢国四日行地,西通托弥四百六十里。”东汉以后,精绝并入楼兰,成为楼兰王国南方的重镇,与于阗王国相邻。在唐代的时候,精绝国已经灭亡,成为古于阗国的一部分,精绝改称做尼雅。尼雅,维语的意思为“遥远的地方”。因为,自古以来它就是一块典型的海角天涯的寂寞绿洲。 WmRu3O  
玄奘的《大唐西域记》里,就这个地方作了记录,把它称之为“尼壤”,自然是尼雅的同名异译。玄奘记述道:“行二百余里,至尼壤城,周三四里,在大泽中。泽地湿热,难以履涉,芦草荒茂,无复途径。惟斯城仅得通行,故往来者莫不由此城焉,而瞿撒旦那(今和田)以为东境之关防。”可见,这里在唐初是一片沼泽。 WmRu3O  
尼雅遗址位于现在新疆和田地区民丰县城以北130公里的茫茫沙海之中,处在古尼雅河谷的沙丘链之间,是一个以东经82度43分14秒,北纬37度58分35秒为中心的狭长地带,东西向3.26公里宽,南北向21.3公里长,所占据的土地面积约为69.44平方公里。遗址由大量的,相对间独立的遗迹或遗迹群组成。主要有住宅(包括房屋、果园、牲畜园、蓄水池等)、墓地、宗教建筑(佛塔、寺庙等)、手工业遗迹(烧造陶器等物或冶烧金属的窑炉)、农业遗迹(田地和灌溉渠)、城址、桥等7个种类型的遗迹。将尼雅遗址每一处相对独立的遗迹都做编号,全都加起来有一百七十多个。近年,又将遗址区向北推移了几十公里。尼雅遗址,是世界上规模最大的木结构城市遗址。它被斯坦因称为楼兰的姐妹城,东方的“庞贝”。它在古代西域研究和古丝绸之路研究中占据着不可或缺的地位。 WmRu3O  
继玛雅、庞贝之后,尼雅又成为人类文明史上无法探寻的黑洞。爱犬仍在轻吠,纺车吱哑未绝,简牍案上待读……尼雅人瞬时消失了,没有硝烟与搏杀的痕迹。无人知道为何精绝境内供奉着当时世上所有的神,使用着一种早已死亡了的文字(佉卢文),它无疑于“自杀”,刻意将自己从历史删去。 WmRu3O  
尼雅即谜,它在时间背后偷笑我们的惊奇与猜测。尼雅并非传说,它期待着你穿越神秘的历史,昭示那些渴望传奇的人们。
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凉风冬有雪,

        若有好片拍到手,便与影友共分享!
离线阳光地带

发帖
3537
蜂蜜
24536
威望
97
宣传贡献值
181
交易币
0
好评度
388
只看该作者 1楼 发表于: 2007-04-27
两块木板叩开尘封千年的尼雅之门
两块木板叩开尘封千年的尼雅之门 WmRu3O  
WmRu3O  
1901年1月,斯坦因在勘探了丹丹乌里克遗址后抵达了尼雅绿洲,即现在的民丰县城所在地,这是一个对外毫无吸引力的平平常常的偏僻村落。斯坦因忙于从事文字工作,他希望在尼雅逗留期间能整理好自己的探险笔记。有一天,驼夫哈桑在当地偶然发现了两块写着字的木板。木板上的文字立即让斯坦因目瞪口呆。他在印度工作过十几年,对印度古化颇有研究。他一眼就认出木板上写的蚯蚓般的文字,与公元前后贵霜王朝的文字十分相像。这些文字他并不认识,当时世界上还没有一个人能识读,但那无疑是惊世发现,光是出现在这天之一隅,就已经是奇迹了。木板是驼夫在从尼雅前往大麻扎的路上捡来的。大麻扎全名“伊玛姆扎法萨迪克玛扎”,是伊斯兰圣者陵墓,秋冬之际来自塔里木各绿洲前往朝圣的人相望于道。是谁将这两块木板扔在了路旁,就如同在地上捡了一枚硬币:却无从寻找丢失者!也许探险家除了具有勇气果敢外,另一个重要素质就是“天使般的耐心。”斯坦因发动整个驼队的人,在尼雅每一个人群密集处询问:谁见过这两块木板?谁知道它们的来历?如同《悲惨世界》中的侦探。他竟然找到了丢弃木板的人:巴扎(集市)上的打馕人伊布拉因。伊布拉因说,上一年秋天,他穿行沙漠,路经了一个遗址。遗址没有传说的金银财宝,可到处是这种写了字的木板。他随手拿了几块,想给孩子当玩具,嫌重,路上又随手扔了两块。一听到遗址,斯坦因的血液几乎凝固了,这无疑是获得了一个宝藏的信息。然而他开始并未太当真,因为这类沙漠古城的传说,是塔克拉玛干南缘居民当中流传最广泛的“民间文学”,大多时候根本无法判断真假。但是,这一回不同了。 WmRu3O  
3天后(1901年1月28日),期坦因在伊布拉因的带领下沿尼雅河来到有木板的遗址。那是一个沉沉睡着的古绿洲,民居、官衙、牲口栏、蓄水池、佛塔、葡萄园、果树、耕地井然有序,处处是人类活动的遗迹,惟独不见居民。他竟找到了一个楼兰王国时期的档案室。在不大的房屋里,到处是缄封完好的木牍。木牍上书写的,就是死去了十几个世纪的楼兰官方文字——佉卢文。仅这一次发掘,他就获得了几百件木牍,超过了人们所知的这类文书的总和。他比别人更了解这些木牍在考古学上的重要性,可为活的精绝提供一份真实记录。 WmRu3O  
走在房屋密集,房标柱依旧林立的遗址上,斯坦因这样形容他的感受:仿佛来到失事海船搁浅的海滩,水手们早已弃船而去,只有樯橹犹存的沉舟仍然不向大海低头告饶。保存状态良好的居住遗迹内,房顶虽已腐朽,但房柱依旧挺立,房间布局分明。暖炉、锅灶、墙壁残留,丝毫看不出是1700年前的住宅遗址。尽管屋里没有人,但是有畜舍、栅栏和行道树,修剪整齐的树木,种着葡萄或杏的果园,依然是悠然自得的田园景象。可以想象当时这里林木丛生,河水涓涓,牛羊遍野,阡陌纵横,房屋鳞次栉比,一派繁荣的景象。我两次走进尼雅遗址,看到遗址上千年前房舍的格局,建筑方式甚至连材料至今和沙漠边缘任何一处村落上的农牧民家一模一样。在塔里木的绿洲,这种传承是千年一贯制的,当你走进这个遗址,竟然会产生疑问,它们是属于历史,还是属于现时? WmRu3O  
“风烟绝千年,故国又夕阳。”我们忘记了自己生存的时代,我们的存在已经超越了时空。 WmRu3O  
面对诺大的尼雅遗址,无疑于掉进了迷宫般的宝藏中。斯坦因接连不断地发现各类文物,除陶器、铜镜、铜镞等之外,更有欧洲人从未见过的捕鼠夹、靴熨斗、木盾、红柳木笔、餐具等。身临其境的斯坦因不敢相信这会是真的,而且出自寸草不生的沙漠中约一千七、八百年前的古代遗址。此后,他分别于1906年、1913年、1931年进行勘查,共发现、绘图和记录了遗迹41处,而掳走的大量文物却至今没有清单。研究成果在当时可谓卓越,遗迹概要一经发表,尼雅遗迹立即引起世界瞩目。 WmRu3O  
继斯坦因之后,1905年美国人亨延顿,1911年日本人桔瑞超等亦先后涉足此地。
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凉风冬有雪,

        若有好片拍到手,便与影友共分享!
离线阳光地带

发帖
3537
蜂蜜
24536
威望
97
宣传贡献值
181
交易币
0
好评度
388
只看该作者 2楼 发表于: 2007-04-27
东西方文化的熔炉
东西方文化的熔炉 WmRu3O  
WmRu3O  
尼雅遗址发现的遗迹有佛塔、寺院、住宅、工厂、墓地、畜舍、行道村、旱田、蓄水池、烧窑、给水道等,复杂而又全面。有的很大,有的很小,有的聚集成群,有的孤立一个。通过一般的考察,挖掘并检验出的遗物,有陶器、铁器、铜器、铜钱、木器、珠宝饰品,文书及各种工具等。大量文物不仅反映了浓郁的地域文化特色,更为研究西域史、丝绸之路史、古代东西文化交流史提供了翔实资料。沙漠是文明的仓库,尼雅遗址的文物大多裸露于地表,因而有文物考古的“露天煤矿”之称。林林总总的遗迹、文物可以刺激我们对二千年前当地人们生活景象的想像。凭借那些尘古封千年的文物,任思绪漫过千年的尘沙,悄悄窥视一下历史隧道尽头遥远的精绝古国,推测当时人们的生活。 WmRu3O  
小岛康誉在《从尼雅遗址遗物推测当时人们的生活》的文章中曾这样展开自己想像的翅膀:提到二千多年前的西域,大家肯定会认为是什么都没有,但是超出我们想象的高水平的生活场景却浮现了出来。穿着华丽的衣服,戴着戒指和项链,穿着时髦鞋和爱人在林阴路上散步。长有蓝色的眼睛,还化着妆。有的人拿着弓箭狩猎,有的人钓鱼,有人种田,有人照顾家畜,官役读着从遥远的都市国家送来的佉卢文木简文书,忙着收税等。士兵为了防备外来的攻击而加紧训练。有的人在作坊里制作陶器等。商人们来到这里,讲述印度、西域各国以及中原王朝发生的各种事情。他们带来了东方出产的纺织品,西地中海或者南印度洋的珊瑚,又把当地出产的陶器和珠宝饰品带回去。和现在的距离感不同,楼兰、帕米尔等国家在当时被认为是邻村,有时甚至到那些国家去表演唱歌和跳舞。人们在寺院参拜,听僧人讲授佛法。王侯贵族如果死了,将和其配偶一同被埋葬,长眠于地下。通过小岛康誉的遐想,尼雅遗址最理想地表现了“沙埋古代文化”的历史浪漫主义美感。 WmRu3O  
精绝虽小,地位却刚刚位于丝绸之路的要道上。东往西来的商人穿梭而过,络绎不绝,自然会带来天南地北的珍宝。除了丝织物外,东方的铜镜、漆器、西方料珠、贝制品,均在这里加工为装饰品。尼雅更是一个文化的熔炉,犍院罗风格的佛塔画像、属于印度北部的佉卢文木牍、东方的木简锦帛均在这里汇集,丝绸之路成为联结东西方文化的纽带。这些文物表明“精绝国”的经济文化有相当高的水准,学者们称之为“尼雅文明”。 WmRu3O  
犍陀罗文化在尼雅废墟中尤为突出,位于整个尼雅遗址区中央的佛塔,高8米,由黏土坯彻筑,上圆下方形似一种倒扣的钵,佛塔形制属犍陀罗风格;许多住房遗迹发挖的壁画、家具及门框等器物上,都可以看见犍陀罗艺术的影响。有些家具上雕刻的花纹纯粹是希腊文化风格。 WmRu3O  
犍陀罗是个地域范畴,它出现在巴基斯坦北部印度河与喀布尔河交汇处的白沙瓦谷地,它是印度次大陆的西北门户,外强入侵的必经之地丝绸之路的中转站,东西方文明交通的十字路口。在古波斯帝国强大时期,犍陀罗地区成为波斯的一个省。犍陀罗艺术,是古代希腊艺术与印度艺术结合的产物,其内容主要是佛教,故有“希腊式佛教艺术”之称。 WmRu3O  
被称为“沙海古卷”的佉卢文书,出土地仅为楼兰与尼雅等处遗址,总数大概为800件左右,其中百分之九十是从尼雅遗址发现的。西方国家曾出现了研究佉卢文的热潮。这些数目众多的佉卢文文书大都已被解读,其内容也在仔细探讨之中。成为解答尘封千年疑惑的金钥匙。 WmRu3O  
佉卢文文书是指用佉卢文出写的文书,而不是指使用的语言。佉卢文字本来是指公元前3世纪至公元3世纪左右在西北部印度所使用的文字。文书形式大部分是木简,其形状分为契形、矩形、长方形等,大都是所谓的世俗文书,包括国王以及统治者的布告文、命令书、征文、报告书、回答书等。毫无疑义,这对研究古代历史有多么重要。随着贵霜王朝的灭亡,佉卢文也随之消失了。18世纪末佉卢文早已经成了一种无人可识的死文字,直至1837年才被英国学者普林谢探明了佉卢文的奥秘,才勉强基本解读。但是问题在于公元3世纪时,佉卢文在产生它的印度消失了,它本身也没有演变为其他文字,是一种死文字。怎么突然又在异国它乡流行了起来?这着实让历史学家们摸不着头脑。 WmRu3O  
汉代的木简在遗址中出现也为数不少,其中一张是中亚大月氏使节写给汉宣帝的文书。有一张木简写着“汉精绝王承书从事”,是汉代上级官吏对下级官吏的命令文,第一次反映出尼雅遗址同时是汉代精绝国所在地。另有一些汉文木简,其上文字有“诏书送……”,“诸州下群……”“籴不知所至……”等等,另有一枚“司禾府印”印章,这是汉代屯田官所用的,说明了中原政府管理西域并在西域屯田的一些史实。出土的木牍封泥上,通常捺有两个封印,其左侧多为雅典娜、普罗米修斯的侧身像,右侧则为汉文印章(有时只有人像,而无印章),这是中西文化结合的最好例证。 WmRu3O  
这些来自不同文化所反映出的遗址、文物,让我们感受到东西方文化的联姻和混血、混搭与更替……
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凉风冬有雪,

        若有好片拍到手,便与影友共分享!
离线阳光地带

发帖
3537
蜂蜜
24536
威望
97
宣传贡献值
181
交易币
0
好评度
388
只看该作者 3楼 发表于: 2007-04-27
国王的护臂,绝伦的国宝
国王的护臂,绝伦的国宝 WmRu3O  
WmRu3O  
1995年10月11日,中日联合考察队在进行第七次考察时,出土了一件极为罕见的汉代彩锦护臂,其特殊的铭文和图案使它成为国宝级的文物。当年尼雅考察的成果成为1995年中国十大考古发现之一。2002年中国国家文物局在众多的文物中选出了64件“禁止出国展览文物”。该织锦也在其中,堪称国宝中的国宝。 WmRu3O  
这件织锦的图案总体采用的状云作骨架,沿织锦纬向连续铺展。自右边起依次有两鸟、独角兽和虎,并伴以铭文“五星出东方利中国,”在铭文旁还有两个圆点纹代表五星中的两星。此种云气动物纹锦在中国丝绸艺术史上有独特的地位,其纹样之奔放、古拙,独树一帜,空前绝后,它是汉织锦最高技术的代表。同墓所出另一残片可以确定属于同一织物,上有云气纹、羽人纹、星纹和“诛南羌”三字铭文。经复原,可将“五星出东方利中国讨南羌”连读。据《汉书:赵充国传》载:汉宣帝神爵元气(61BC)时赵充国用兵羌地,宣帝赐书:“今五星(金、木、水、火、土)出东方,中国大利,蛮夷大败”。此件织锦可能正是这一军事行动的见证。 WmRu3O  
此锦整个图案不分色区,均以蓝、绿、红、黄、白五色织出,五星的图案也恰好由这五种色彩表示。这一现象决非偶然,它应与当时的阴阳五行学说相关。《周礼•冬官》考工记:“画绘之事染五色。东方谓之青,南方谓之赤,西方谓之白,北方谓之黑。天谓之玄,地谓之黄。”这说明标准的五色或五彩是赤、黄、青、白、黑,一般将其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五行或五方相联系。五行或五星中的金、木、水、火、土分别与白、黑、青、红、黄相对应。而五方中的东、西、南、北则分别与青、赤、白、黑相对应,加上居中的天玄地黄,中间一方就算作黄。特别是“五星出东方和中国”锦,明显地就将五星与织锦上的五色一一对应。但是当时织锦五色一般都采用蓝、红、黄、绿、白五种,分别以蓝取代黑、以绿取代蓝,这可能是因为织锦以美为贵,因而织工喜欢采用较为漂亮的色彩,或是汉末晋时使用五色的情况还不是十分严格。 WmRu3O  
“五星出东方”指金、木、水、火、土五星会聚于东方天空而言,这是若干年才能一见的现象,古代以为大吉,星卜家就拿来比附天下的大事。把“五星出东方利中国”和“讨南羌”联在一起,就是为了表示这次的征南羌必得胜利。象织出这种文句的锦,显然是中原朝廷赏赐给精绝之王的织锦,其原因可能就是因为在某次征南羌的战事中,精绝国曾经参加并有功。 WmRu3O  
同时出土的还有“王侯合昏(婚)千秋万代宜子孙”锦被。中国丝绸博物馆副馆长以为当时那种等级社会中,可以设想,如果没有王、后这种身份,谁敢使用?因而,带有这种文句的织锦,只能是中原地区官营丝织作坊织造,然后由皇帝下令,赐给所封的王、后。尼雅之地,西汉时为精绝国,东汉时虽归鄯善统辖,但尼雅所出佉卢文的诏书,却仍然自称为国王。由此可见,它们的主人就是某代精绝的王和后。
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凉风冬有雪,

        若有好片拍到手,便与影友共分享!
离线阳光地带

发帖
3537
蜂蜜
24536
威望
97
宣传贡献值
181
交易币
0
好评度
388
只看该作者 4楼 发表于: 2007-04-27
佉卢文解读那一段历史
佉卢文解读那一段历史 WmRu3O  
WmRu3O  
随着佉卢文的逐渐破译,通过零零星星的文书,我们可以拼接历史,想象当时人们的生活情景。被称为“西域第一桥”的古桥遗址中的大桥,当年是当地最重要的人文景观之一。每年春天冰川融雪沿尼雅河流至精绝,人们总要在桥头以一头牛祭祀跋陀罗大神。桥头有专门的看桥人。实际上这桥正是楼兰王国与它的强邻于阗王国的交界处,相当于楼兰的海关。桥头的税卡是绿洲至关紧要的职能部门,除收税、祭神,还得随时注意着桥下河水的清浊迟骤。河水的流量大小,清浊能预示一年的丰稔或饥馑。而过桥的税收,则是精绝绿洲公共收益的重要组成部分。尼雅遗址的长桥,是新疆最古老的桥梁实体,是尼雅绿洲的门户与象征。 WmRu3O  
关于资源管理的内容一再见诸简端。当年尼雅居民对水的管理和使用,树木的保护都有一套严格的管理办法。水的使用是有偿的,水由专人分管,若因管理不善,导致损失的要受惩罚。如有耕地发生无水干旱的情况,也要求及时调查并处理。如有人放水淹没仇家的田园、住房要受罚。更为意味深长的是著名的第482号文书。精绝居民舍迦在自己田园的正常耕作受到百户长及甲长干涉,不但强占了原属舍迦的土地,还砍伐了舍迦所种的树木出售。舍迦越过州长,直接向国王告御状,国王受理了他的申诉,并下达了一道敕谕(即482号文书)。国王明确宣布这一行为非法,必须立即制止,并重申了王国的法律:“活树严禁砍伐,违者罚马一匹;哪怕只砍了树的枝杈,也要罚母牛一头。”这就是人们常引以为据的中国最早(也许也是世界上最早)的《森林法》。 WmRu3O  
佉卢文文书的另一类常见内容,就是处理逃亡之事件。第621号文书与632号文书记载的是同一件相当典型的事例。精绝人沙迦牟韦,是陶工詹左之子。年轻的沙迦牟韦竟私下和邻居左多(精绝的贵族)的妻子善爱成为情人,并且一同弃家逃亡到龟兹国(即今库车县境)。这对私奔的情侣结为夫妻,客居异国他乡。后来受国王感化,终于重返故国。回到家乡,沙迦牟韦表示,他放弃对原配妻子、子女、奴仆及家园的一切权利,只盼与患难爱妻善爱开始新的生活。但善爱的父亲、僧人苏达罗以及沙迦牟韦前妻黎帕那,却到官府打官司,找善爱夫妻的麻烦,索要赎金及赔偿。沙迦牟韦再次直接向国王求助,国王指示州长索没阇迦:如确有其事,必须制止上述要求,让沙迦牟韦和善爱漂泊半生后,在故乡安居乐业。这重婚加偷渡案的处理,比厚重史册更有人情味。如果不是20世纪的探险发现,他们始终不渝的爱情与炽热的故土之恋,早就为流逝的岁月所吞没。 WmRu3O  
佉卢文书几乎涉及了当时日常生活的每一个侧面,这些保存在木板上的,从右到左书写的古老文献告诉我们,佛祖保佑是人们生活的出发点与归宿。 WmRu3O  
有一件文书(511号)写到浴佛节的盛况。……四月八日,精绝绿洲倾城出动,群情踊跃,纷纷参加到盛大的行列之中,一桶桶清水泼向雕檀佛像,实际上人们希望洗净的是自己的负罪感。高僧向虔诚的信徒宣讲着“法悦境”要义:“让一切从地狱超生于天堂的人们,彻底超出轮回。愿世间时刻祈祷丰衣足食,愿经管圣雨的释天增多雨水,愿树木常绿,五谷丰登,王道昌盛,愿在诸神佛法庇佑下永生。”树常绿、水常清、天赐福、人行健,是古往今来绿洲居民共同的愿望。
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凉风冬有雪,

        若有好片拍到手,便与影友共分享!
离线阳光地带

发帖
3537
蜂蜜
24536
威望
97
宣传贡献值
181
交易币
0
好评度
388
只看该作者 5楼 发表于: 2007-04-27
尼雅消亡之谜
尼雅消亡之谜 WmRu3O  
WmRu3O  
距今3000年前后,尼雅人开始在沙漠腹地的绿洲上生息繁衍,人们在沿河的绿洲阶地上定居,从事农耕、牧、猎生产。并有冶炼、建筑、纺织、编织、粮食加工(烤馕)等个体手工业。直到距今2000年前后的西汉、东汉时期。尼雅人已构成精绝王国的社会体制,而且进入尼雅文化发展的盛期。成为西城三十六国和丝绸之路中部的一个重要的政治实体。当时或受制于汉朝,或通过丝路与内地有广泛的联系。来自中原的丝绸不单是财富,也是品位的象征。当时,已在尼雅的上层居民中流行。1995年考察发现的东汉夫妻合葬墓所发掘的丝织精品,皆证明了这点。汉以后三国、魏、晋、南北朝,乃至隋唐,气候进一步恶化,而汉唐之间的几百年历史是个战火纷飞,社会迭变政治动荡不稳定时期,连丝绸之路也变得时断时续的衰落下来,到东汉末期,精绝国也被并入古鄯善国,成为一个衰落的远处沙漠腹地的居民点。直到晋末、南北朝初的四世纪时,在恶化大环境基础上脆弱生态环境中勉强生存的尼雅人,终于消亡在沙漠中。考古学家在尼雅采集了10个不同类型的样品所做的14C年龄分析,其中有六个年代集中在距今1800-1600年左右,三个在2000年前,这就表明尼雅文明消亡下限是在公元四世纪初(晋末南北朝初之间)。精绝国于公元3世纪左右消失,失去了生命的连接。此后,在可记载的历史中留下了1600多年的空缺,历史记载出现的断层现象也导致诸多学术争议。 WmRu3O  
很久很久以前,连续刮了四天四夜的风沙把精绝王乘坐的金骆驼连同他三位美丽绝伦的女儿一同埋葬……这只是当地一个古老的传说。尼雅究竟是怎么消亡的呢?精绝遗址有许多待解之谜,其中最主要就是,是什么原因中断了它的正常生活秩序? WmRu3O  
气象学家亨廷顿考察了塔里木的古今绿洲之后,作出一个推断:有人居住的绿洲,其历史一般为200年,200年左右,就会出现荒漠化,人们不得不放弃家园,寻找新的绿洲。 WmRu3O  
在塔里木,绿洲村落被放弃与新的绿洲出现,都不是新闻。 WmRu3O  
作为逐渐放弃的居民点必然有一个特征:那就是后走的人会充分利用先走的人留下的生活资源,当最后一家撤离时,村子里可以带走或使用的物品早已罄尽。但是,精绝遗址不具备这个特征。那么,在最短的时间里就撤出了所有的居民,必然是在遭受不可抗拒的外力(发生突变)时。不可抗拒的外力,包括战争、地震、风灾、河湖干涸、瘟疫等等。 WmRu3O  
研究消亡原因中也有人提到战争,因为从发掘到的佉卢文解读内容也可以支持此说,譬如,木简上反映“精绝国”王朝长期受到西南方向的强大部落苏毗人(“SUPIS”)的威胁和入侵,并且步步加深,国王对苏毗人的威胁十分担忧。东汉末年,汉朝国力衰弱,东汉官兵撤离西域,中原处于分裂与战乱,西域出现政治真空,此时西域发生各小国和部族相互侵吞的战乱也随之而来,所以精绝被他国或更强悍的部落毁灭也是可能的。但导致精绝国灭绝的苏毗人在历史上从无记载,让人们对既凶猛又好侵占虏掠它国的苏毗人留下种种猜测和不解。战争这个理由不能成立,在探险家来到时,它们几乎是完好地保存着的,没有经受战火摧残的迹象。考古发现,遗址的一处住房内有大量公文简牍刚刚整理好,还来不及运走,许多建筑物都保持着当年废弃时的完好情景。有的房门半开着,有的则张着窗口……仿佛主人随时都可能返回。甚至连忠实的狗儿都忘了带走,还栓在家门口的柱子上。这些可以说明,它的消亡是瞬间的。 WmRu3O  
精绝遗址为什么突然被放弃,这是包括斯坦因在内的亲临者都曾思考过的问题。 WmRu3O  
从住房遗迹发现的捕鼠夹来假设,专家们认为有可能是发生瘟疫,以及瘟疫带来的恐慌,迫使人们放弃一切在同一时间逃离家园,是不能排除的突发事件。古代于阗王国及于阗民族是有敬鼠习俗的,“鼠壤坟传说”是《大唐西域记》的著名章节。而小河遗址出土的干尸曾流行头上缠绑老鼠。精绝遗址却极度普及捕鼠夹,这确实颇为反常。 WmRu3O  
佉卢文文书提到,精绝曾受缺水的困扰,还因为植被破坏而制定过严厉的《森林法》。但因缺水(尼雅河缩短流程)或风沙过大而放弃,不是一个很有说服力的理由。原因也简单:凡属这种情况,一般居民总会不断追随日见变短的河流,一步步向其上游搬迁。可从精绝遗址到大玛扎,以至如今的民丰县城,并未找到步步南移的接替性的废墟。这是塔里木内陆河流域的特征,尼雅河也不应该例外。缺水是一个大的说法,导致缺水的原因可以是自然的(如一场特大的风沙作用,水系迁徒等),也可以是社会人文的(如一场大的瘟疫、战争,破坏了水源、渠道系统或水系等),但大多数专家认为还是综合的因素,即自然和人文社会因素的偶合与迭加。 WmRu3O  
尼雅文明消亡,成为被风沙淹没的遗址,而今日的绿洲已南退100多公里至民丰县城一带,尼雅人赖以生存的尼雅河已缩短40多公里,未端在现在的大麻扎附近。现今民丰县距尼雅遗址最近的卡已克村大麻扎人皆一口承诺自己就是尼雅人的后裔。 WmRu3O  
尼雅人就是这样匆匆忙忙地消失了,曾在历史上喧闹一时的古国,只留下沙埋废墟,更留下澣浩荒漠中难解之谜。 WmRu3O  
如今,不光是考古工作者和探险家,普通大众一样对这个新发现的沙漠古代文明充满兴趣,之后,越来越多的人关注它、了解它和研究它。于是,尼雅,一个被大沙漠湮埋的古代文明构成了历史浪漫主义的新概念,一个世纪以来有关其传说和故事源源不断。 WmRu3O  
尼雅,一个遥远的家园,对于她的憧憬,唤醒了人们内心深处沉睡着的某种情愫,把人们诱入不可思议的魅力世界之中。 WmRu3O  
WmRu3O  
参与文章及书目: WmRu3O  
《大唐西域记》 WmRu3O  
《尼雅、停止的家园和时间》刘文锁 WmRu3O  
《丝绸之路尼雅遗址出土文物——沙漠王子遗宝》赵丰,于志勇主编 WmRu3O  
《五星耀五色——尼雅出土织绵》赵丰 WmRu3O  
《尼雅遗址的探险历史》莲池利隆 WmRu3O  
《尼雅文明兴衰之谜》马新河 WmRu3O  
《发现新疆——新疆探险发现的七个谜》杨镰 WmRu3O  
WmRu3O  
                作者是浙江省台州市黄岩区援疆干部 WmRu3O  
                民丰县旅游局局长 WmRu3O  
                手机:13957632221 13565520661
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凉风冬有雪,

        若有好片拍到手,便与影友共分享!
离线

发帖
15120
蜂蜜
5314
威望
275
宣传贡献值
127
交易币
0
好评度
450
只看该作者 6楼 发表于: 2007-04-27
看着这些述说着厚重历史的文字,自己变得特别的渺小了:))
今年花落颜色改,明年花开复谁在?已见松柏摧为薪,更闻桑田变成海。古人无复洛城东,今人还对落花风。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
离线檐雨

发帖
547
蜂蜜
29571
威望
7
宣传贡献值
168
交易币
0
好评度
53
只看该作者 7楼 发表于: 2007-05-06
:)得另找一天慢慢看
离线纯子青
发帖
10
蜂蜜
503
威望
0
宣传贡献值
0
交易币
0
好评度
1
只看该作者 8楼 发表于: 2009-02-09
看到你述说历史文字,我有一种冲动,踏上古人的足迹穿越神密的历史,我想站在古迹上,一定很伟大。
离线天涯梦
发帖
93
蜂蜜
570
威望
0
宣传贡献值
0
交易币
0
好评度
1
只看该作者 9楼 发表于: 2009-04-02
遥远的记忆,永恒的梦幻。
离线纯子青
发帖
10
蜂蜜
503
威望
0
宣传贡献值
0
交易币
0
好评度
1
只看该作者 10楼 发表于: 2010-05-19
回 楼主(阳光地带) 的帖子
WmRu3O  
WmRu3O  
好,送花花啦~~~ WmRu3O  
快速回复
限400 字节
摄影、文学原创与慈善公益信息平台——蜂鸣网欢迎您!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