宿迁市,新闻不断;张新实,猛料迭出。先是张书记在“网上宿迁”实名发表《关于宿迁人的行为举止细节问题》的帖子,引起网友热议。随后,又就“发帖说文明”、“干部招商引资五规定”、“宿迁的医改”等被关注和争议的话题接受了媒体专访。如今在自己开通实名博客的同时,又要求有关部门的一把手建立实名领导博客。 从这一系列的举动中,我们似可看到一个另类的、标新立异的领导者的形象。我注意浏览了一下有关的新闻、网页和跟帖评论,赞扬者有之,怀疑者有之,讥讽者也不乏其人。我觉得,对此也应从辩证的角度来看待,无须动辄捧上天,或不问青红皂白地打入地。
首先,从正面角度而言,无论是他的公开发帖,还是开通实名博客,如果真的如他承诺的那样,认真运作,确有开风气之先的积极意义,可以有效地借助网络平台,广泛地收集社情民意,听取基层的呼声,监督公务人员的行为,开拓了一条政府与平民沟通的便捷通路,起到争取并引导社会舆论的良好作用。此外,鉴于网络言论的特殊性、隐匿性,跟帖发言也具有范围的宽泛性、言论的随意性特征,敢于以实名博客亮相,在一定程度上也反映了作为一市主官的开明和胆识。更多的是对民众意见有“发泄一下也没什么了不起(张新实语)”的雅量和涵养。
其次,从另一个角度说,开通领导实名博客,如果排除了炒作和谋求轰动效应的嫌疑,其实也无非是一种与民众的交流方式,其实在公务活动中,有很多的方式都不失为紧密联系群众、倾听人民呼声的好办法,比如市长热线、部门热线、信访接待日、深入基层调查等等,这些方式固然有群众出于各种原因,不敢讲真话的困惑,但是我认为,从这些渠道收集到的意见应该比网上的可信度更强。因此,形式可以不同,但是只要认真求实,不搞花架子,也同样可以达到沟通的目的,与其有时间在博客上面对屏幕冲浪,不如实实在在地与群众面对面接触,来得更近人情,更真实、更有效。
另外,博客作为一种虚拟的网络形式,也具有很浓厚的个人色彩,张书记现在要求12名部门一把手首批开通实名博客的做法,也让我想起了此前宿迁订立了的招商引资“五规定”,明确指出如果完不成招商引资的任务,那么干部不但不能得到提拔重用,甚至有降职之忧。我们看到,硬性地命令官员开博与强硬的“招商引资五规定”,两个看似不同的规定,都充满着强权意味与人治色彩,在张书记定下的规定面前,宿迁的官员只能服从,没有其它的选择余地。在民主与集中和谐共生的政治生态中,强权和人治永远是民主的天敌,也是与要法治不要人治的基本官场规则大相悖逆的。由此我们只能期待,领导实名博客也好,其它的公务处理方式也罢,但求能真正落到实处,实现与民众达成沟通的初衷,也希望张书记对官员的强权,真的能换来对群众的民主。
蓝晨本篇文章于2006/11/25被搜狐博客首页<<热点推荐>>收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