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坛风格切换切换到宽版
  • 4184阅读
  • 6回复

[随笔]福将张辽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端木天
 

发帖
2171
蜂蜜
4209
威望
46
宣传贡献值
157
交易币
0
好评度
493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使用道具 0楼 发表于: 2006-11-20
“将者,死官也”,这是为将之人都明白的一个道理。假如一个身经百战的武将,非但没有死于战场,而且还能因此荣华一生,我觉得,除了本人有过人之处外,还存在着一个运气问题,也就是俗称的福气。在三国时期,具备福气的武将不少,张辽,就是其中一个。

张辽30岁以前,其政治生涯可以用四个字概括:明珠暗投,用一句俗话说,就是象一个无头的苍蝇一样,乱撞。他先是在并州刺史丁原手下做一个兵曹从事,何进集团失败后投董卓;董卓失败后投吕布;吕布失败后投曹操。张辽从此以后,一直跟在曹操父子身后,直到病死。可以这么说,在当时军阀林立的时代里,跟随什么人,是很重要的。张辽降操,无论是出于本心,还是迫于无奈,客观上使他归到了正途。试想,历史上有多少怀刺漫灭的有志之士,一生苦恼的,不正是不能恩遇明主吗?

张辽降操后,同夏侯渊一起北伐,这期间发生了一件事。简单地说,就是张辽孤身一人,进入敌营劝降东海郡守昌豨。虽然成功了,还是遭到了曹操的批评,曹操气得大声呵斥“此非大将之法也”,夏侯渊也是三国的一条汉子,没有乘机下石。从这里我们可以推断,张辽的行为,在当时是违反军纪的。尽管如此,张辽不久还是被提拔重用了,这不能不说是他的福气。《三国演义》里,罗贯中把这事来了个移花接木,按到关羽头上。不错,在《三国志。关张赵马黄传》里,张辽也曾劝说过关羽,但仅仅是一通寒暄而已。张辽在这一时期,所进行的张斗,都是随军北剿,自从官渡一战后,曹操集团已经奠定了北方的胜利局面,使得张辽这一时期的战斗,带有催古拉朽之势。

最为人们乐道的,是张辽大战逍遥津。其实这场战斗很简单:孙权率十万大军攻打合肥,张辽率八百敢死队员突击,杀了半天,然后张辽回城坚守。孙权围了十余日,“城不可拔,乃引退”。

建安十三年发生的赤壁之战,是汉末社会由混乱到三分的标志,曹操和孙刘联盟,都认识到现在的形势是谁也无法把对方吃掉,战争进入到对峙阶段。因此,在这种认识下,双方不可能发生决定性的大的战争,双方之间,多是试探性的,蚕食性的战争。逍遥津之战,就发生在这样的背景下。这也成全了张辽的威名,否则,以孙权的十万大军,不把张辽踏成齑粉才怪。另一方面,这一时期孙权的军事部署,以周榆镇守江陵为主,孙权攻击合肥,一是平息内部主张趁势出击的舆论,一是自己也想有所建树,一是落实历来“守江必先守淮”的训诫。因此,我不赞成有的人只看到史书上说的是为了“北进攻曹”的做法。

综观张辽的一生,大致可以划分三个阶段:一是降操前的明珠暗投,一是随军北剿的乘势追击,一是天下三分后的驻守江淮。无论哪个时期,张辽都遇到了天时,地利,人和的运气。


后记:我写这篇文章,是基于这样狭窄的思路:三国时期,一些武将,为什么有的一生并没有打过多少硬仗,恶仗,却留下了大量的佳话,比如,赵云;为什么有的一生担任重要职务,硬仗,恶仗不断,却不得好下场,比如,魏延。我想,原因肯定复杂,但一个大的时代背景,当是原因之一。这就是本文的出发点,而不是想借此介绍张辽。

因此,在写法上,我有意回避了张辽的其他事迹,突出他威镇逍遥津的客观背景,旨在说明是客观条件让张辽有威能发。这就是福气。

司马的版块叫“历史的天空”,然而,我们抬头看看天空,会发现历史人物个个鲜活,却不是个个真实,有的被拔高,有的被贬低。究其原因,都是后人从感情意愿和政治需要出发,而改变了他们模样的结果。比如岳飞,比如林彪,一个被拔高为神人,万代景仰;一个被贬低为罪人,永世受唾。所以,我总这样想,到底是历史跟我们开玩笑,还是我们跟历史开玩笑呢!

在写这个短文时,我深深体会到易中天教授的辛苦。对历史上的一些官职,地名,礼节,年代等,可以查查资料。但对一些东西就是查无所查,比如:《三国志。张辽传》里说他“以怨改姓”,那么,是他的祖上改的,还是他本人改的?是为了什么“怨”?这些东西要从《史记》中补充,而且,还不能断定,只能推测;再比如,张辽在吕布手下做个鲁国的相,是哪一年?这些东西对评价其人很重要,却真的不好查。当然,这与我的水平低下有关,所以才感到难。

难也要做,为的是野人献曝,以行动支持鼓动喜欢历史的同好。文中错误的地方,请批评!
离线小筑

发帖
4097
蜂蜜
24244
威望
24
宣传贡献值
176
交易币
0
好评度
105
只看该作者 1楼 发表于: 2006-11-23
很少读史这类的东西,但是楼主的这篇文章还是吸引了我.
平和、宁静,一种风轻云淡的美丽......
我的淘宝店:http://chejishi.taobao.com/
离线秋绪

发帖
24406
蜂蜜
223945
威望
220
宣传贡献值
578
交易币
0
好评度
3060
只看该作者 2楼 发表于: 2006-11-25
青少年时,很喜欢三国人物,可一直没有对人物有过深究的想法。在模糊的认知里,感觉张辽与关羽有些想象,但没有关羽那样的丰满。

曾经有好多次在想,能否重读一次三国?读史有益,能读则不要放弃的好。
看贴是学习,跟贴是友谊。朋友,你跟贴了吗?
我的个人主页:http://www.hycs.zj.cn/bbs/u.php?uid=2
离线青玉
发帖
167
蜂蜜
2824
威望
5
宣传贡献值
156
交易币
0
好评度
53
只看该作者 3楼 发表于: 2006-11-25
张辽生平:

张辽字文远,雁门马邑人,三国魏名将。昔从属丁原、董卓、吕布。及吕布败亡,归曹操。辽随曹军征讨,战功累累。与关羽同解白马围,降昌豨于东海,攻袁尚于邺城,率先锋斩乌丸单于蹋顿于白狼山,又讨平梅成、陈兰等贼寇。曹操赤壁败退,独任张辽引李典、乐进等守合肥,以御孙权。后孙权引军入寇,张辽率队迎击,以八百之众袭孙权主力,使敌军十万退却,更差点活捉孙权,威震敌国,名威天下,为操拜为征东将军。曹丕践祚,仍令张辽守御孙权。黄初二年,张辽屯雍丘,染病。黄初三年,抱病退吴将吕范。辽病笃,卒于江都,谥刚侯。卒年五十四岁。

关于张辽的历史评价


太祖建兹武功,而时之良将,五子为先。《三国志 魏书十七 张乐于张徐传》
太祖表汉帝,称进及于禁、张辽曰:“武力既弘,计略周备,质忠性一,守执节义,每临战攻,常为督率,奋强突固,无坚不陷,自援枹鼓,手不知倦。又遣别征,统御师旅,抚众则和,奉令无犯,当敌制决,靡有遗失。论功纪用,宜各显宠。”《三国志 乐进传》
魏文帝叹息顾左右曰:“此亦古之召虎也。”《三国志 张辽传》
孙权敕诸将:“张辽虽病,不可当也,慎之!”《三国志 张辽传》


中国四大名著中,我尤爱《红楼梦》与《三国演义》,但历史有别于文学,所以看“三国”,光看小说是不行的,还要涉猎历史,只有这样,才能较为全面客观的了解古人古事。


如果说张辽是福将,那么我想曹操身边的谋士中,贾诩也应该算是个福臣了吧!如果说张辽的福,带有些许运气的话,那么贾诩的高官和善终,则与之有智却擅于自保有关了。一文一武,在他俩的身上,我们看到了很多别样的东西。很有意思!

在《三国》的研读上,端木是我的老师!我所言,均是浅见,见笑了!

青玉
离线端木天

发帖
2171
蜂蜜
4209
威望
46
宣传贡献值
157
交易币
0
好评度
493
只看该作者 4楼 发表于: 2006-11-26
回秋头:谢谢你的鼓励!我喜欢三国,开始是因为看<三国演义>,书中句子短小精悍,读起来有铿锵之声,觉得心中舒畅;在后来,就是喜欢故事里的人物.

回小筑:谢谢你的夸赞.对于读史,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感受,有的觉得悲伤,有的觉得义愤,有的觉得痛快,不一而论.象金圣叹读三国,他把它当作下酒菜,看到激情处,大喝一口酒,连呼"快哉!快哉!".从这出发,读史也是一种享受吧.

回青玉:青玉为我补充了张辽的生平,使得文帖趋于完整;不仅如此,她还把相关的评论附在后面,以便于贯通.这种拾遗补缺的工作,是很累人的.我不是老师,在老师面前,学生永远都是学生.
离线龙靖主人

发帖
490
蜂蜜
491994821
威望
3
宣传贡献值
50
交易币
0
好评度
36
只看该作者 5楼 发表于: 2006-12-05
三国志张乐于张徐传第十七有记载:张辽字文远,以避怨变姓,少为郡吏。而非以怨改姓,一字之差,意思也就不同了。
四大名著中我最喜欢三国演义,看的多了,也喜欢查查历史小说的真实性,为此特买了一套三国志,两者对照来看,更别有一番意味~~
大龙:喝自己的酒,让别人说去吧
离线端木天

发帖
2171
蜂蜜
4209
威望
46
宣传贡献值
157
交易币
0
好评度
493
只看该作者 6楼 发表于: 2006-12-09
感谢龙靖主人!

你 说的很对,是我打错了。当时写这个“后记”时,是把主帖打好后,随手补写上的,大意了。谢谢你!
快速回复
限400 字节
摄影、文学原创与慈善公益信息平台——蜂鸣网欢迎您!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