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是我的一个同学,那天,很久没有联系的她打了电话,语音低沉地说要做心理咨询。我很诧异,因为在我的印象中,她开朗、善良、积极,应该与心理疾病无缘的啊。 在我为她约好的时间,她来了。往日风采照人的她,暗黄的的脸上写满了焦虑,紧锁的眉头堆积着忧郁,人也仿佛老了很多。我问她咨询的原因,她讲述了让她饱受痛苦的婚姻。从她的讲述中,我得知了事情的全部。
她是个很顾家的女人,工作再忙也从不耽误家务;她虽出身干部家庭,但从未小看丈夫的农民出身,周末休息总会陪他去县里看望公婆;由于起初父母反对婚事,对此耿耿于怀,她也不予计较,全心全意地爱着他,爱着这个家。
然而他并不懂珍惜,有人打电话来他要追问,换件衣服也会骂她勾人,面对公婆话少是看不起人,话说多了是有意显摆……整日横挑鼻子竖挑眼,弄得她无所适从。同楼住得大部分是同事,她不好意思吵,又不愿回娘家诉苦,怕老人担心,只能在床上蒙头压抑地悲泣。
后来,她终于发现,这所有的一切,是因为他在外面有了别的女人。她求过他,但他已无悔意,依然如故,忍无可忍的她与他悄悄地离婚了。也就从那时开始,面对着长夜的孤寂,她哭,哭自己的不幸;她怨,怨命运的不公;她甚至已经准备了结自己,是女儿的梦呓留住了她的生命。她知道这种状态下去不好,所以才要做心理咨询,想尽快摆脱这种焦虑和忧郁。
对她而言,离婚本来是一种解脱,但她却长时间停留在对失败婚姻的不解中难以自拔,婚姻的噩梦并没有因为分手而结束,离婚“后遗症”顽固地纠缠着她破碎的心。其实聪明的女人不应该这样,她应该把婚变当成生活的磨砺,看作认识自我、改变自己的契机。尽快走出“后遗症”的痛苦,才会有快乐和幸福。
台湾漫画家朱德庸曾说过一句话:“失忆、失恋、失婚以至我们在爱情里所受的苦,都不过是一块跳板,令你成长。”如果把这些挫折、经历、痛苦视作你生命的一种资源,就不会觉得自己是身处最悲惨的处境中,能以一颗平静的心看待婚变,从而正视离婚后的生活,让自己生活得开心和充实。
记得有个故事,一群年轻人到处寻找快乐,但是,却遇到许多烦恼、忧愁和痛苦。他们向苏格拉底询问,快乐到底在哪里?苏格拉底说:“你们还是先帮我造一条船吧!”他们暂时把寻找快乐的事儿放到一边,找来造船的工具,锯倒了一棵大树,造成了一条独木船。船下水了,年轻人们把老师请上船,一边合力荡浆,一边齐声唱起歌来。苏格拉底问:“孩子们,你们快乐吗?”学生回答:“快乐极了!”苏格拉底道:“快乐就是这样,它往往在你为着一个明确的目标忙得无暇顾及的时候突然来访。”
原来快乐就是这么简单!当你在婚变后,及时地给自己确立一个生活的目标,你就会发现那个努力的过程本身也充满了乐趣,更何况你终有一日会达成那个令你喜悦的目标呢?在一颗充实的心灵里,是装不下烦恼的影子的。
当然,每个经历了婚变的人都会有心灵的伤口,孤独、寂寞、不平、怨恨、迷惑等等,往往会使人背负极大的心理负担,陷入一个极其艰难的精神困境之中。问题是你如何去看待这种伤痛,又如何冲出心灵的泥潭。
有个寓言说,一头驴子不小心掉进枯井里,农夫绞尽脑汁也不能救出驴子,驴子在井里痛苦地哀嚎着。最后农夫无计之下决定放弃,便要填土将井中的驴子埋了,以免除它的痛苦。驴子了解到了自己的处境,哭得很凄惨。但是很快地这头驴子安静下来了。农夫往井底一看,原来当泥土落在驴子的背部时,驴子就将泥土抖落一旁,然后站到泥土上面!就这样,这只驴子最后得意地上升到井口,它获救了。
人何尝不是如此,婚变使人陷入“枯井”里,也会被各式各样的“泥沙”倾倒在身上,要从 “枯井”脱困,就要将“泥沙”抖落,然后站到上面。
事实上,婚变乃至各种挫折,就是加诸在我们身上的“泥沙”,但同时它们也是一块块的垫脚石,只要锲而不舍地将它们抖落,然后站上去,即使是掉落在多深的井中,也能最终安然脱困,如果能以冷静积极的态度面对困境,助力往往就潜藏在困境中。一切都决定于我们自己,只要不断地建立信心、希望,就一定能从生命中的枯井脱困并找到自己的快乐和幸福。
最后交待一下,我的那个同学在接受了医生的治疗后,已摆脱了困扰,据说现在正处于热恋中,应该用不了很久,就会梅开二度了!我祝福她,也祝福所有与她有相同经历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