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坛风格切换切换到宽版
  • 3029阅读
  • 4回复

里弄,留着 —— 一个老上海的声音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游游
 

发帖
3381
蜂蜜
15739
威望
17
宣传贡献值
166
交易币
0
好评度
228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使用道具 0楼 发表于: 2006-07-05

里弄,留着

一个老上海的声音

文:夏晓薇

下午4点半,永安居里弄里,光着膀子的王伯伯端着一个马桶,走到里弄口拐了个弯,1分钟之后,拎着马桶出来往回走。下雨的上海暂时告别炎热,空气湿润,里弄没有空调室外机排出来的热气,难得凉爽。

王伯伯今年52岁,家人都在甘肃兰州。他有一间位于二楼的房子,12平方米,一个人住。房子是98年花了6.8万买的。房子的地理位置很好,交通很方便,靠近外滩,方便买长江船票;家门口是个马路菜场,买菜方便;离城隍庙近。

他说,在外面时,也住过弄堂房,房子有20多平米。买这房子主要因为想落户在杭州,买后借给朋友住了两年,现在因为身体不好,回来修养。 

记者:这个里弄房子的卫生安全情况如何?

王:每号房只有两个公用卫生间,有些人方便完不注意卫生,所以很多人都自备马桶。公共厨房里,每户人家都自划领地,时间长了,影响楼里的交通。卫生环境还是比较主意的。

治安很好,里弄有3个巷口,每个巷口都装有24小时监控探头。原来经常有偷盗事件,自装了探头之后,治安相对好了一些。为了小区安全,保安人员晚上11点半就会关闭巷口大门。

记者:对面的里弄房子上都画着大大的“拆”字,为什么这儿得都没有?

王:马路对面的房子要拆迁,因为他们房子过去是人民广场,房子结构相当差,很多墙体是用棍子支撑。那块房子拆了以后我们的房子就变成第一排,政府现在在帮我们装修房子,这样以后外国人经过这里还可以进来参观交流。我们这楼物业以前属于教会产业,自去年开始,政府发出一个文件:教会产业不得买卖,只能租赁。这些房子的屋主是不是都是上海人? 

记者:这里的屋主都是谁?住这儿的基本上都是什么人?

王:基本上都是上海人的,他们在外面有房子,然后把这儿的租给别人。原来住这儿大部分都是上海本地的老年人,因为年纪大了,就被子女们接出去住了。小区离小商品市场近,有这样的地理优势,经过市场带动,租房的人很多。我估计50%的住户,都是外地人。 

记者:这些电线是不是一开始就是这样的?挤在一起。

王:这是城市改造以后的结果。以前的没有这么粗。随着经济发展,每家每户用电需求增大,一家可能安两三个空调,所以线就加粗了。火表以前都是1安培,现在都是10安培以上。

记者:线网这么挤,会不会造成短路、火灾?

王:关键在于里弄的物业管理者经常监督、宣传。每天晚上10点左右,他们会拿着一个扩音器,提醒住户“小心火烛”。从这点而言,小区的物业管理很人性化。

记者:衣服挂在电线上面,是不是很影响市容?

王:这个不能说影响市容,而是相当不安全的违规行为。有的甚至把被子都晒在上面,电线被压成一道弧线,相当不安全。这个本身跟小区的规划有一定关系,小区要求住户自己自备竹竿架在上面挂衣服,但这对楼下的居民来说就非常麻烦,于是他们干脆就要衣服挂在电线上。 

记者:这里采光怎么样?

王:很差,楼房之间挨得太近。一般上海人住这个房子是在无奈的情况之下。有能耐的都搬到高楼大厦里面去了。 

记者:那你住在这儿的总体感觉是?

王:我公房住过,里弄房也住过,还是觉得住这儿比较舒服。因为邻里关系比较好,每天走来走去都能看到邻居。住公房时,门一关,老死不相往来,除非是同单位的人。甚至几年,也不来往。买了公房的上海人,你去敲门,他们隔着一道铁门朝你看看,理都不理,把你当贼看!如果里弄在采光、卫生改善一下,每户住房面积扩大到20平方米,就好了。 

记者:那么里弄的邻里关系呢?

王:当然没有北方人那么好。上海本身发展到一定程度,人们把经济利益看得比较重。虽然我是上海人,但在北方住过一段时间,很多北方人都看不惯上海人。总的来说,上海的邻里关系比较一般,没有特别要好的。但在个人财物方面,上海人划得清,比如像吃饭都“劈硬柴”(AA制),比较有经济头脑。 

老胡同作为一种文化,应该随着城市进程的步伐任之消亡还是保留,在这个问题上,王伯伯说:“上海城市规划有它自己的目的,这方面吸取了深圳市经过政府规划后,弄得市区人少,商场销售量降低的教训。现在上海按照总量规定市区要留多少人,迁多少人。这个里弄的房子108年不会拆,墙都是去年刚刷的。里弄的一些现象确实和上海的高楼大厦有些脱节,但上海经过科学合理的城市规划后,保留了很多这样的老弄堂。

 

[ 此贴被游游在2006-07-06 00:31重新编辑 ]
离线游游

发帖
3381
蜂蜜
15739
威望
17
宣传贡献值
166
交易币
0
好评度
228
只看该作者 1楼 发表于: 2006-07-06
离线吹花嚼蕊
发帖
63
蜂蜜
1186
威望
3
宣传贡献值
0
交易币
0
好评度
36
只看该作者 2楼 发表于: 2006-07-08
西西。。。

好,送花花啦~~~
离线蓝色邂逅
发帖
4
蜂蜜
822
威望
0
宣传贡献值
0
交易币
0
好评度
0
只看该作者 3楼 发表于: 2006-07-08
晓薇同志,难得这个暑假有兴去胡同里面走走,不知道你走完胡同后有什么样的感想,启发???




好,送花花啦~~~
离线游游

发帖
3381
蜂蜜
15739
威望
17
宣传贡献值
166
交易币
0
好评度
228
只看该作者 4楼 发表于: 2006-07-08
启发很多。
  一千个人眼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我到了里弄,上海的里弄,看里弄也要像看上海的高楼大厦一样看,抬头着头。一个12平方米的小空间住着六个人,然而在别的地方(富人的别墅),门前后院的一个小小的花园都不止12平方米。这就是差别。
  为什么有那么多的人要跟着去上海,像淘金一样的,因为机会多?然后在那些个里弄里面生活得像个贫民。
  人们的价值观为什么如此千差万别?
  我的感受是:不会去上海。
快速回复
限400 字节
摄影、文学原创与慈善公益信息平台——蜂鸣网欢迎您!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