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坛风格切换切换到宽版
  • 3246阅读
  • 2回复

补发:读<传世文章不在多>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端木天
 

发帖
2171
蜂蜜
4209
威望
46
宣传贡献值
157
交易币
0
好评度
493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使用道具 0楼 发表于: 2006-05-26
相信每个读者在看到这篇文章的题目时,都会顺着题目想这样一个问题:不在多,那在于什么呢?答案是在于精.但作者并没有直白的告诉我们答案,而是从一个文坛雅话谈起,徐徐道来,娓娓动听,就像说书人在说书前先讲的一个书冒,那意思是,你别急,我喝口水再说.这种起笔方法,无论是对雅话熟悉或不熟悉的人来说,都有一种吸引力.在资料的引用上,先国外,后国内,从曹雪芹,到鲁迅,这种把时空和方位交叉在一起的手法,强化了"传世文章不在多"的主张,犹如战前突发的战斧式导弹,量少而精准.

接下来一段,作者谈到了鲁迅.在这段文字里,作者笔锋一转,痛斥了那些"宵小辈",看时我就在想,这与"传世文章不在多"的主题有什么直接的关系啊?似乎跑题了.正是因为似乎跑题了,让我猜想这篇文章,可能是作者的一篇具有针对性的旧作,也可能是作者对一段往事或一种论调,耿耿于心,不吐不快的新作.

就文章写作而言,写鲁迅这段很重要.它既是"传世文章不在多"的例证,又是阐明作者对"著作等身"看法的引子,而在我看来,它是导弹轰炸后地面战的开始.

作者强调"传世文章不在多",我想是出于两个方面的考量:第一,文章本身的重要性.文章有什么重要的呢?"盖文章经国之大业,不朽之盛事也".古人早把文章提高到了"经国"和"不朽"的高度来认识了.所谓"经国",就是指经营,治理国家,所以说文章是"大业";所谓"不朽",<左传>上把它归纳为立德,立言,立功三过方面,其中,立言就是指文章,所以说文章是"盛事".可见,文章既然这么重要,当然不能草率为之了.第二,文章的数量太滥.滥的原因很多,其中一个传统的因素总在隐隐作怪.在古代,要发表作品无非是两种途径,一是题壁,一是刻稿.题壁不用花前,驿站,寺庙,客栈,凡是能够涂鸦的地方,只要你有雅兴,都可以去写,其影响范围也小.刻稿就不同了,没有钱是不行的,哪些人有钱呢?财主,官僚,所以乾隆时的举人徐述夔,在他的<八洞天>一书中,总结了读书人一旦科场高中,乌纱得戴之际,立马要做四件事,"起它一个号,刻它一部稿,坐它一乘轿,讨它一个小".我不是说刻稿一定不对,是想指出刻稿传统中有值得我们反思的东西:滥竽充数者有之,装点门面者有之,附庸风雅者有之,等等,不一而论.

作者还婉转地批评了一种人,即"鬻笔为生"的人.这类人要叫我看,实在不好说,为什么呢?因为古语中早就有人为他们说情了,云"因文得钱,乃曰稽古之力",这类人靠能力换取生存之资,饥附饱扬,无可厚非,他们的写作直接目,并不是为了传世.倒是那些"征贿鬻笔"的人可恶,这类人为了个人的私念,厚颜无耻地指鹿为马,捕风捉影,甚至信口雌黄,满口喷粪,不顾一切地发泄着个人的异端邪念,实在可恶.

传世文章不在多的根本,就如作者最后强调的那样,要有责任感.我想补充的是,写文章的人要有责任感,看文章的人同样要有责任感.我举一个例子,一代才子纪晓岚一生只写过一本<阅微草堂笔记>,凭他的才能,著作何止等身?然而他只写了这一本书.也许有人会说,那是因为他后来去编纂<四库全书>去了,太忙,没有时间写作.这种观点我不反对.但是,你可曾想过,他作为一个读者身份去编纂书时,他的那种责任感?古人留下的典籍可谓浩如烟海,舍谁留谁凭的是什么?是责任感.作者写作有了责任感,读者读书有了责任感,双管齐下,方能抵御那些精神流毒,否则,文痞,文匪们照样泛起.

一场战争大体上分为序幕,激战,打扫战场三个阶段,当作者推出写文章的责任感后,战争结束了.打扫战场,我们会发现作者使用的战术中,有值得商榷的地方.我个人认为"有损阳寿"四字不好,如果某类人非骂不可,那就泼口大骂好了,这样才痛快,才悲壮,才直接.

作者的这篇文章,除了文笔流畅,文思端正外,更能引发人的思考,也可为那些染翰操觚者戒.

我个人认为,传世文章不在多,实际上讲的是数量与质量的关系问题.历史无疑是进步了,现代人写篇文章发表一下,可谓易如反掌,轻松得如探囊取物一般.文人的作品,一般来说都是情动于心而行于言,总是抱着某些影响社会的愿望,总是怀着某些个人独到的情思,纯粹的无病呻吟者少,纯粹的精神病者少,纯粹的将好作品藏之书房,传于子孙者也少,故而,发表欲就和食欲一样,正常的很.因此,作为文化传承的媒质,还是鼓励多写为好,有了一定的数量,才能有一定的质量,再经过一定时期的检验和淘汰,传世的,自然就不多了.千万不能把"传世文章不在多"看成呆板的框框,那样的话,无异于因噎废食,自毁前程!

尾生守约,抱柱而亡,商鞅立信,一木千金.曾和雪儿一起同时看这篇文章,我就对雪儿说:我要好好写.写好后,一直没有发.这就是写作背景.另外呢,因为我是在网吧里上网,不能够把原文打印出来,作有条有理的分析,只能凭记忆信马由缰的想到哪里写到哪里,这就难免与作者的意思不一致,曲解的地方,还请作者见凉
离线秋绪

发帖
24406
蜂蜜
223945
威望
220
宣传贡献值
578
交易币
0
好评度
3060
只看该作者 1楼 发表于: 2006-05-26
我已经把楼主这贴内容编辑进前晚发的贴子中了,等你看到以后我就把此贴删除。
看贴是学习,跟贴是友谊。朋友,你跟贴了吗?
我的个人主页:http://www.hycs.zj.cn/bbs/u.php?uid=2
离线端木天

发帖
2171
蜂蜜
4209
威望
46
宣传贡献值
157
交易币
0
好评度
493
只看该作者 2楼 发表于: 2006-05-27
秋头好,你太客气了,不必等我看见就可以删除的。我是因为不太会操作,不知道帖子怎样补进去才另发的。还有啊,我看见秋兄帮我把字体放大了,谢谢。请秋头看见这个回复后,把原文和这个回帖一起删除。我会到那一个帖子后面回复。
快速回复
限400 字节
摄影、文学原创与慈善公益信息平台——蜂鸣网欢迎您!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