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亲之花———康乃馨
直布罗陀海峡沟通了西边的大洋和世界上最大的陆间海地中海。海峡南北岸是两个很多方面迥然有异的国家--西班牙和摩洛哥,但它们同时尊崇康乃馨为自己的国花。康乃馨是世界上很多国家母亲节上的首选花卉。如果说人们对母亲的赞颂是一曲永远没有结尾的乐章,康乃馨则是这乐谱上跳动着的色彩 缤纷的悦耳音符。

除了这些情感因素外,康乃馨的天生丽质应是其受宠的主要原因,或许是因其美丽而成为献给母亲的佳品。康乃馨是石竹科多年华草本植物;茎基部常木质化,茎叶光滑而稍具白粉。 叶条状披针形,全绿、灰绿色或草绿色。花通常单生或2-3朵簇 生,有香气,花色有白、黄、粉红、红紫及杂色等。各种栽培 品种灿若星辰,令人目不暇接。
在纤细青翠的花茎上,开出鲜艳美丽的花朵,花瓣紧凑而不易凋落,叶片秀长而不易卷曲,花朵雍容富丽,姿态高雅别致,色彩绚丽娇艳,更有那诱人的浓郁香气,甜醇幽雅,使人目迷心醉,这就是在母亲节赠给母亲的鲜花————康乃馨。1934年的5月,美国首次发行母亲节纪念邮票,邮票上一位慈祥的母亲,双手放在膝上,欣喜地看着前面的花瓶中一束鲜艳美丽的康乃馨。随着邮票的传播,在许多人的心目中把母亲节与康乃馨联系起来,康乃馨便成了象征母爱之花,受到人们的敬重。康乃馨与母亲节便联系在一起了。人们把思念母亲、孝敬母亲的感情,寄托于康乃馨上,康乃馨也成为了赠送母亲不可缺少的珍贵礼品。
中国的母亲花———萱草

萱草,在我国一向有“母亲花”的美称。远在《诗经、卫风、伯兮》里载: “焉得谖草,言树之背?”谖草就是萱草,古人又叫它忘忧草,背,北,指母亲住的北房。这句话的意思就是:我到那里弄到一支萱草,种在母亲堂前,让母亲乐而忘忧呢?母亲住的屋子又叫萱堂,以萱草代替母爱,如孟郊的游子诗:“萱草生堂阶,游子行天涯;慈母依堂前,不见萱草花。”叶梦得的诗云:“白发萱堂上,孩儿更共怀。”萱草就成了母亲的代称,萱草也就自然成了我国的母亲之花。
透过倏然而过的时间隧道,可以知晓西班牙曾在摩洛哥的历史上雄居了多个世纪,是否在国花的选择上也使得昔日的殖民地产生了相应的认同,难以考究。但可以肯定,对慈爱母亲的颂扬可以超越民族、宗教、文化的诸多差异,成为人类具共性的最高境界的情感体味。地中海小国摩纳哥、中欧捷克和中美洲洪都拉斯等国也以康乃馨为国花,可能也是基于同样的文 化情结。
[ 此贴被水中蝶衣在2006-05-13 21:15重新编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