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览时间:4月18日至6月18日
展览地点:北京市朝阳区西大望路3号蓝堡国际中心1201室 “影天国际艺廊”
画廊电话:010-85999211
2006年4月18日,20世纪摄影大师爱德华·韦斯顿的经典原作展首次在国内展出。爱德华·韦斯顿(Edward Weston,1886~1958)是一位富有独特艺术成就、传奇生活色彩、以及对后世影响深远的摄影家。他既是第一位获得了古根海姆奖的摄影家,也是美国著名的f64小组的创始人之一,他的名字对于国内摄影人来说应该是耳熟能详的了,而在他逝世将近50周年的今天,我们能有如此近距离地欣赏大师平生经典原作风采的机会,也可以说是一次难得的幸会。
这次展览汇集了爱德华·韦斯顿平生中最富有代表性的作品,包括早期的肖像、《蒂娜的裸体》、艺术成就鼎盛时期的《青椒》、《鹦鹉螺》、《凯莉丝的裸体》以及《树干》、《岩石》和晚年的《海岸》等作品,创作时间跨越了近半个世纪。爱德华·韦斯顿平生大都使用8×10英寸大画幅相机,他的黑白作品影调丰富细腻、意境深邃,堪称20世纪视觉艺术的典范。
韦斯顿生平概要
1886年:生于美国伊利诺斯州的高地公园。
1902年(16岁):开始用他父亲的一台简单相机拍摄照片,不久换用5×7相机。
1903年(17岁):在芝加哥一家公司里干了三年活,他本人继续拍摄照片。
1906年(20岁):到加利福尼亚探望他的姐姐,后留在加州,开始用明信片相机在各地巡游为顾客拍摄肖像。
1908~11年(22~25岁):在伊利诺斯学院学习摄影,回到洛杉矾在一家相馆里修底片和冲印照片。
1909年(23岁):与F·M·香德勒结婚。
1911年(25岁):在特洛匹科开办自己的照相馆,主要拍摄柔焦的画意照片。
1914~17年(28~31岁):肖像摄影获得广泛好评。频频获奖,举办了多次个人影展,1917年被选为伦敦摄影沙龙会员。
1919~23年(33~37岁):摄影风格大变。逐渐不再拍摄商业性的肖像和柔焦画意作品,改拍影纹清晰而带有抽象主题的照片。采用特异角度和光线拍摄人象和人体的局部。结识女摄影家娣娜·莫铎蒂(TmaModotti)
1923~25年《37~39岁):与莫铎蒂和大儿子香德勒一同搬到黑西哥城。开照相馆,拍摄了不少室外的肖像、人体和蔬菜、贝壳、树木、石块特写。
1926~28年(40~42岁):与娣娜和儿子布列特到各地旅行。拍摄雕塑、沙漠、树木、云彩等系列性作品及贝壳、蔬菜大特写。后回到加州开照相馆。
1929~35年(43~49岁):在卡梅尔(Carmel),开相馆,开始拍摄洛博斯系列照片,包括杉树,石块和海藻,继续在影室里拍摄蔬菜。1932年起,与亚当斯、坎宁安等共同组成“f/64群体”,并在旧金山的一家博物馆举办联合影展。
1936年(50岁):继续拍摄沙漠和人体系列。
1937年(51岁):在纽约现代艺术博物馆的1839~1937摄影回顾展中展出四幅沙漠照片。第一次以摄影家身份获古金汉姆奖金。
1938~40年(52~54岁):与薇尔森结婚。又回到卡梅尔野猫山,居住在他儿子尼尔为他盖的木屋里。开始拍摄新的洛博斯海湾风景照片。为古金汉姆基金会制作了1500幅作品。由古金汉姆基金会提供资助出版了一本《加利福尼亚及其西部》画册。此书文字部分由薇尔林执笔。
1941~45年(55~59岁):计划到美国东南部为诗人惠特曼诗集拍摄插图,因珍珠港战事爆发而中断,回到卡梅尔的家中拍摄人体、猫,与薇尔森分手,出现帕金森病的早期征兆。
1946年(60岁):纽约现代艺术馆举办韦斯顿大型的摄影回顾展,同时出版了一本影集。
1947~48年(61~62岁):为柯达公司到洛博斯海湾试用彩色反转片。并在洛博斯拍摄了他一生中最后几张照片。
1950年(64岁):法国巴黎现代艺术馆展出他的回顾影展。
1951~55年(65~69岁):被美国摄影学会推举为荣誉会员。1952年出版(摄影50周年作品集)。1955年将一生最佳作品印制出了8套照片集锦。
1956年(70岁):出版了《爱德华·韦斯顿的世界》。
1958年(72岁):1月1日在他野猫山家中去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