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房子”为什么而建
在黄岩慈善总会义工分会会长徐凤华的心里,在黄岩城区建起一座能够回收旧衣物的“绿房子”是他的夙愿。
“现在生活条件好了,很少有人穿件衣服‘缝缝补补又三年’的,但把旧衣服随意扔掉又很可惜,大家都在说旧衣服找不到地方处理,可好多地方的孩子却连旧衣服都穿不上啊!”徐凤华开始尝试联系一些偏远地区学校的校长,2013年,最先确定的是云南省边境的一所学校,校长将孩子们的照片通过邮件发给徐凤华,以便告诉他孩子们缺什么样的衣服。
“他们什么样的衣服都缺啊……”看完照片,徐凤华发出感慨。照片里的孩子,眼神纯净,但几乎无一例外地面黄肌瘦、衣衫褴褛,好几个更是在大冬天只穿着一双破烂的拖鞋。确定好捐赠对象以后,黄岩慈善总会的义工们开始着手四处收集旧衣服,筛选、消毒后,六吨旧衣物被装上车。
可物流根本到不了那所偏远的边境小学,只能转运到最接近学校的地区——昆明。徐凤华提前联系了当地一位爱心人士,由他将旧衣物转送给孩子们。
这一趟花费,单单物流成本,就高达2000多元,这些钱,全部由义工们你100块我100块凑出来的。尽管后来看到校长发来的孩子们收到衣物时笑脸灿烂的照片,徐凤华觉得一切都值得,但他也清楚地知道,这并不是长久之计。
建起“绿房子”
与黄岩慈善总会义工分会合作共同打造“绿房子”的,是一家从事再生资源加工的爱心企业,“绿房子”前期的制作成本由他们承担。
9月18日,徐凤华和义工们在东城街道、西城街道分别察看了预设的20个“绿房子”安置点,当天便确定了19个。徐凤华觉得不够,“希望近期能再拓展六七个收集点,城区达到30个旧衣物收集点”,当晚,他在朋友圈里这样写道。
9月21日,“收集旧衣服的环保、爱心绿房子”开始被安置在黄岩城区,第一批共23个。“这些收集点将长期存在,定期收运。”徐凤华将义工搬运“绿房子”的照片发到朋友圈,“一下子就沸腾了,关注的人很多很多,大家都在问怎么捐、在哪里……”社会各界人士表现出的极大热情出乎徐凤华的意料,“这说明大家都有这方面的需要。”他说。
到10月8日,黄岩已经完成预定的23座“绿房子”的安置。“现在,旧衣服一般两天收运一次。”徐凤华介绍,据初步统计,23座“绿房子”平均每天约收运0.75吨旧衣服。为此,黄岩慈善总会义工分会专门租了一个库房。
除了收运,义工们还要负责分拣和筛选这些旧衣服,质量好的、适合捐赠的被挑拣出来,不适合捐赠的衣服则交给与之合作的再生资源加工企业进行二次加工,做成拖把、地毯等再生产品,赚取的收入用来支撑“绿房子”的运营与维护。
“绿房子”急需义务管理员
通过“黄岩义工”的微信公众号,徐凤华将安置有“绿房子”的23个地点以表格形式发布出去,但值得注意的是,在表格的“管理员”一栏,只有塔苑社区和九峰社区的“绿房子”有名字,其他21个均是空白。
徐凤华承认,目前“绿房子”缺少义务管理员,“并不是简单地看看,要负责的事情很多。”他一条条地举例,“要维护、保持‘绿房子’的清洁,最好能定期擦洗;要观察旧衣服投放情况,放满时要及时打电话通报给收运义工;还要及时收集与通报周边居民反映的情况,以及临时发生的相关情况。”
徐凤华真诚地欢迎热心市民报名担当“绿房子”义务管理员,报名电话:18958611585。同时,徐凤华提醒市民,投放衣服时,“最好把打好的包拆开,分散或是以小包投入,过于大包的就会堵住口子;二是旧衣服满了,不要硬塞,请稍等一二天,待衣服被收运后,再去捐献点投放。”
目前黄岩共设有23个回收点,分别位于:
县前小区西大门口外北侧、西街北小区大门外西侧、滨江小区社区办公室对面、银桂小区北大门外西侧、梅园新村社区办公室斜对面、西江新村社区办公室南、迎春小区内社区办公房西侧、百合家园北大门外、南苑社区社区办公室墙外、江滨社区环城西路公共自行车站旁、锦江社区办事处北面、永宁社区社区办公室门前、东浦路418号社区办公室右侧、塔苑社区社区办公室楼下、桔洲新村老人活动室前、柏树家园小区门口右侧、东城街道办事处东侧巷口、斗鸡巷与花园巷交汇空地旁、桔乡社区(十四街坊)小区南大门外、蓝色多瑙河小区北大门口左侧、丽景花苑小区前公共自行车站西侧、海棠社区老年协会对面报亭左侧、白杨社区社区办公楼左侧路旁。
【作者】: 彭洁 【编辑】: 蒋梦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