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坛风格切换切换到宽版
  • 3313阅读
  • 9回复

【连载】台州的一天(作者:鞠贵芹)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秋绪
 

发帖
24406
蜂蜜
223945
威望
220
宣传贡献值
578
交易币
0
好评度
3060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使用道具 0楼 发表于: 2015-04-29

台州的一天

内容提要:
台州从哪里来?台州往哪里去?台州人为什么敢为天下先?
台州日报记者鞠贵芹眼中的《台州的一天》,纵横五千年,极目九市县,给您呈现一个生机勃勃的大美台州。

  橘生淮南为橘。若论身份,我只是一株从淮北移植来的橘树罢了。落地生根后,便渐渐喜欢上了台州这座城市。
  由于我是一名新台州人,所以在我看来,台州的一切,至今仍是熟悉中有陌生,平淡中有好奇。一些司空见惯的事物,在我的视野中仍有比较、思考的价值,我常常在思考中困惑,也在困惑中思考。
  专栏《台州的一天》里刊登的稿子,首先代表了一个新台州人的尝试,她尝试以稍带陌生化的视角,来打量台州这片土地上的一切——经济、社会、历史、文化各方面。其次,每篇稿件的主题与内容不同,立意在于展示台州生活的一个断面,在数据详实的基础上尽量形象、生动。再次,不管是如我一样渴望对台州有更多了解的新台州人,抑或是对台州生活十分熟稔的老台州人,对台州、对家乡的热爱之情总是一致的,堂而皇之推介台州、展示台州的魅力,也是一位市民的责任。
希腊阿波罗神殿的石柱上刻着:认识你自己。要认识自己,首先要认识我们生活的世界,认识我们的家乡。为此,本人不揣浅陋,以“台州的一天”为视角,力图呈现台州纷繁的社会生活。因时间和能力所限,稿件借鉴了一大批台州专业人士的研究成果,包括《台州历史》、《台州历代名人轶事》、《客籍人物在台州》、《台州文化史话》、市委宣传部编的《爱国主义教育读本》等,但对历史人文知识的展示难免挂一漏万,还请读者包容、赐教。

摄影:徐凤华)
看贴是学习,跟贴是友谊。朋友,你跟贴了吗?
我的个人主页:http://www.hycs.zj.cn/bbs/u.php?uid=2
离线秋绪

发帖
24406
蜂蜜
223945
威望
220
宣传贡献值
578
交易币
0
好评度
3060
只看该作者 1楼 发表于: 2015-04-30
Re:【连载】台州的一天(作者:鞠贵芹)



                             一


当太阳从东海升起的时候,台州9411平方公里陆地,披上一片霞光。

  最先承接第一缕阳光的,是浙东最高峰、海拔1382米的括苍山。山顶高耸的电视塔和白色风车,每天守望着清晨的红日从地平线上冉冉升起。

  在东海之滨,台州如一颗灵芝,南以雁荡山为屏,括苍山、大雷山、天台山等山脉绵延。台州依山濒海,西北毗邻宁波,北接绍兴,西面是金华、丽水,西南为温州。

  台州8万平方公里浅海大陆架,沐浴在晨光下。从南往北,台州海岸线上,依次是玉环、温岭、路桥、椒江、临海、三门六县(市、区),它们就像分布在沿海的珍珠,被2014年底贯通的沿海大通道,串成一串项链。

  黄岩、天台、仙居三个县区,离海稍远,却也沿永宁江、始丰溪、永安溪而居。地处江南,台州依山面海,兼具山的硬气、海的大气与水的灵气。

  每一天的晨曦里,400多名投递人员,奔走在台州117个乡镇(街道),将近30万份《台州日报》、《台州晚报》、《台州商报》,投递到每位订户手里。

  当你清晨下楼,从报箱里取出带着油墨味的《台州日报》,一天的生活就开始了。

  一日之计在于晨。

  594万台州人民,纷纷出门上班、做工、上学、经商、务农。如果所有的台州人手拉手,能从椒江一直排到新疆乌鲁木齐,绕一圈回来还绰绰有余。

  每天,全市人口还以8485人的速度在增长。

  包括汉、畲、侗、苗等48个民族在内,每平方公里土地上,有631人在生活。

  台州是典型的“七山二水一分田”,除去广大的山脉,平原地区人口的密度,远不止于此。在全国,除直辖市外,江苏省以每方公里700多人位居人口密度之最。排名第二的山东省,每平方公里人口密度为580余人,这比台州要低得多。

  在城市,92.63万名职工奔向各自岗位。交通的拥堵、健康的需求,让越来越多的人倾向于步行上下班。

  若时间充裕,早餐后去公园散步或者绕小山一周,都是不错的选择。在森林覆盖率60.3%的台州,城市和县城公园达144个,公园和绿地面积2558公顷,人均公园绿地面积11.88平方米。

  若路途遥远,可乘坐公交车上下班。1962辆公共汽车,穿梭在纵横的街道上。要是它们凑成一个车队,首尾相接可以从市政府延伸到台州火车站。

  按户籍分,农业人口有485.32万人。他们有的种地、养殖、讨海,有的在家办厂,有的出门经商、做工、跑运输。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如今,箬笠和蓑衣没人用了,随着农业机械的普及,真正从事农业的人口大大减少。

有了各行各业的辛勤付出,有了城乡人民的共同奋斗,台州人民每天创造8.64亿元GDP,平均每人创造145.4元。







      (图片来源:许华鸣、秋绪等蜂鸣网摄友)

看贴是学习,跟贴是友谊。朋友,你跟贴了吗?
我的个人主页:http://www.hycs.zj.cn/bbs/u.php?uid=2
离线云澹

发帖
16009
蜂蜜
61288
威望
0
宣传贡献值
7
交易币
0
好评度
152
只看该作者 2楼 发表于: 2015-05-01


真牛!
离线云澹

发帖
16009
蜂蜜
61288
威望
0
宣传贡献值
7
交易币
0
好评度
152
只看该作者 3楼 发表于: 2015-05-01


支持,支持!
离线云澹

发帖
16009
蜂蜜
61288
威望
0
宣传贡献值
7
交易币
0
好评度
152
只看该作者 4楼 发表于: 2015-05-01


分享你的快乐,真开心!
离线老恐怖

发帖
12738
蜂蜜
21096
威望
30
宣传贡献值
8
交易币
0
好评度
312
只看该作者 5楼 发表于: 2015-05-01
好片好风光
离线老恐怖

发帖
12738
蜂蜜
21096
威望
30
宣传贡献值
8
交易币
0
好评度
312
只看该作者 6楼 发表于: 2015-05-01


分享你的快乐,真开心!
离线老恐怖

发帖
12738
蜂蜜
21096
威望
30
宣传贡献值
8
交易币
0
好评度
312
只看该作者 7楼 发表于: 2015-05-01


支持,支持!
离线端木天

发帖
2171
蜂蜜
4209
威望
46
宣传贡献值
157
交易币
0
好评度
493
只看该作者 8楼 发表于: 2015-05-04
好片好文,期待下文。
另,老大的片子我收藏了,理由是:片子给我纯净的美感。
离线秋绪

发帖
24406
蜂蜜
223945
威望
220
宣传贡献值
578
交易币
0
好评度
3060
只看该作者 9楼 发表于: 2015-05-07




 

有着“七山二水一分田”之称的台州,土地资源并不丰富。农业贡献了6.76%的生产总值,而工业的比重达到43.05%,第三产业的比重则为45.17%

  可以说,农业已不是台州经济的主角,但人们的衣食仍依赖着土地。25.2万公顷的耕地上,每天出产2189吨粮食。6.5万公顷果园,每天贡献3352吨水果。每天,有132吨禽蛋和7吨蜂蜜,进入流通领域。

  每天,全市出栏2680头猪。但我们的猪肉消耗量实际远大于此,59%的猪肉缺口,需要靠外调弥补。

  台州是海洋大市,海域面积和水产产量居浙江省首位,盛产带鱼、鲳鱼、大黄鱼等数十种经济鱼类,以及对虾、梭子蟹和大量贝壳类海产品。

  一天里,6857艘渔船出海捕捞,除东海海域,有的赴远洋捕捞。一天出产水产品,全市人均能得0.66公斤。

  温岭濒海,渔业繁盛。为庆祝收货,渔民们涂红脸颊,光起脚板,戴上手镯脚镯,手执唢呐、扁鼓、铴锣,边敲边跳,舞之蹈之。这种男扮女装的表演,表达的是渔民丰收的喜悦,全国独有,因此大奏鼓被称为“中国渔村第一舞”。

  台州有什么特产?看看民间“戏说”就能略知一二。

  “三门青蟹,横行世界。”三门不光青蟹有名,还是三门湾区域儒释道三家经海路向内陆传播的第一站。

  三门湾地理位置和自然条件得天独厚,19世纪末意大利曾有意向清政府强租三门湾,遭到了清政府的强硬拒绝。1916826,孙中山偕胡汉民考察三门湾海域,在《建国方略》中定三门湾为东方第九渔业港。三门也是浙江解放第一县,被誉为“浙江红旗第一飘”,全省第一个苏维埃政权就诞生在亭旁。

  亭旁还有一样东西,在世界上排第一,那就是亭旁板龙。1982年,142人舞起249米长的板龙,打破了吉尼斯世界纪录。这条龙比130米长的“新加坡”龙要长119米,比云南施甸县180米长的保场龙要长69米。

  现属宁波的宁海,史上曾属台州。“台州式的硬气”,在宁海籍历史文化名人身上得以充分体现:不食元粟、遁迹山林而死的胡三省,誓不为燕王登基草诏、遭磔邢并灭十族的方孝孺,身陷囹圄、宁死不屈的柔石,以及文革间惨遭迫害、含冤而死的潘天寿。

  这四人中,尤其值得一提的方孝孺。他是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长孙朱允的老师,后朱元璋将皇位传于朱允,是为建文帝。作为帝师的方孝孺,权重位高,被公认为一代大儒。至燕王朱棣起兵北京、攻破南京,朱允下落不明,方孝孺天天为之披麻戴孝。

  朱棣到南京后,命方为之草拟即位诏书,方宁死不屈,朱棣怒问:“你就不顾及你的九族吗?”方孝孺慷慨道:“就是十族,又能把我怎么样?”最终,朱棣在被灭九族基础上又加一族,连学生朋友总计873人全部凌迟处死。中国历史上,被灭十族的,仅此一例。

  2014年,我的同事们在“台州边界行”大型采访活动中,足迹所至天台县泳溪乡家湖村时,有幸听到了“活张死方”的故事。那个故事,留给人们的,除了感慨,还有温情。

  再看看另外一则台州方言版的“戏说”——“玉环混但木有娘,黄岩红君都是娘。”

  这则民间戏语,其实是在赞美两种台州特产:玉环文旦和黄岩蜜橘。“混但”,文旦也,也叫玉环柚。“木有娘”,是说玉环文旦没有籽(瓤),口感好。“红君”就是“红橘”,这种蜜橘是有籽(瓤)的,但是非常甜。

  玉环古称地肺山、榴屿、玉山,为避五代吴越国国王钱讳,改名玉环。该岛的三合潭文化遗址,是沿海岛屿新石器文化的代表。

  明清时期,倭寇袭扰,郑成功在闽浙抗清,朝廷无力应对,多次采取“海禁”政策,玉环经济社会发展缓慢。至1683年(康熙二十二年),郑克率部降清,海禁才破,此后“桅帆云集,商市渐兴”。

  今天的玉环,经济发达,是中国阀门之都、中国汽车零部件产业基地、中国新古典家具精品生产(采购)基地、中国欧式古典家具生产基地,多次被评为全国百强县。

台州物产丰富,也成就了勤劳的“吃货”。南宋时期,仙居人陈仁玉读书之余,喜好培养花木,他观察记录了11种菌的生长条件及外形、颜色、味道和吃法。这一记,就“记”出了世界第一部食用菌专著——《菌谱》。今天,自称“吃货”的人很多,要想“吃”出个世界第一,恐怕难度不小呢。













(摄影:徐凤华)
看贴是学习,跟贴是友谊。朋友,你跟贴了吗?
我的个人主页:http://www.hycs.zj.cn/bbs/u.php?uid=2
快速回复
限400 字节
摄影、文学原创与慈善公益信息平台——蜂鸣网欢迎您!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