烟版把我以前写的《谈谈敬老》顶上来了,我又看了一遍。这个帖子主要是写“敬老”传统下产生的一个个现象,对“敬老”的实质没有讲明白。恰巧,我刚刚给我的父母办了老年乘车证,办证前,我对父母说,你们不要跟年轻人争座位,也不要让人家给你们让座,有座就坐,没座就站,年轻人比你们累。
我觉得,传统文化下的“敬老”,走样了,把敬老提高到道德层面了,很多是为了目的而敬老。中国历史,是一部“吃人”的历史,那些吃人的人,特别喜欢把他的对手打入道德的地域;还有一部分人,总喜欢拿道德的东西来解释具体的问题,事实上这于事无补,反而会越来越乱。从这个意义上说,敬老,是一种道德工具。
烟版在给我的回帖中,举了很多老人生活困难的事例。这些东西,是扶贫帮困的问题,本质是不是敬老的问题。在社会中,我们要提倡尊敬每一个人,尊敬年轻人和尊敬老年人一样的重要,而非把敬老单独提上来。
可是,社会上为什么还要大张旗鼓地宣传敬老呢?原因在于提倡者做表面文章,喊喊口号以换取道德的制高点,原因在于某些官员、某些媒体的例行公事,喊这些口号容易。
当今社会,是一个多种价值观并存的社会,老的观念因为有传统,好用;再加上缺乏思想者,大多数的国民自然而然地沿用了老观念,而没有仔细思考老观念是否适应新社会的问题。社会无论如何发展,总会有一部分人要受到大家的尊敬,但是,这部分人应该是因为突出贡献而不是因为年龄就受到尊敬。我们要更多地提倡尊重,尊重每一个人,这样下去,慢慢地经过几十年或上百年的发展,才有可能让社会发展到公平阶段。